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宗法制的核心
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以及分封制!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制度。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
西周宗法制的作用
西周的国家实行分封制。即古书中所说的“封建”,而分封制的基础则是宗法。宗法是中国古代社会血缘关系的基本原则,其主要内容是嫡长继承制。宗法制度是在父权家长制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起来的,由它构成了等级阶梯,形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商代已有嫡长继承的雏形,到了西周时期,这一制度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完备的程度。
严格意义的宗法,只在卿、大夫、士的范围内施行。这些阶层各家族的始祖,一般是国君的别子。国君的嫡长子立为太子,继承君位,其他各子即为别子。因为别子也是国君之子,故又称公子。别子不能与继承国君的太子同祖,必须分出去自立家族,成为这个家族中嫡长继承系统的始祖,不再改变,称为大宗。别子的长子以外各子,长孙以外各孙……,都是庶子,对大宗而言,称为小宗。其间血缘关系超过五代,就不再宗原来的小宗。由大小宗构成的整个家族中,大宗居于族长地位,称为宗子。始立这个家族的别子一般有卿、大夫爵位,爵位即由宗子承袭。
广义说来,宗法也适用于周王室。周王的嫡长子立为太子。其他王子多分封为王畿内外的诸侯,其间血缘关系原则颇与卿、大夫、士的宗法相似。周初分封同姓,就体现了这样的原则。康王之后,周朝疆域大体固定,分封的机会减少,太子以外各子多留在朝中为卿、大夫,但分封并未绝迹。直到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宣王还把其弟友分封在郑(今陜西华县东)。
小宗围绕大宗,卿、大夫拱卫国君,诸侯藩屏周王。再加上与异姓间的婚姻联系,构成庞大的血缘关系网。
西周统治者希望用这种关系维护他们的地位和特权。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187)
1 西周贝币: 西周与动中有静时期钱币的种类阅读 (138)
2 西周初年有八个诸侯国,分别是哪八个?后来都怎么样了?阅读 (172)
3 西周时期的女子怎么入仕?中国古代的“女官制度”!阅读 (187)
4 西周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阅读 (205)
5 西周灭亡的原因:成也分封,败也分封阅读 (156)
6 西周的灭亡:龙漦传说阅读 (143)
7 西周聚众喝酒要杀头阅读 (227)
8 西周分封制与汉初分封制的比较阅读 (144)
9 西周古墓出土的一件东西让专家脸露难色,难道那时已经有网络了阅读 (160)
10 西周的灭亡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