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会试每三年在京都举行一次,会试中举的贡生(地方儒学生员(秀才)升入京师国子监就读的称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在太和殿举行进士考试,取得第一名次的考生,由皇帝钦定即“状元”,二、三名为“榜眼”、“探花”, 合称为“一甲进士”,可以得到皇帝赐的“进士及第”(“二甲进士”赐“进士出身”,“三甲进士”赐“同进士出身”)。只有“一甲进士”在金殿唱名后,立即按规定封授官职。
“状元”的职名叫做“翰林院修撰”,是个从六品官,相当于现在的文化部副厅级干部;而“榜眼”、“探花”二人,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县处级。
武举考试揭晓后,在太和殿唱名,西长安门外挂榜,并赐给武状元盔甲。然后由巡捕营护送武状元归第,炫耀恩荣。第二天,在兵部举行盛大的“会试宴”,又赏给武状元盔甲、腰刀等,赏给众进士银两等。殿试以后,通常立即由兵部授予官职。
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是清朝武举第一科,当时规定武状元授正三品的参将,武榜眼授从三品的游击,武探花授正四品的都司。雍正五年(1727)规定,武状元授御前一等侍卫(正三品),武榜眼、探花授二等侍卫(正四品)。
“武状元”的参将和一等侍卫(都是正三品),已经类似于今天的“少将”军官(正军级),而“文状元”的翰林院修撰只是副厅级。所以,状元的第一次授官“武状元”要高于“文状元”。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205)
1 夏朝至清朝18个朝代的国号由来阅读 (248)
2 中国清朝时期在朝鲜设立3个清租界的始末阅读 (203)
3 清朝士兵衣服上“兵”和“勇”的区别阅读 (204)
4 一张病例处方揭露出清朝宫女的生存状况阅读 (248)
5 清朝12位皇帝中只有2人是纯满洲血统阅读 (195)
6 清朝皇后每年有多少工资?阅读 (235)
7 满清王朝十二位皇帝年号中的意蕴及庙号谥号阅读 (171)
8 关于清朝时期紫禁城“戒严”的那些事儿阅读 (220)
9 清朝的八旗军为何会垮掉?阅读 (196)
10 清朝时期外交使臣闹出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