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背后,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以多胜少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背后,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以多胜少

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背后,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以多胜少

  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最著名的一场战役。

  这一战,东晋凭借八万兵力,完败前秦百万雄师,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典范。

  然而,回顾整个交战过程,晋军似乎赢得玄乎其玄,秦军也输得莫名其妙。这样两支看似力量悬殊的队伍,为何最终却打出了颠覆性的一局?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是实力还是运气?

  本期《那些年》,就带你揭秘疑团重重的淝水之战。

  兵力悬殊,以弱胜强

  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一个是盘踞北方的前秦帝国,一个是偏安江左的东晋王朝。

  率先挑起战争的是前秦皇帝苻坚。公元383年,在统一了北方大地之后,苻坚的雄心壮志攀至顶峰,他决定,亲率百万大军,挥师南下直取东晋,从而一举统一全国。面对旁人的阻挠和告诫,苻坚曾胸有成竹地说道,“怕什么长江天险,以我百万之众,每个人投一根鞭子,也能让江水断流”。

  苻坚的强势来袭,令整个东晋朝野为之震动。东晋宰相谢安担任军事总指挥,命弟弟谢石、侄子谢玄率领八万北府兵开赴前线。面对前秦的百万雄师,几位年轻将领心里完全没底儿。直到发兵前一晚,谢安还在帮他们平定心情。

  一方志在必得,一方忐忑不安,双方的备战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实力上的差距。但是,随着战事的不断推进,一切预设都被推翻了。

  八月,两军主力,隔着淝水展开对峙。谢石主动派人到前秦军队使用激将法:咱们这么隔岸对垒,这是要打持久战吗?有本事你就往后退退,待我们过了江,来场公平较量!

  对于晋军的要求,前秦高层多半认为不可接受。但苻坚却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秦军可以先假装后退,诱使晋兵渡河,等晋兵渡到一半时,秦军忽然以骑兵冲杀,定能大胜。苻坚的弟弟——征东大将军苻融,也深以为然。

  从理论上讲,这是一个不坏的战术。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是苻坚始料未及的——撤退的命令一下达,军队就忽然失控了!

  当时秦军人数众多,首尾不能相顾,后方士兵只能看到前方队伍向后移动,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只管跟着人流移动。

  就在这时,东晋诈降的将领朱序,突然大喊,“秦军败矣!秦军败矣”!信以为真的秦军将士们,顿时陷入一片慌乱,甚至也跟着朱序喊起来。

  整个队伍,开始毫无秩序地向后撤退,前面有人摔倒,后面的人就踩着过去……至此,淝水之战已经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踩踏事件。对方还未开打,秦军早已不战自溃。

  苻融在马上大呼,想要阻止后退的军队,但根本没人搭理他。乱军之中,苻融自己也从马上跌落,被赶上来的东晋士兵乱刀砍死。

  晋兵乘机追杀,秦军大败。前秦帝国很快土崩瓦解。东晋政权面临的一次重大覆灭危机,就这样被解除。

  秦军VS晋军,到底孰强孰弱?

  从表面上看,淝水之战是一场掺杂着偶然性和戏剧性的逆袭之战。但事实上,双方的实力却并非我们想象得那么悬殊。这一战,与其说是前秦被东晋打败,倒不如说是前秦自己打败了自己。

  前秦大军能“投鞭断流”不假,但能不能打胜仗还是另外一码事。听起来不可一世的“百万士兵”,其实都是朝廷从男丁中“十抽其一”强征而来的,不仅无法保证战斗力,还搞得后方民怨沸腾。

  据史料推算,淝水之战前,前秦全国人口约1800万,这其中胡人数量约490万,而作为统治者的氐人,仅有100万人。所以,百万大军之中,大部分都是强征而来的乌合之众,真正能打能拼的,恐怕只有《资治通鉴》中记载的30万前锋军。更重要的是,除氐族以外的胡人其实各怀异心,他们随时准备取苻坚而代之呢,哪情愿为苻坚拼命卖力?

  所以,这其实是一支成分混杂、语言不通、军事素养参差不齐,又极其缺乏凝聚力的队伍。如此看来,最后的失控,其实并非偶然事件。

  反观东晋的北府兵,虽然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但在兵源和士气上却要远强于对方。

  北府,古之京口,即今天的扬州镇江一代。孝武帝开元二年,谢玄受命在此组建新军,名为“北府兵”。

  当时在京口一代有众多从北方逃来的难民,他们个个身负国恨家仇,又因长期经历战乱,很多人练就了一副好身手。(历学网www.uuqgs.COm)谢玄到任后,便挑选其中骁勇善战者组组建队,并加以训练,强化军纪。经过几年的打造,逐渐铸就了一支精锐之师。而且,在淝水之战以前,北府兵已经与前秦有过多次交手。

  淝水之战,两军虽未正面较量,但是经过了系统训练和实战打磨的北府兵,其战斗力未必弱于对方浩浩荡荡的乌合之众。

  当然,决定一场战争胜败的因素不可胜数。但是表面上的四两拨千斤,背后往往有着更强劲的力量在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