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有哪些农民起义北宋时期有哪些农民起义

北宋时期有哪些农民起义

北宋初期的阶级矛盾仍然尖锐,农民、士卒和少数民族的起义不断地出现。淳化二年(992年),四川大旱,粮食欠收。官府、商人勾结,囤积居奇,乘机渔 利。广大人民生活无着,阶级矛盾急剧激化。淳化四年初春,茶农王小波在故乡青城县(今四川灌县东南)领导农民起义。他宣告:“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 之。”这个口号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贫富对立的严重情况,因而得到广大农民的响应,起义军很快发展到万人以上,占据了青城、彭山等县。同年十二月,王小 波率军北上,在江原县(今四川崇庆县东南)大败宋军。但王小波在作战中不幸牺牲,起义军推其妻弟李顺为首领,继续战斗,先后攻占蜀州(今崇庆)、邛州(今 四郑薇扮演者川邛崃)等地,席卷川西。
淳化五年(994年)初,李顺率军攻下成都,在此建立政权,国号“大蜀”,李顺称大蜀王,建元应运,并逐 步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行政机构,还铸造“应运元宝”和“应运通宝”等货币,以适应经济需要。这时起义军已发展到数十万人。北起剑门,南至巫峡的广大 地区,都处于大蜀政权的控制之下。

四川农民起义的迅猛发展使北宋统治者深受震动。宋太宗连忙任命亲信宦官王继恩为西川招安使,率大军 入川镇压起义军。淳化五年五月,官军围成都,十几万守城义军在李顺领导下英勇抵抗,最后城破,三万多义军将士壮烈牺牲,李顺不知所终。起义军余部以吴蕴、 张余为领袖,分兵两路,坚持斗争。十二月,吴蕴战死。次年(至道元年)二月,张余兵败,被俘遇害。各地溃散的义军退入山区,又坚持了数年斗争,最后失败。

王小波、李顺起义沉重打击了四川地区的地主阶级和在四川的统治,对当地的阶级关系有所改善,“旁户”之名从此以后很少出现,“博买务”也被迫撤消。 起义军第一次在历史上明确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是对唐末农民战争“均平”思想的重大发展,说明反对社会上人们之间的财富不均的思想行为已有很大的发 展。

同在,方腊的起义,事先是通过摩尼教的宗教形式进行宣传、组织活动。参加他们组织的,穷人可以得到帮助,出门的人可以得到食 宿上的方便。他有基层组织,设有管理宗教活动和教众捐款的专人。他领导的起义显然是早有组织基础的。在起义的时候,他谴责北宋朝廷和官吏剥夺农民劳动所 得,谴责他们苛刻地搜刮东南人民必须的生活资料以供他们的奢侈享受。他宣称斗争的目标是要打倒北宋皇朝以谋取农民生活的改善。这跟王小波的起义一样,都以 着眼经济问题而具有新的历史意义。在方腊起义的前后,还有在今山东境内以为首的梁山泊起义。这也是一支有名的起义队伍,他们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

北宋朝廷在方腊起义前,曾派使到金,相约共同攻辽。方腊起义被镇压后,宋对辽用兵,仍一再打败仗。1125年,金灭辽,随即转而全力图宋,使宋直接面临 金的威胁。仅仅两年,在1127年,金就攻破了东京。这时,已禅位于他的儿子,即钦宗。金把徽宗、钦宗、后妃、皇族及大臣3000多人俘虏北去。北 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