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日本社会正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阶段,对隋唐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科技与宗教艺术等极为 向往,于是日本派出了大批的遣隋使、遣唐使。从贞观四年(630)到乾宁元年(894)的200多年间,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共有19次,实际到达的有 16次。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组织完备,有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翻译、医师、阴阳师、画师、史生、射手、船师、音乐长、声音生、玉生、锻生、铸生、细 工生、船匠、舵手、水手长、水手,其中不仅有执行外交事务的政府官员,更多的是留学生、学问僧。这些使者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给带来了 日本的生产的珍珠绢、琥珀、玛瑙、水织?等珍贵物品,中国的丝织品、瓷器、乐器、文化典籍也由他们传到日本。
在中日交往中,留学生起 到了重要作用。他们随着遣唐使到达中国以后,被安排到国子监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与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友谊。有些日本留学生长期滞留 中国,甚至终生不还。在唐朝历任光禄大夫、御史中丞、秘书监等职的日本留学生晁衡(阿部仲麻吕),经常与、等人赋诗答对,于大历五年(770)病 逝长安。那些学成回国的留学生,对唐朝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来唐朝学习的日本学问僧人将近百人,他们不仅研究佛 经,还广泛吸收中国文化。著名的空海和尚,于贞元二十年(804)来到中国,跟长安青龙寺僧人惠果学习密宗的同时,对中国的文学、文字都有深刻研究。空海 回国之时,把180多部佛经带回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隋唐的政治模式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唐朝初年,在 中国长期留学的高向玄理、僧被任命为国博士,参与国家大事。贞观十九年(645),他们仿照隋唐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在全国推行计口授天的“班田收授 法”和租庸调制,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行政方面,日本模仿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州县制,在中央设立二宫统率百官、设置八省分掌行政,在地方设立国司、郡 司的分层统治机制。参照《唐律》内容制定了《大宝律令》及《养老律令》。公元645年是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首次设立“大化”的年号,所以此后的一系列改革均 称为“大化革新”。日本的大化革新,不仅仅是政治制度的变革,而是全面参照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扫除落后的氏族社会,建立起以皇室为中心的封建中央 集权帝国。
唐朝与日本的矛盾冲突,源于朝鲜半岛的军事纷争。日本一心想插足朝鲜半岛,很早就参与了半岛的武装冲突。龙朔三年(663)八月,唐军在白江口与日本军队进行了激烈战斗,焚毁其战船四百余艘,日本士兵相继投降,百济局势逐步稳定下来。
从整体来看,和平交往是中日关系的主流,军事斗争只是其中的插曲而已。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59)
1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帝和女帝,即位时一个刚满百天,另一个仅满月阅读 (116)
2 北齐初代皇帝高洋阅读 (131)
3 世人皆知杨广亡隋 却不知杨广孙子死前说了1句话 成为千古名言阅读 (172)
4 隋朝末代皇帝皇泰主杨侗阅读 (214)
5 一文带您了解古今印度历史阅读 (343)
6 二战后期日本的玉碎计划(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是什么)阅读 (332)
7 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阅读 (390)
8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打日本(二战德国能打败日本吗)阅读 (343)
9 日本战败天皇为什么没惩罚(二战日本天皇为什么不受惩罚)阅读 (367)
10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参战军舰(甲午中日海战日本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