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小时了了的故事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宇文举,是孔子的二十 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 他父 ...

阅读(116)

成语典故

风吹草动的故事

春秋时代,楚平王是个很迷恋女人的君王,后来还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大臣伍奢对君主这样的行为非常反对。楚王一不高兴,下令把伍奢抓起来,连伍奢的大儿子也一起被杀死。然后 ...

阅读(119)

成语典故

卧薪尝胆的故事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 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 ...

阅读(90)

成语典故

运斤成风的故事

这个成语见于《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而不失容。” 这个寓言故事的大意是:楚国的郢都有个勇 ...

阅读(123)

成语典故

借花献佛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镇,闹蝗虫闹得很厉害,所以,不管种什么植物都长得不好,加上常常有猛兽下山吃鸡鸭,让镇民感到很不安,因此释迦牟尼佛特地从天上降临人间,施展佛法收拾了蝗虫 ...

阅读(117)

成语典故

纸醉金迷的故事

唐朝时有一个高明的医生叫孟斧。当时他住在国都长安,经常被请到宫中帮皇帝和妃子们治病。因为经常出入皇宫,所以他对皇宫的一切很熟悉,尤其孟斧看到皇宫里的人们总是过着荒 ...

阅读(123)

成语典故

自相矛盾的故事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 ...

阅读(142)

成语典故

背道而驰的故事

战国时代,魏国的臣子季梁,奉命出使到外国,可是他在路途中听到魏王准备要攻打赵国邯郸的消息,就赶紧回国去劝魏王。 匆忙回国的季梁对魏王说:“我在太行山下,看到一个驾着 ...

阅读(82)

成语典故

先声夺人的故事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濮曰:“《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哀。” 释义“先声夺人”这则成语就是从《军志》里的话转化而来的,表示 先造成声势,以破坏敌 ...

阅读(120)

成语典故

兴高采烈的故事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成语故事 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释义“兴”,兴趣、兴致。“采”神采、精神。“烈”,热烈。原意是指 文章志趣高尚,文词犀利。现常用来形容兴致,情 ...

阅读(134)

成语典故

鹤立鸡群的故事

嵇绍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他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 ...

阅读(113)

成语典故

一挥而就的故事

《三字经》是儿童的启蒙读物,内容非常丰富。自南宋到民国,经元、明、清三朝的七百余年之中,这部书一直是儿童上学的启蒙书之一,几乎家喻户晓。但对于作者,了解的人就不多 ...

阅读(136)

成语典故

妄自尊大的故事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 (马援),囚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 意东方。” 释义 形容人狂妄地夸大自己,以为自己了不起,轻视别人。 故事 马援,字文渊, ...

阅读(135)

成语典故

以卵击石的故事

出处《墨子·贵义》 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 不可毁也。 释义“以卵投石”也称“以卵击石”,意思是鸡蛋碰石头。比喻自 不量力,自取灭亡。 ...

阅读(134)

成语典故

韦编三绝的故事

成语今说:韦,熟牛皮。古时用竹简写书,竹简用牛皮带编联起来,称“韦编”。三绝,多次断开。后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

阅读(126)

成语典故

望梅止渴的故事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

阅读(148)

成语典故

骑鹤上扬州的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说郛(fú)·商芸小说》。 陶宗仪是元末明初时的文学家。他曾于元朝末年考进士,但没有考中,明朝洪武年间曾任教官。陶宗仪勤于记述各种典章制度,编写了《南村辍 ...

阅读(149)

成语典故

道听途说的故事

春秋时代,齐国有个人叫毛空,他爱听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说,然后再把自己听到的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有一次,毛空听到一只鸭和一块肉的事,他觉得非常稀奇,便告诉给艾子。他说 ...

阅读(105)

成语典故

望洋兴叹的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何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 ...

阅读(141)

成语典故

休戚相关的故事

出处《国语·周语下》 “晋国有忧,未尝不成,有庆,未尝不恰……为晋休戚,不背本 也。” 释义“休”,喜“戚”,忧。是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喜忧相关、命运 相连。 故事 春秋时 ...

阅读(135)

成语典故

闻鸡起舞的故事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 ...

阅读(120)

成语典故

瓜田李下的故事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是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 ...

阅读(137)

成语典故

小心翼翼的故事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 释义: 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故事: 宋朝时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贾黄中,他五岁起跟父亲读书。 由于父亲的严格要求,贾黄中十五岁就 ...

阅读(147)

成语典故

赤膊上阵的故事

【释义】: “赤膊”,不穿衣甲。比喻作战毫无掩护或不讲策略。 【出处】: 《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却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 ...

阅读(123)

成语典故

竭尽全力的故事

这句成语原作“竭尽心力”,见于《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东汉末年,有一个叫杨沛的人,字孔渠,当过新郑长。曹操路过新郑的时候 ...

阅读(129)

成语典故

始作俑者的故事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 ...

阅读(139)

成语典故

偃旗息鼓的故事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中记载:在一次战斗中,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侯渊,并夺取了战略要地。曹操非常恼火,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北山脚下,亲率20万大军向阳平关大举进攻。黄忠 ...

阅读(131)

成语典故

渔人得利的故事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双方争执不让,最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如果燕赵发生 ...

阅读(122)

成语典故

万死不辞的故事

出处: 《三国演义》第八回 蝉曰:“近见大人两眉愁锁,必有国家大事,又不敢问。今晚又见行坐不安,因此兴叹,不想为大人窥见。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 释义: 意思是虽然有一 ...

阅读(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