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音乐舞蹈,美术雕塑第四节 音乐舞蹈,美术雕塑

第四节 音乐舞蹈,美术雕塑

唐朝开元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音乐舞蹈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唐王朝的对外开放、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使得庸代音乐舞蹈在继承前代成果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各民族的音乐舞蹈成就,从而使唐朝音乐舞蹈成为我国古代音乐舞蹈发展的高峰。 从音乐体式上看,唐朝最为重要也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歌舞大曲。大曲一般由散序、中序和曲破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可分成若干段落。散序为乐器演奏部分,节 奏自由。中序以歌唱为主,用器乐伴奏,节奏较慢,中序亦称“歌头”。曲破亦称“舞遍”,以舞为主,用器乐伴奏,节奏渐快。歌唱部分大多为抒情段落,人破后 舞蹈渐趋高潮,结尾或炽烈激扬,或悠雅飘逸。有一部分大曲又称“法曲”,曲调大多典雅清悠,接受了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的一些影响。唐玄宗死后不久,崔令钦 撰写成《教坊记》,记载大曲曲名46个,其中有些曲名是以地名命名的。例如《凉州》、《伊州》、《甘州》、《龟兹乐》等。《霓裳》是唐朝最负盛名的歌舞大 曲。全称为《霓裳羽衣舞》,又从曲作的角度称《霓裳羽衣曲》。这部法曲淡丽典雅,有清乐风格,乐舞宛转飘逸,表现了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天宝四年,唐玄 宗册立杨太真为贵妃,曾表演《霓裳》。刘禹锔的诗作曾写道:“开元天子万事足,睢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驿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据白居易的《霓裳 羽衣舞歌》及自注,可知《霓裳》的散序6段,器乐演奏,不歌不舞;中序18段,亦名拍序,且歇且舞;曲破12段,节奏急促,有舞而可能无歌。白居易《早发 赴洞庭舟中》有“出郭已行十五里,唯消一曲慢《霓裳》”。可见,这一清雅的大型法曲是很长的。
唐朝文人的诗(特别是精致绝句)词作 品,其中有一部分在当时是人乐歌唱的。因而唐朝诗乐、词乐的音乐基础是民间曲子。唐朝流传最广、绵延最久的诗乐是《渭城曲》。该曲的诗作是王维的《送元二 使安西》:“渭城朝雨汜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由于诗句有三次叠唱,又称《阳关三叠》。白居易《南园试小乐》有“高调 管色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诗句,可知《渭城曲》的节奏是相当缓慢的。在人乐的唐人诗歌中,绝句因其短小精炼,更多地被当时人人乐歌唱,故后世有人 称唐人绝句为“唐朝乐府”。
唐朝僧人说唱佛经故事以及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的底本称“变文”,变文大多是散文与韵文相间。散文部分由说 唱人讲说,韵文部分由说唱人歌唱。这种散韵说唱的结构与形式,实际上开创了后世说唱艺术典型结构的先河,后代戏曲中的“道白”与演唱,可上溯到变文说唱。 由于变文说唱艺术的对象是广大下层民众,因而变文的音乐不仅借助于民间曲调,而且受外来音乐影响较大。《宋高僧传》卷二五记载唐朝僧人少康说:“康所述偈 赞,皆附会郑卫之声,变体而作。非哀非乐,不怨不怒,得处中曲韵。譬犹善医,以饧密涂逆口之药,诱婴儿入口耳。”此即《广弘明集·滞惑解》所说的“设乐以 诱愚小,俳优以招远会”。说唱音乐的题材内容为宗教性(宗教故事)和世俗性(历史故事与民间故事)两大类,这种情况,从北宋至明清一直如此。 据《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的《音乐志》、《礼乐志》记载,隋唐时期的乐器种类很多,有笙、排箫、笛、篪、筚篥、埙、贝、琴、瑟、筑、筝、卧箜 篌、竖箜篌、秦琵琶、五弦琵琶、曲项琵琶、编钟、编磬、铜钹、腰鼓、节鼓、檐鼓以及其他五种鼓。上述乐器中,有中原传统乐器,也有许多外来乐器。 同唐朝音乐纷繁绚丽的盛况相联系的,是唐朝著名乐器演奏家辈出,有如璀璨群星。宋人朱长文《琴史》卷四记载隋唐琴师,有29人之多。盛唐开元年间的著名 琴师,有陇西人董庭兰。他琴艺超群,擅长琴坛盛行的“沈家声”和“祝家声”,颇受与他交往的诗人称赞:“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言迟更速皆应 手,将往复旋如有情。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玩昧李颀诗句,宛如亲见当年董庭兰俯首低眉、潜心抚琴,聆听他 那悠扬婉转、令百兽起舞、天地动容、山谷回应的美妙琴声。除琴师外,唐朝的各种乐器如曲项琵琶、五弦琵琶、箜篌、笙、笛、筚集、方响、羯鼓等,都分别有诸 多著名演奏家留名于后世。有些演奏家又是作曲家,如擅长曲项琵琶的段善本、擅长箜篌的张徽、擅长羯鼓的唐玄宗李隆基等。
来自西域的音 乐和乐器(特别是曲项琵琶和筚篥)与中原音乐和乐器的融台,对后世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演奏有着深远的影响。唐朝乐队独奏、重奏、合奏的体制,也是同这一 实际有着直接的联系。从清商乐、西凉乐、龟兹乐演奏时所用乐器来看,中原传统音乐清商乐中所使用的中原传统乐器篪、埙、琴、瑟、筑、秦琵琶等,在西凉乐中 未被采用。作为西域音乐的典型代表龟兹乐,所使用的重要乐器有筚篥类、竖箜篌、五弦琵琶以及贝、铜钹、腰鼓、齐鼓、檐鼓等9种鼓类。作为兼有西域音乐和中 原音乐特点的西凉乐,既采用了中原传统乐器卧箜篌、编钟、编磬等,也采用了西域乐器中的曲项与五弦琵琶、腰鼓、齐鼓、檐鼓等。从清商乐、龟兹乐和西凉乐所 使用的不同种类乐器来看,这种不同的乐器构成,大体上代表了唐朝中原传统乐队、西域乐队和中原与西域混合型乐队等三种不同的乐队体制。清商乐、龟兹乐和西 凉乐所共同使用的乐器,除来自西域的曲项琵琶外,还有中原传统乐器笙、排箫、笛类、筝类。这种情况表明,唐朝中原汉族音乐和西域少数民族音乐、外国音乐的 交流和融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
唐朝开元年间舞蹈艺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技巧高超,是中国古 代舞蹈艺术发展的高峰。就舞蹈的形式而言,既有单双人的小型演舞蹈,又有大型的表演舞蹈;既有宫廷舞与四方乐舞,而宫廷乐舞又有《坐部伎》与《立部伎》之 分;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舞蹈之中,既有节日歌舞与风俗歌舞,又有民间艺人的歌舞献艺与皇室贵族的自舞之风,还有民间祭祀与寺院舞蹈。唐朝舞蹈在服饰、化 妆、演出场地等方面都颇为讲究,文艺界人才辈出,舞蹈技巧精湛,舞蹈编导造诣高深,同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舞谱记录和大量壁画等。在唐朝的单双人小型表演 性舞蹈中,可按照风格特点区分为“健舞”与“软舞”两部品类。这两部品类的小型表演性舞蹈,曾广泛流传在唐朝的宫廷、贵族士大夫家中和民间。“健舞”以其 动作雄豪刚健、节奏明快而间有舒缓段落而得名,“软舞”的动作优美柔婉、节奏舒缓而含有节奏明快的舞段。崔令钦作于天宝年间记述开元年间教坊制度的《教坊 记》和成书于晚唐时期的《乐府杂录》曾分别列举当时的“健舞”与“软舞”节目,除《柘枝》哮相同外,其余则全不相同。从所列舞名来看,中外各民族的民间舞 蹈占有很大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