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公谏征犬戎”的故事 穆王失策祭公谏征犬戎”的故事 穆王失策

祭公谏征犬戎”的故事 穆王失策

穆王的驾车御者是造父,不仅车驾得好,而且善于辨别和收集骏马。他选了八匹骏马拉 着车载着周穆王巡行天下,又悠闲又刺激又开心。而且还十分荣幸地在西昆仑会见了天后王母娘娘,以致于一高兴忘了回朝。这时徐偃王乘机发动叛乱。穆王接报后 倒是行动神速,靠造父的卓越驾驶技术和骏马的飞行速度,一日奔行千里,突然出现在徐偃王面前,指挥王师把徐偃王彻底打败。为嘉奖造父,穆王把他封在了赵 地。从此造父和后人以赵为姓,造父成了赵氏的始祖。
当时穆王想讨伐犬戎,大臣祭公谋父劝他说:大王不可以随便兴师征伐。天子对诸侯需 要昭示美德而不是显示武力。军队只有在该动用的时候才可以动用,这样才有兵威,随意动用就是对军力的玩赏,玩赏了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威慑力。所以周先祖文王 在《颂》中说:收藏盾戈、弓箭。追求美好的德行,散布于华夏的仁德公正才能永保昌盛。先王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对待百姓,发扬性情敦厚的美德,丰 富他们的财物,便利他们的用具,以法令让他们知道利害的所在,教他们趋利避害,所以才能创造强盛。
穆王对这套理论不大接受,不大接受 谋父也不放弃接着还说:过去我们的祖先是主管农事的官员,曾经辅佐虞舜、夏启。但到了夏朝中期以后,国人舍弃农事不耕种,我们的先王不窋因此失去了官职逃 到了戎翟之间。但却不敢怠慢农事,他引导族人务农,向他们普及种植技术,引导族人谨慎勤奋,倡导敦厚诚实,所以虽然不再为官了,但并不辱没先人。到了先祖 武王,更是倡导人们团结互助,做人仁慈祥和,恭敬地对待神灵以求其对民众的佑护,所以受到人们的拥护。商纣王所以被民众憎恨,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己无法让 百姓忍受。所以在先祖武王伐纣时,包括殷人都去帮助周人,这是纣王自己废弃农事,不爱护体恤民众造成的。
说到这,祭公谋父看了看穆 王,看他听得还算认真,就又接下去说:先王的制度:邦内的国家叫甸服,邦外的国家叫候服,处在候、甸之间的叫宾服,蛮、夷居住游牧渔猎的范围叫要服,而 戎、翟范围的边远地区叫荒服。甸服的参加王朝每次的祭,候服的参加王朝每月的祀,宾服的每季献一次祭品,要服的每年纳一次贡,荒服的只是国王更替才来朝中 见一次面,这些都是先王定的制度。违背了这个规定怎么办?先王也有规定:甸服不参加祭的,由周王先自责再责人;候服不到位的,周王先自审,有不适应的及时 改善政令,仍不到位的才处罚;宾服不献祭的,周王会征求他们对政令的看法,说对了就修改政令,仍然不纳贡的才追究;要服不纳贡的,先征求他们对法典的意 见,有正当要求的及时修正,仍不纳贡的才加以惩罚;至于荒服,就是终生不来朝拜,也只是派使者指责,很少兴兵问罪。就是惩治不履行诸侯义务的,也有成法规 定:依法惩治甸服不祭的;出兵讨伐候服不祀的;指令邻近诸侯代王室讨伐宾服不献祭的;派使者去责备不纳贡的;通告天下劝告不朝拜的。这样王朝内就形成了文 讨的檄文,武讨的军队,有征战的储备,有谴责的命令,有劝告的辞令。先文后武,先德后威,先情后权,这才能少兴师,少劳民,多臣服。现在犬戎的君主都在按 制度来朝拜,您却为了显示武力要以不纳贡为理由去讨伐他,他本来就没有纳贡的义务,这么做就是王室自己废了先王的成规,犬戎抗拒天兵也就有了理由,不会有 好的效果。
穆王没听进去执意要征伐犬戎,结果劳师远征一番只捕了四只白狼、四只白鹿做战利品带了回来,收获不多,损失却很大,从此以后荒服地区的少数民族再也不来朝拜了。
这就是历史上 祭公谏征犬戎 的故事。但穆王很重视法令制度,他在甫侯的扶持下,制定了刑罚律法,命名叫《甫刑》,对规范社会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穆王在位五十五年,去世后儿子姬繄(yī)扈即位,是为共王。
共王以下接下来的几代王都没有什么作为,知名度不高,文献记载也不多,为便于对周朝王室世系有个了解,就简述如下:
共王逝世,儿子姬囏(jiān)继位,是为懿王。
懿王去世,共王的弟弟姬辟方继位,是为孝王。王室衰败从此开始。
孝王去世,诸侯重扶懿王的太子姬燮(xi )继位,是为夷王。
夷王去世,儿子姬胡继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厉王。不过这个名不是好名声,于是出现了历史上几乎人人皆知的 国人暴动 、 周召共和 。
其实帝王之家和百姓人家也有大同小异之处,就是日子过好了,就总会出那么一两个败家子,这个周厉王就是姬家王室的败家子。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