《汉兴八十年》第七卷 景帝启后>第七章 汉景帝后元年 公元前143年《汉兴八十年》第七卷 景帝启后>第七章 汉景帝后元年 公元前143年

《汉兴八十年》第七卷 景帝启后>第七章 汉景帝后元年 公元前143年


第十四节 下一个,周亚夫

刘武被打倒,刘荣也死了,下一个,周亚夫。

“七国之乱”后周亚夫一直是景帝朝第一人,人臣无二,这个飞扬跋扈的将军把谁都不放在眼里,窦太后、梁王、甚至是景帝他都不在乎。

景帝知道周亚夫的蛮横只是脾气问题,不会有反心,所以他可以忍受。

但是,这样的人连自己都压不住,万一哪一天自己突然走了,十几岁的太子刘彻怎么可能能够对付的了他呢。

景帝除掉周亚夫只是早晚的事情。

第一步是要把周亚夫从丞相的位置上逼下来。这个好办,周亚夫这个脾气,只要多几件事和他故意对着干,受不了屈辱的他自己就会辞官回家的。景帝就按这个办法操作,没过多久周亚夫果真就愤愤以生病为由辞官回家。

有的人的威望是靠官职的权力得来,可是周亚夫不是这样的人,周亚夫的气度和过去的辉煌决定了他就算是一介布衣,威望依然不减。

闲居之后的条侯周亚夫依然没有人敢惹,依然没有人敢对他有什么不满,甚至军队的军人们出于对周亚夫过去带兵的敬重,也还是认他的名字。

所以,景帝还要继续治周亚夫。

有一回景帝召很多老臣一起吃饭,单单给周亚夫放了一块很大的肉,既没有切也没有给他准备筷子。周亚夫毫不客气,大声喊旁边的宫女给自己拿筷子,景帝忍不住了说:“没有筷子就不能满足你了吗?”周亚夫这才拜下来说不敢,景帝让他起来之后,周亚夫马上大步而走,径自回家,依着脾气空留下景帝等一桌人,毫无规矩。

经过了这件事景帝更加相信了自己的判断,他看着周亚夫的背影说:“这种愤愤不平的人,不能做幼年君主的臣子。”没过多久,他就抓到了周亚夫的把柄。

周亚夫的儿子给周亚夫买了五百件战甲,想以后用来给周亚夫陪葬,周亚夫一身最光辉的时候是在战场,自然要战场上的东西来陪他一起去阴间。周亚夫的儿子可能也有些和父亲一样霸道的作风,买完战甲之后虐待那些搬运战甲的搬运工,还不给他们付工钱。这些人知道战甲这种兵器是皇家专用的东西,就上书告了周亚夫。

这件事情就和之前刘荣犯的罪一样,说大就大说小就小,大了说这是准备兵器意图谋反,说小了谁会真拿五百件铠甲造反,傻子都知道这不可能。

景帝抓住这个机会可不会放,又来了个顶格处理,自己也不去,让那些狱吏一条条的拷问周亚夫。

景帝知道周亚夫的霸道,是最好面子的人。曾经在战场上威风八面的将军怎么可能忍受这些小吏的羞辱,周亚夫和他的父亲周勃不一样,周勃可以忍到皇帝饶了自己,可周亚夫一定不会,自杀是迟早的事情。

果然,当狱吏去拷问周亚夫的时候,周亚夫一直一言不发,拒绝回答所有问题。这个事情报道景帝那儿之后,景帝非常生气,换成让廷尉去审周亚夫,廷尉对周亚夫说:“君侯你是想造反吗?”好歹是曾经同朝为官,周亚夫这才开口说了一句话:“我买这些铠甲是专门用来陪葬的铠甲,怎么可能造反?”这个时候之前那个狱吏非常小人得志又在旁边加了一句:“你即使不想在地上造反,也是想去地下造反!”

这种狱吏其实和文革时期的红卫兵比较相似,既然上头有意要整死这个大将军,不管两个人中间的地位差距多大,强词夺理也好,胡说一气也好,反正只要把你逼的无可奈何就行。

在景帝的授意之下,周亚夫被抓进了廷尉府。本来“刑不上大夫”,知道自己的被带进廷尉府的周亚夫不想受辱,早早就想自杀,但被他的妻子给劝说了下来,希望能够迎来像当年周亚夫的父亲周勃那样的转机。

可是,周亚夫就是周亚夫,他和他的父亲周勃不一样,进了廷尉府以后就开始绝食,一连五日,最后估计是饥饿和愤怒交织在一起达到了极限,吐血而死。

周亚夫这个景帝朝最厉害的大将军就这样被活活饿死,刚好应了十几年前许负给他看相时说的话,先是“封侯”,后是“于人臣无二”,最后“饿死”。

“飞鸟尽,良弓藏”这是从刘邦时代到景帝时代都没有变的道理,周亚夫虽然飞扬跋扈,但毕竟是曾经解决了汉廷最大的危机“七国之乱”的最大功臣,落到这样一个下场,确实也有些悲哀。

在周亚夫饿死之前,身体已经快到了极限的景帝又接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梁王刘武病故。

曾经与自己并肩担起大汉朝的弟弟走了;曾经妄图做自己储君,搞的朝野不安近十年的梁王走了;曾经几乎和自己撕破脸一战的刘武走了。

梁王刘武是景帝晚年最大的心腹大患。

当时看身体的情况,景帝知道母亲窦太后肯定是要比自己活的久,自己死后,如果没有梁王,窦太后这个非常厉害的老太太就会帮助自己的儿子稳定朝局,大汉朝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可是如果梁王还活着,保不准窦太后就会为了梁王能够当皇帝反过来对付自己的儿子。

这中间差别太大了。

周亚夫难搞,除掉;废太子刘荣有隐患,除掉;可是梁王刘武无论如何都除不了,无论是出于兄弟的名分,出于窦太后,景帝都不能除梁王,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和梁王比,看谁活的长。

本来在这场寿命大战中景帝几乎不可能取胜,本来就比梁王年龄大的他一直多病缠身,而刘武年轻的时候却是将军的坯子,身体非常棒。

可是,情况后来发生了变化,梁王的后半生过的不愉快。本来是文武全才意气风发,七国之乱的时候立下不世之功,可是自从刘武加入到这场储君之争后就再也没有得意过。

几经失意的刘武空有满腔热血、一身才能却无力施展,一直处在一个精神压抑的状态。刺杀爰盎事件后,刘武基本上放弃了那些雄心壮志,他几次乞求景帝能够让他好好在长安陪自己的母亲,事母至孝的他晚年只想好好照顾照顾窦太后,可就这个愿望景帝还是不能让他实现。

这也不怪景帝,放这么一个受母亲喜爱的弟弟在长安,搞不好哪天闹个兵变出来,太危险了。

梁王就这样在多重打击之下走在了景帝前面,他的悲哀就在于出生在这样一个帝王之家。如果不是皇子,说不定他可以更好的施展抱负;如果不是皇子,说不定他可以更好的陪陪母亲。

刘荣走了,周亚夫走了,现在连最不可能走的刘武也走了,下一个会是谁?

终于舒了一口气的景帝意识到,下一个是自己。

景帝后元二年,当心腹大患都一个个走了的时候,景帝的身体彻底垮了。

来年开春是景帝后元三年,这个时候刘彻只有十六岁。

是时候把天下交给这个十六岁的孩子了吗?景帝点点头,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给刘彻提前办冠礼。

冠礼是古时候男子的成人礼,顾名思义就是从这天开始“束发戴冠”,把长长的头发扎起来戴上帽子。可冠礼一般是二十岁才会举行的,也就是现在的周岁十九岁。

如今景帝要提前四年,给一个十六岁的孩子举行冠礼(周岁也就是十五,大概现在初三或者高一的年龄)。景帝心理明白,自己肯定是活不到刘彻二十岁了,事实上确实如此,他甚至没有活过这个月。

景帝后元三年正月十七日,刘彻举行冠礼,正式成人。

二十七日,景帝驾崩。

大汉朝新的时代要开始了,因为他们迎来了汉武大帝。

景帝的晚年都在给武帝铺路,就像当年刘邦给惠帝铺路一样。也许有人会问,既然武帝把当初支持前太子的重臣周亚夫都给除了,为什么会留下另外一个着名的太子党、同样是“七国之乱”中的大功臣窦婴给留下来呢,说来他还是前太子刘荣的老师呢。

窦婴是景帝故意留下来的,他是景帝非常重要的一颗棋子。

窦婴是忠臣毫无疑问,而且他是忠于刘氏,这一点很重要。

从当初窦婴敢当面违逆窦太后,阻止立梁王为储君就可以看出,窦婴的骨子里是忠君,而不是忠于他们窦家。当年力挺前太子刘荣也是他忠君的表现,现在既然刘荣已经死了,景帝相信他还会忠于自己的儿子,忠于自己选出来的大汉朝正统的皇帝刘彻。

和周亚夫不同,窦婴虽然有些小脾气,但绝对是可以管得住的人,他可以成为新皇帝手下的栋梁,以他的资历和才能,作为托孤大臣来辅佐刘彻最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