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宣宗李忱17、宣宗李忱

17、宣宗李忱

唐宣宗李忱(810~859),宪宗第十三子,母孝明皇后郑氏。郑氏本李妾,元和二年,李反叛,被平定,李父子处死,宪宗纳郑氏。元和五年六月 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长庆元年三月,封光王,名怡。李怡幼时,宫中都以为他并不聪明。太和以后,他更加韬晦,与众人一起,不爱说话。会昌六年三月,武宗病 重,多日不能说话,宦官在宫中秘密商议,立光王李怡。二十日下诏称:皇子年幼,立光王怡为皇太叔,更名忱,军国政事令权勾当。皇太叔见百官,满脸哀容,裁 决庶务,都合于理。三月二十三日,武宗崩,以李德裕摄冢宰。二十六日,皇太叔即皇帝位,是为宣宗,时年37岁。
宣宗不喜李德裕,认为 李德裕专权。在即位当天,宣宗便问左右,奉册近我的是太尉(李德裕)吧,他每看我,使我感到畏惮。四月一日,宣宗开始上朝听政,四月二日,以李德裕为荆南 节度使,李德裕为相五年半,位重功大,如此快被罢相,众人无不惊骇。四月四日,又将贬工部尚书、判盐铁转运使薛元赏为忠州刺史、其弟京兆少尹、权知府事薛 元龟为崖州司户。这样贬、罢武宗时大臣,是与宦官及牛党的活动有关的。随后又杖杀道士赵归真等人。宣宗一面对武宗宠幸的道士赵归真开杀戒,自己于十一月也 受三洞法篆于衡山道士刘玄静。
宣宗不仅排斥武宗时的大臣,还尽反武宗时的国政,五月五日开始,推翻会昌年间灭佛措施,增设佛寺、剃度 僧尼,并任用牛党人士。五月五日任牛党官员白敏中为相,白敏中在武宗朝受到李德裕的照顾和提拔,这时便对旧日恩人李德裕落井下石,尽力加害,李德裕从正一 品大员,连连被贬、降、逐,至为从八品下的崖州司户,于大中三年(849)十二月十日病死在崖州(治所舍城,今海南琼山东南)。李德裕贬海南时,士人曾有 “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之咏。《旧唐书》史臣感李德裕之死,以“功成北阙,骨葬南溟。呜呼烟阁,谁上丹青?”叹之(《旧唐书》卷174《李德 裕传》)。与此同时,武宗朝被贬南方的牛僧孺、李宗闵、杨嗣复、李珏等受到升官,所任地方官职亦向北迁移。明年正月十七日改元大中。
大中元年二月,因天旱,宣宗减膳撤乐,出宫女,纵鹰隼,止营缮,命宰相卢商与御史中丞封敖疏理京城狱中犯人。疏理犯人出现了偏差,大理卿马植指出,卢商等 只知宽宥,凡死刑,都免死。官员犯赃、故意杀人,平日大赦都不免的,他们都原宥了,这就使贪官不受惩罚和有所畏惧,死者含冤无告。这样做恐怕不是消灾的做 法吧。宣宗诏中书门下两省五品以上官再予议论。这是在求消灾之中,推行反会昌年间所为的做法。至闰三月,宣宗又下诏,会昌五年所废寺院,让僧人修复,官府 不许禁止。宣宗恢复崇佛做法过头了,大中五年六月,进士孙樵上书指出:“百姓男耕女织,不自温饱,而群僧安坐华屋,美衣精馔,率以十户不能养一僧。武宗愤 其然,发十七万僧,是天下一百七十万户始得苏息也。陛下即位以来,修复废寺,天下斧斤之声至今不绝,度僧几复其旧山天。陛下纵不能如武宗除积弊,奈何兴之 于已废乎!……愿早降明话,僧未复者勿复,寺未修者勿修,庶几百姓犹得以息肩也。”(《资治通鉴》卷249,唐宣宗大中五年)七月,中书门下也指出,皇帝 崇奉佛教,耗财力又生事扰人。认为:“是时君、相务反会昌之政,故僧、尼之弊皆复其旧。”(《资治通鉴》卷248,唐宣宗大中元年)
大中元年年底,吏部奏报,会昌四年所裁减的州县官,复为官者383人。会昌年间裁减的冗员,又复用了。 宣宗君臣对武宗年间宰相李德裕更是不遗余力进行打击。十二月,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大中二年正月,会昌年间有人推荐丁柔立,认为他为人清廉正直,可以 任课官,李德裕没有任用。宣宗即位,丁柔立为右补阙。大中二年正月,对李德裕被贬潮州,丁柔立上疏为之讼冤。结果,丁柔立被贬为南阳尉。宣宗与执政之牛 党,听不进一点不同意见,竭力排斥、打击异己,宣宗为政之失,由此可见。
宣宗即皇帝位后,对旧怨宿仇,亦恣意报复。五月二十一日,太 皇太后郭氏崩于兴庆宫。郭太后,是孙女,父郭暧,母升平公主。宪宗为广平王时,娉为妃。生穆宗。元和八年,群臣请立为后,宪宗恐后得尊位,自己受钳 掣,故未立。宣宗母郑氏,系郭太后之侍儿,有怨恨。所以,宣宗对郭太后奉养之礼薄。郭太后郁郁不乐,曾登勤政楼,有陨楼之意,为左右救持。宣宗听说后大 怒。当晚,郭太后暴崩,中外颇有异论。宣宗因母郑氏,不想郭太后与宪宗合葬,有司请葬景陵外园,礼院检讨官王奏宜合葬景陵,神主配宪宗室,宣宗大怒。宰 相白敏中诘问王,王据理而论,白敏中大怒,王言辞不让而更为锋利,另一宰相周墀赞叹王孤直。第二日,王被贬为句容县令。
对 待藩镇,宣宗更为软弱。大中三年四月,卢龙节度使张仲武死,军中立其子张直方,五天后,宣宗便命张直方为卢龙留后,六月命张直方为节度使。闰十一月,卢龙 兵变,张仲方被逐,军中推周?为留后,明年八月,周?死,军中推张允伸为留后,宣宗同意。大中九年正月,成德节度使王元逵去世,军中立其子王绍鼎,宣宗即 命为留后。对河北藩镇的替代,宣宗不再过问,只是例行公事地下诏承认。
藩镇的兵变等问题,已不止发生在北方,而是扩及全国各地。大中 三年五月,徐州军乱,逐节度使李廓;同月,武宁作乱,为节度使卢弘止平定;大中九年七月,浙东军乱,逐观察使李纳;十一年五月,容州军乱,逐经略使王球; 十二年四月,岭南军乱,囚节度使杨发;五月,发邻道兵讨平之,同时,湖南军乱,逐观察使韩;六月,江西军乱,逐观察使郑宪;七月,宣州将康全泰作乱,逐 观察使郑薰;容管奏都虞侯来正谋叛,经略使平定之。藩镇内部的兵变,反映宣宗时期,对地方的控制力愈加削弱了,社会秩序愈加不稳定了。 宣宗大中三年,收复了河湟地区。河湟地区在安史之乱后,因忙于平叛,国力不支,逐渐为吐蕃所占。宣宗时之所以能收复河湟地区,主要原因是,武宗会昌 年间做了军事,特别是财政的准备(李德裕建立备边库),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吐蕃发生内乱,大大削弱了力量。这样,大中三年八月,唐收复了秦、原、安乐三 州及石门等七关。大中五年,沙州(今甘肃敦煌)归唐。大中五年正月,天德军奏报:趁吐蕃大乱,沙州人张义潮帅豪杰报甲起事于州门,唐人响应,吐蕃州将惊 逃。张义潮摄州事,奉表归唐。朝廷即以张义潮为沙州防御使。此后,张义潮发兵略定沙州附近的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州。张义潮派其兄张 义泽持十一州图籍入朝,于是河、湟之地尽归于唐。十一月,唐设置归义军于沙州,以张义潮为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又以其判官曹义金为归义军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