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完璧归赵的故事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 ...

阅读(108)

成语典故

土崩瓦解的故事

出处: 《淮南子·泰族训》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师起容关,至蒲水;士亿有余万,然皆倒失而射,傍栽而战。武王左操黄戟,右执白旄以麾之,则瓦解而走,遂 ...

阅读(128)

成语典故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故事

出处:《三国演义》四十九回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成语大全 释义: 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故事: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80方大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赤壁,企图 打败 ...

阅读(136)

成语典故

天下无双的故事

出处《史记·信陵君列传》 始吾闻夫人弟公于天下无双 释义 天下没有第二个,独一无二。 故事 黄香是湖北江夏人,母亲早死了,父亲是个小官员,父子二 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清 ...

阅读(124)

成语典故

不入虎穴 不得虎子的故事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他首先到郑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人,对他十分敬 ...

阅读(120)

成语典故

尸位素餐的故事

尸音史,是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须要做任何动作的人。 “书经”有句道:“太康尸位””尸位就是源出于此,用来比喻一个有职位而没有工作 做的人,正如祭礼中的 ...

阅读(125)

成语典故

问道于盲的故事

问道于盲,向瞎子问路。比喻求教于一无所知者,没有助益。语本 唐 韩愈 《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於其人,乃以访 愈 ,是所谓借听於聋,求道於盲。” 宋 陈亮 《戊申 ...

阅读(136)

成语典故

天罗地网的故事

出处 元曲选·李寿卿《伍员吹萧》 若不是华建来说就里,白破了这厮谎,险些儿被赚入天罗地网。 成语故事 释义 “罗”是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比喻包围得非常严 密,无 ...

阅读(135)

成语典故

朽木不可雕的故事

出处《论语·公冶长》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释义 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 地步。 故事 孔子的弟子宰予,言辞美 ...

阅读(162)

成语典故

天经地义的故事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夫札,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释义 “经”指常规,原则“义”指正理,准则。天经地义比喻正确 的,不可改变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 故事 ...

阅读(139)

成语典故

卿卿我我的故事

“卿”原来是官位名,后来成为男子美称,再后成为帝君对大臣的称呼,最后成为女子美称。 《世说新语·惑溺第三十五》: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 ...

阅读(151)

成语典故

上下其手的故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 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 后, ...

阅读(127)

成语典故

太公钓鱼的故事

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八十老人姜子牙曾任商朝下大夫,因见纣王荒淫无道,便弃官逃往西岐本想自投西伯姬昌,又怕被人耻笑,所以暂时隐居在渭水河边的小村庄里,以待时机。 一天, ...

阅读(104)

成语典故

依样画葫芦的故事

陶谷是个学问渊博的人,他发现宋太祖对于一些办文告和写文章的臣子,包括他这个翰林学士在内,都不太重视,他就向太祖请求调离翰林院。太祖听了,笑着说:“这种官很难做,只 ...

阅读(120)

成语典故

顾曲周郎的故事

东汉末年,吴中有一位名将叫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出身士族,少与孙策友善,后归孙策,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创立了孙吴政权。孙策死后,周瑜与张昭同 ...

阅读(79)

成语典故

鞭长莫及的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 ...

阅读(96)

成语典故

抱薪救火的故事

战国末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不断并吞邻近的国家,好扩大自己的领土。其中,秦国曾经三次进攻魏国,占领魏国许多的土地,魏国军民也伤亡惨重。 有一回,秦国又派乒攻打 ...

阅读(132)

成语典故

重蹈覆辙的故事

东汉时,桓帝宠幸宦官,导致宦官互相勾结,垄断朝政,陷害忠良。李膺和杜密等忠良大臣纠集太学生郭泰等人竭力铲除宦官。公元一六六年,宦官们在桓帝面前诬告李膺等人造反,桓 ...

阅读(126)

成语典故

三人成虎的故事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 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 ...

阅读(87)

成语典故

李代桃僵的故事

[释义]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语出]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 ...

阅读(120)

成语典故

钱可通神的故事

典 故:唐朝父子担任宰相的不少,祖孙三代都担任宰相的则只有张延赏家一例。在唐朝,张家号称“三相张家”,张延赏的父亲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张嘉贞,张延赏本人是唐德宗时 ...

阅读(126)

成语典故

盲人摸象的故事

出 处 《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 ...

阅读(120)

成语典故

骑虎难下的故事

东晋成帝的时候,大臣温峤组织了一支联军去讨伐叛乱的***。在战争的初期,有几路联军连连失利,军中粮食也快用完了。 这种境况很让主帅陶侃着急,他生气地对温峤说:“你动员我 ...

阅读(130)

成语典故

人面兽心的故事

【出处】战国·列御寇《列子·黄帝》。来自成语大全 杨朱是战国时期着名的哲学家,有一次将老子请到家里,尊敬地向老子请教。 老子见他态度诚恳,便给他讲了这么一个道理:看人 ...

阅读(123)

成语典故

四面楚歌的故事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 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 贾会 ...

阅读(141)

成语典故

三折其肱的故事

晋国时,有范氏和中行氏两个集团的人,准备起兵攻打晋定公;当时有人指出战事成功 和失败的关键,要看民众是否支持,假如不能取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便将失败无疑。范氏 和中 ...

阅读(112)

成语典故

逾淮之橘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见他矮小就嘲笑他,抓一个小偷说是齐国人。晏婴回答说:“人们都知道橘树逾淮为枳,齐国人到楚国来成为小偷,环境改变 ...

阅读(106)

成语典故

路不拾遗的故事

出 处汉·贾谊《新书·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典故:秦孝公任用商鞅为重臣,听从他的建议,制定新法,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实行改革。这就是历 ...

阅读(125)

成语典故

雄材大略的故事

【出处】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赞》 【解释】杰出的才能和伟大的谋略。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杰 ...

阅读(127)

成语典故

远水不救近火的故事

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形容费时的方法解决不了当前的问题。 典故:战国初期,鲁国与强大的齐国、晋国、楚国相邻,鲁国的国君鲁穆公担心齐国侵略鲁国,便相结交晋国、楚国两 ...

阅读(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