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出尔反尔的故事

【释义】: “出尔反尔”这则成语的原意是你怎样对别人,别人也怎样对你。现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尔”指你,“反”同返。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 ...

阅读(135)

成语典故

贪生怕死的故事

【出处】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佯)病,徼幸得逾于须臾。《汉书·文三王传》chengyu.itlearner.com 【解释】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 ...

阅读(131)

成语典故

人弃我取的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货殖列传》,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战国初,魏文候任用李悝为相国,厉行改革,加强统治。他实行保护农民利益和发展农 ...

阅读(113)

成语典故

舍死忘生的故事

【典故】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 【释义】舍死:舍得牺牲;忘生:忘掉性命。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把个人的生死放 ...

阅读(102)

成语典故

置之度外的故事

西汉末年,刘秀起兵打败了王莽的新朝,又镇压和收编了河北、山东一带的农民起义军,在洛阳建立东汉王朝,自己做了皇帝(即光武帝)。 在东汉建立之初,国内尚未统一,许多地方势 ...

阅读(118)

成语典故

无功受禄的故事

无功受禄 释义:“无功受禄”是指没有功劳而得到优厚的待遇。 故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攻伐,赵国凭借武力不断侵犯楚国。此时楚国人杜赫来见怀王,声言他能说服 ...

阅读(124)

成语典故

嫂溺叔援的故事

【典故】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 【解释】比喻视实际情况而变通做法。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故事】战国 ...

阅读(108)

成语典故

刮目相看的故事

三国时期,吕蒙是吴国有名的大将军,因为家里很穷,没有办法让他念书,所以,常常被人笑说吴国的吕蒙只不过是会打仗而已,其实也没多了不起。为了这句玩笑话,他一直非常生气 ...

阅读(100)

成语典故

死而无悔的故事

【出处】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 【解释】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态度坚决 【近义词】死而 ...

阅读(133)

成语典故

出奇制胜的故事

齐泯王是个骄傲、喜欢享乐的人,因此人民生活的很苦,于是齐国的邻国――燕国便派大将联合另外几个国家一同进攻齐国。齐国百姓恨透了齐泯王,因此都无心抗敌,士气也非常低落 ...

阅读(118)

成语典故

书空咄咄的故事

【出处】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来自itlearner.com 【解释】为叹息、愤 ...

阅读(132)

成语典故

事半功倍的故事

事半功倍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问公孙丑如何看待统一中国,他说周文王施行仁政,使国家富强而最终消灭昏庸残暴的商纣王。现在拥有万辆兵车泱泱大国的齐国,如 ...

阅读(108)

成语典故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故事

北宋时,有个州的太守名叫田登,为人心胸狭隘,专制蛮横。因为他名“登”,所以,不许州内的百姓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同音的字。说到他这个忌讳,还真有些来历…… 蒲田村,一 ...

阅读(105)

成语典故

调虎离山的故事

调虎离山的故事出自: 1、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 ...

阅读(119)

成语典故

十浆五馈的故事

【出处】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恶乎惊?’‘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 典出《列子·黄帝》 【解释】十家卖浆者之中 ...

阅读(126)

成语典故

铜头铁额的故事

【出处】《太平御览》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 卷七十九引《龙鱼河图》兄弟八十人,铜头铁额。《云笈七签》卷一百 【释义】铜铸的头,铁打的额。形容人勇猛 ...

阅读(133)

成语典故

各自为政的故事

郑国与宋国一直不合,两个国家之间常常战争发生。有一次,郑国又准备出兵攻打宋国,于是宋国派出大元帅华元为主将,率领军队迎战敌人。在两批人马交战前,华元为了鼓舞士气, ...

阅读(110)

成语典故

呆若木鸡的故事

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 (shěng)子帮他训鸡。成语故事 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 ...

阅读(108)

成语典故

束装盗金的故事

【出处】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汉书·直不疑传》来 ...

阅读(113)

成语典故

千虑一得的故事

春秋时,晏婴在齐国历任三朝的宰相。他为人正直,生活俭朴,在齐国很有威望。 有一天,齐景公派使者来看他。他正在吃饭,就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使者一起吃。使者很感动, ...

阅读(100)

成语典故

死里逃生的故事

从前楚国有个人叫次非,在一次机会中得到一把宝剑,便高兴地渡河回家。当船划到河中心的时候。突然出现两条蛟龙,绕着他的船兴风作浪。船上的人都叮坏了,不知道该怎么样辨。 ...

阅读(120)

成语典故

虎口拔牙的故事

老虎犯了牙疼病,“哎哟哎哟”直哼哼。 恳请森林医生啄木鸟,吓得啄木鸟脑袋瓜子直卜愣; 再找长尾猴子来帮忙,长尾猴子吓得一个跟头没了影。 求完狐狸求老狼,求了花狗再求老山 ...

阅读(100)

成语典故

千钧一发的故事

韩愈,字退之,唐朝邓州南阳人,是当时的大文豪,主张文以载道之说,以复古为革命,用散文代替骈文,影响当时及后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劳,他很反对佛教,唐宪宗 ...

阅读(111)

成语典故

松柏之志的故事

【典故】后操作司空,总朝政,问宗曰:‘可以交禾?’答曰:‘松柏之志犹存。’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 【释义】指坚贞不移的志节。 【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成 ...

阅读(113)

成语典故

嗟来之食的故事

【拼音】jiē lái zhī shí 【典故】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礼记·檀弓下》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带有侮辱性的 【相近词】盗泉 ...

阅读(141)

成语典故

拾人牙慧的故事

【出处】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解释】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用法】作谓语、 ...

阅读(123)

成语典故

死不旋踵的故事

【典故】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战国策·中山策》 【释义】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 ...

阅读(150)

成语典故

拔帜易帜的故事

“拔帜易帜”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取而代之。来自成语大全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 ...

阅读(133)

成语典故

恃才傲物的故事

恃才傲物的故事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齐武帝的侄子萧子显从小聪慧过人,文思敏捷。在任梁国国子博士时,把梁武帝写的《经义》作太学的教材授课。他写成《后汉书》100卷,《齐 ...

阅读(107)

成语典故

前倨后恭的故事

对人先前非常倨傲,而后来却又万分恭敬,在汉语中有一个成语叫“前倨后恭”或“前倨后卑”。下面是这个成语故事的来由。 公元前五世纪中国战国时期,并存着许多国家,其中主要 ...

阅读(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