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787-850),字文饶,生于贞元三年,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李栖筠(yán), 做过御史大夫。父亲李吉甫,宪宗元和初年位居宰相之位。李德裕天资聪慧,少有大志,刻苦好学,爱读史书,尤其精通《西汉书》和《左氏春秋》。因其出身名门 世族,所以不喜欢与其他书生一起参加科举考试,以门荫入仕,补校书郎。
元和初年,李吉甫位居相位,李德裕为避父子同朝为官之嫌,受聘为河东节度使、张弘靖掌书记。李吉甫去世后,李德裕随张弘靖入朝,拜为监察御史。穆宗即位后,擢为翰林学士,不久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长庆二年(822)升为中书舍人、御史中丞。 由于李德裕的父亲李吉甫在朝为相时,与牛僧孺、李宗闵、李逢吉等政见不合,彼此有很深的宿怨。李吉甫去世后,李逢吉等三人转而排挤李德裕。及至长庆二年 李逢吉升为门下侍郎、平章事(宰相),更是蓄意报复。当时李德裕与牛僧孺都有拜相的希望,但李逢吉利用权位,调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而引荐牛僧孺同平章 事,共居相位。从此,李德裕与李逢吉等人的嫌隙愈来愈深。
李德裕到浙西任后,发现当时军政和民俗存在不少弊端,他便着意加以改革。他 的前任自发生兵变之后,为笼络将士,竟把府库财物全部拿出来赏赐将士,使得府库空虚,然而将士更加骄横跋扈。李德裕改变前任的做法,节俭费用,加强练兵, 虽然赏赐给士卒并不多,但将卒均等,士兵并无怨言。经过两年的治理整顿,浙西府库渐渐丰盈。李德裕又同时改革当地危害老百姓的旧俗。如当地乡民迷信巫术, 惧怕鬼怪,凡父母兄弟患有瘟疫的,认为是鬼怪缠身,都弃之而去。李德裕选择乡人中知书达理者进行破除巫害的说服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愚昧不听劝阻 的人,则绳之以法。几年之后,这种迷信、落后的风俗便被革除。紧接着,李德裕又把郡内的祠庙进行分类整顿,他根据地方志,只保留前代名臣贤后的祠庙,其余 过多的1010所祠庙都加以废除。另外,还打击流寇盗贼,使百姓。李德裕的改革治理效果显著,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赞。
穆宗驾 崩后,敬宗即位。敬宗是个荒淫奢靡的皇帝,即位不久,就诏令浙西造银灵*(lù)子妆具二十件进奉。李德裕上疏,列举浙西地区连年灾祸不断,经济尚未完全 恢复,每年费用,入不敷出,请求皇上免除进献。然而这封奏折还未得到回复,敬宗又诏令浙西织造缎绫一千匹。李德裕再次奏请敬宗效法太宗、玄宗采纳免除进献 的条陈,弘扬、元帝节衣俭用之美德。敬宗没有办法,只好纳其所陈,罢除进献缎绫,减轻了浙西百姓的沉重负担。
鉴于长期以来寺庙 增多、僧徒骤众,寺院经济恶性膨胀,严重影响国家的课役征发的情况,李德裕上疏主张废除过多庙院、遣散过多的僧徒。长庆四年,他得知徐州节度使王智兴借祝 贺敬宗诞辰名义,在泗(sì)州设坛度僧,敛取钱财,即上奏弹劾王智兴,揭发他置坛度人“以邀厚利”,每人只要交钱二千,即可落发为僧,因而江、淮以南一 带地区,为逃避赋徭,一户有三丁必有一丁落发为僧。李德裕指出,王智兴的做法,不仅有损于朝廷法度,而且使国家失去大量壮劳力,认为这绝不是小事。敬宗也 觉事关重大,乃诏令王智兴停止设坛度僧。在限制度人为僧的同时,李德裕对僧人的种种不法行为也加以取缔、制止。宝历二年,妖僧扬言亳(bó)州出圣水,饮 之能治百病。受骗百姓,为取圣水,奔走塞路。妖僧竟以每斗水售价三贯,横敛暴财。病人喝下圣水,病情反而加重。李德裕上奏皇上,采取果断措施,填塞水源, 惩办妖僧,制止了骗人妖术。
李德裕八年来,在浙西任内上,兢兢业业,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政绩斐(fěi)然,得到了人民的尊重和拥戴。 文宗即位,李德裕由于在浙西的政绩卓著,得到朝廷青睐(lài),太和三年(829),召为兵部侍郎,不久,裴度见他才能出众,推荐他做宰相。但当时任 吏部侍郎的李宗闵由于宦官相助,先取宰相之位,他害怕李德裕得到重用,在同年九月,排挤李德裕出任郑滑节度使。次年十月,又调任李德裕为剑南西川节度使。 西川南临南诏(后称大礼、大理),西接吐蕃,是边陲(chuí)重地。李德裕入蜀之时,正面临南诏不断,战乱不断的多事之秋。朝廷命以土石筑塞清溪关 (在今四川汉源县南)以断南诏入蜀之路。李德裕上奏文宗,认为南诏通蜀“细路至多,不可塞,唯重兵镇守”,才能够确保不出差错,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为了 熟悉地形地势,李德裕遍访山川、城邑、道路,绘成地图;与此同时,又加紧训练士卒,增强其战斗力,并积极备粮修城,严防入侵。蜀地百姓生活暂时得到安定。 太和五年(831)九月,吐蕃维州守将悉怛(dá)谋率部献城投降,李德裕派兵入据维州城。维州地势险要,是西川控制吐蕃的军事要地,得到该城,应该说 是李德裕巩固边防的一大胜利。但宰相牛僧孺出于党争,抹煞李德裕的功绩,他认为新近刚刚与吐蕃签订盟约,不应该破坏这个条约,不应该得到他们的城池。他鼓 动文宗下诏,把维州归还吐蕃,并遣返降卒。致使所有将卒尽遭诛,维城得而复失。李德裕因此更加怨恨牛僧孺。文宗对此也很后悔,乃贬牛僧孺为淮南节度使,召 李德裕为兵部尚书。
李德裕治蜀时间虽不足三年,而政绩卓越。南阻南诏,西拒吐蕃,巩固了边防,人民安居乐业,生产也得到了发展。
削藩中的功臣
太和七年(833)二月,李德裕以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做了宰相,六月,李宗闵亦罢相,但第二年八月又复相位,即贬李德裕为镇海节度使。“牛李党争”在当时就是如此地残酷、激烈。
开成五年(840),文宗去世,武宗即位。武宗器重李德裕的才能,于同年九月召李德裕入朝,李德裕第二次做了宰相。
藩镇割据是政治腐败的一大特征,早在玄宗时,就曾酿成“安史之乱”,至唐后期,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破坏国家统一,范害更是巨大。李德裕执掌宰权,力主削藩,军事讨伐。 会昌三年(843),回鹘(hú)乌介可汗出兵进犯北方云朔之地,大肆劫掠。李德裕命河东节度使刘沔(miǎn)与幽州节度使张仲武进讨。刘沔部将石雄 用奇兵夜袭乌介可汗营帐,乌介措不及防,仓皇逃走,回鹘军溃败,唐军取得重大胜利。同年,泽潞(lù)节度使刘从谏病死,其侄刘稹秘不发丧,自称留后,企 图独霸一方。武帝与朝臣商议应对办法,大多数朝臣认为回鹘余患未尽,如再出兵讨泽潞,恐国力不支,主张妥协。李德裕力排众议,极力主张讨伐。他说:“刘从 谏专横跋扈难以控制,多次上表威胁朝廷。他自从得病,就令刘稹代管兵马。如果不加以讨伐,如何能够使四方藩镇听从朝廷命令?如果让刘稹沿袭刘从谏之职,那 么各藩镇就可以互相仿效,以后朝廷还有什么威信可言?”武宗询问制服刘稹的策略,李德裕认为,刘稹所恃,不过河朔三镇的援助,只要使成德、魏博两镇不与他 合作,刘稹就孤立了。如果派重臣传达圣旨给成德节度使王元逵(kuí)、魏博节度使何弘敬,说明朝廷对河北的政策不变,允许子孙世袭,并令两镇出兵助讨刘 稹,那么刘稹必破。李德裕的话坚定了武宗的意志,他决心出兵讨伐刘稹。
武宗下诏,剥夺刘从谏、刘稹官爵,并调集附近诸镇军队,合力攻 讨刘稹。七月底,王元逵在尧山击败刘稹军,李德裕请授王元逵检校同平章事,以激励其他各镇。对于何弘敬按兵未动,李德裕乃用攻心伐谋之术,令王宰率忠武军 经魏博直取磁州。何弘敬听说王宰将率忠武军入魏境,恐军中有变,于是急忙出兵,渡漳(zhāng)水,取磁州,杀伤刘稹军许多,朝廷加封何弘敬检校左仆 射。
正当进讨刘稹节节胜利之际,会昌三年十二月,太原又发生杨弁(biàn)叛乱,杨、刘叛军,互相呼应,形势骤然变得恶劣起来。武 宗以刘稹之叛未平,太原之乱又起,也很担心。所遣使者马元贯受杨弁贿赂,谎报军情,言扬弁兵强马壮,遭到李德裕严辞斥责。李德裕冷静分析形势,力排罢兵之 议,并当机立断,决定先平太原之乱,令王逢、王元逵所部进讨杨弁。戍守榆社的河东节度使军队得知朝廷将派外地军队进讨太原,怕自己在太原的家眷遭误杀,河 东监军吕义忠急忙率兵攻取太原,诛杀杨弁。太原之乱很快平息。
李德裕又掉转枪口,加紧讨伐刘稹。刘稹既失河北三镇的倚靠,又遭成德、 魏博两镇的协力进攻,势孤力单,加上内部,部将高文端、裴向、崔嘏(gǔ)先后投降,邢州、*(jiǒng)州、磁州相继失陷,刘镇最后走投无 路,为其部将郭谊、王协所杀,朝廷收复昭义镇,平镇的战役历时一年,取得全面、彻底的胜利。
李德裕因平叛有功,加官为太尉、封卫国公。
抑佛锄宦的猛将
宦官专权,是唐王朝一大毒瘤。宦官在外勾结藩镇,在内扰乱朝政,陷害忠良,贪污受贿,甚至左右皇帝,无恶不作。李德裕对宦官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极力反对宦官专权。 李德裕对宦官的抑制,得到武宗的支持。会昌二年,李德裕有意削弱宦官执掌的枢密使的权力,他在没有通过枢密使情况下,便下达关于减少禁军的诏令,这不禁 引起大宦官仇(qiú)士良的不满,扬言减少禁军粮饷,必引发军士哗变,仇士良的叫嚣遭到武宗怒斥才停息。李德裕在武宗的支持下,迫使仇士良节节后退,会 昌四午,武宗以仇士良作恶多端,诏令削去其官爵,藉没其家财,此举给宦官集团以沉重打击。
自德宗以来,将帅出征,宦官监军,几成定例,李德裕认为宦官干预将帅指挥,其弊甚大,是造成屡次作战失败的重要原因,因而在抵御回鹘入侵、讨伐刘稹叛乱的作战中,他不允许宦官干预,这样一来主将能够得以施展谋略,累战有功。
如果说李德裕对宦官势力的打击,加强了中央集权;那么他抑止佛教的发展,则起到了推动生产、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早在浙西任内,李德裕即以抑止佛教闻名;当宰相后,他以佛教损害封建伦理、国计民生,反佛更加激烈。 会昌五年(845),武宗接受李德裕建议,决定禁佛。下令清查天下寺院及僧侣人数,除长安、洛阳左右街各留二寺,每寺僧各三十人,天下诸郡各留一寺,寺 分三等,上寺二十人,中寺十人,下寺五人。拆毁寺院四千六百余所。迫令僧尼还俗者二十六万零五百人,解放奴婢十五万人,释放供寺院役使的百姓五十万人以 上,没收良田数千万顷。政府从此次禁佛行动中得到大量财物、土地和纳税户。李德裕也大刀阔斧整顿吏治。会昌四年,他因州县官吏太多太滥,就说:“省事不如 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简冗官,就是真正的治本。”主张精兵简政,裁减冗员,罢吏两千余人,精简官僚机构的结果,不仅仅省去了大量的俸禄费用,而且也提高 了各级政府的办事效率。
李德裕无疑是个有作为的宰相,但他独断专行、排斥异己,对他与牛僧孺、李宗闵等相争二十余年,期间两派意气用 事,置国计民生之大事于不顾,造成的恶劣的影响,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会昌时,他当国秉政,与牛僧孺、李宗闵都被贬黜到岭南。会昌六年,武宗死,宣宗即位。 宣宗对李德裕早就厌恶,即位之后,李德裕即罢相为东都留守,牛党白敏中、崔铉(xuàn)等为相;不久,李德裕又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为崖州(今海南琼山 东南)司户。大中三年(850)十二月死于天涯海角的崖州。
李德裕性情孤傲,喜欢读书,善为文章。著有《会昌一品集》、《次柳氏旧闻》、《文武两朝献替记》、《会昌伐叛记》、《太和辩谤略》等。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59)
1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帝和女帝,即位时一个刚满百天,另一个仅满月阅读 (116)
2 北齐初代皇帝高洋阅读 (131)
3 世人皆知杨广亡隋 却不知杨广孙子死前说了1句话 成为千古名言阅读 (173)
4 隋朝末代皇帝皇泰主杨侗阅读 (215)
5 一文带您了解古今印度历史阅读 (343)
6 二战后期日本的玉碎计划(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是什么)阅读 (332)
7 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阅读 (390)
8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打日本(二战德国能打败日本吗)阅读 (343)
9 日本战败天皇为什么没惩罚(二战日本天皇为什么不受惩罚)阅读 (367)
10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参战军舰(甲午中日海战日本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