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惨死的六位皇太子历史惨死的六位皇太子

历史惨死的六位皇太子

卫太子刘据(前128年—前91年),汉武帝刘彻嫡长子,汉昭帝刘弗陵异母兄。母为卫皇后。

刘据生于元朔元年(前128年)春,于元狩元年(前122年)夏立为皇太子。刘据成年后,汉武帝每每巡游天下,便以国事交付太子刘据。太子为政宽厚,屡屡平反冤案,深得民心。征和二年(前91年),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被江充、韩说等人诬陷,因不能自明而起兵反抗诛杀江充等人,汉武帝误信谎情,以为太子刘据谋反,遂发兵镇压,刘据兵败逃亡,最终因拒绝被捕受辱而自杀。

冤案平反后,汉武帝建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以寄哀思。汉宣帝刘询继位后,为祖父刘据追加谥号曰“戾”,重修陵寝,供奉祭祀。

汉武帝晚年常年外出游幸天下,每每出宫便将诸事交付给刘据,宫中事务交付给皇后。如果有所裁决,待武帝回宫后就将其中最重要的事向他报告,汉武帝也没有不同意的,有时甚至不过问。

在施政方面,汉武帝用法严厉,任用的多是严苛残酷的酷吏;而太子性格宽厚,却也有固执己见的一面,经常将一些他认为处罚过重的事进行平反。刘据这样做虽然得百姓之心,但那些执法大臣皆不高兴。皇后害怕长此下去会引来祸事,每每告诫刘据应注意顺从武帝的意思,不应擅自有所纵容而宽赦罪人。汉武帝听说此事之后,赞赏太子的做法,而对皇后的说法不以为然。

如果刘据没有被昏庸的汉武帝给杀害,恐怕汉朝的历史要重写了,汉武帝之后也是很后悔这样好的一个儿子就去世了。

杨勇(?-604年),字睍地伐,隋文帝杨坚长子,隋炀帝杨广的同母兄,母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原本是隋文帝的太子,后来被废为庶人。杨广即位后,立即假拟隋文帝诏书,赐死杨勇。死后追封为房陵王。

隋炀帝杨广很会耍手段,杨勇就这样丢掉了自己的太子之位,隋炀帝在位也做了一些事情,开通了大运河也算是为百姓做了一些事情,但是杨广非常的荒唐使得早早的就灭亡了,如同是杨勇在位也许会不一样。

很多大臣都认为杨勇罪不至被废,而且废立太子是大事,但隋文帝不听。杨勇也自认罪不至被废,屡屡要求面见隋文帝,想要告诉隋文帝有关自己的冤屈,但都被皇太子杨广给拦下,无法达成他的心愿。情急之下,杨勇爬到树上,大声呼喊隋文帝,希望隋文帝听见后可以见他一面。杨素趁机向隋文帝进谗言说:“杨勇已经心神丧失了,被妖魔附身,魂都收不回来了。”隋文帝也这么觉得,因此杨勇终究无法与隋文帝见到面。杨素诬陷杨勇,方式与罪名也大都如此。

直到文帝卧病于仁寿宫时,皇太子与文帝姬妾皆随侍在侧,《资治通鉴》、《隋书》载宣华夫人被太子杨广“无礼”之事。 宣华夫人将此事告诉文帝后,文帝始知冤枉了杨勇,并大骂独孤皇后与杨广,派人召杨勇进宫,准备废杨广而复立杨勇为太子,但是此事被杨广拦截,随即文帝便暴崩,杨广即位,立即假拟文帝诏书,赐死杨勇。炀帝后来追封杨勇为房陵王,但是子嗣不得继承其位,全部流放济南,后来多数都被杨广杀死。

李建成(589年-626年),小字毗沙门。唐高祖李渊长子,陇西成纪人。

李渊起兵之前,李建成奉父命在河东招募人才,而后李建成到太原助李渊起兵,随李渊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关,攻克长安。唐朝建立后被立为皇太子,协助李渊处理政事。李建成多次率军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斩与突厥勾结的刘黑闼,平定山东。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亲手射杀李建成,时年三十八岁,五子一并遇害。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取得了皇位,虽然把李建成写的很不堪,但是李建成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人物,不然也不能和李世民竞争这么久。

说他宽和敦厚吧,他杀了稽胡俘虏六千人;说他性格暴戾吧,在李元吉完全有可能刺杀李世民成功的情况下,他又顾及兄弟之情果断阻止元吉。军事上面可以说是未尝一败,除了一次攻打王世充无功而返之外(李世民随军),真没有在军事上吃过什么亏(不过因为他是太子身份,一国储君,本身打硬仗打险仗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在政治上,监国的时候又将国事处理的井井有条,坚持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基本上没有大的缺点了,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完美的人。

元朝的真金太子从小就非常的优秀,一直很喜欢学习儒家的文化,很有一国之君的风范,但是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

孛儿只斤·真金(Jingim,1243年—1285年),元朝第一位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之嫡长子,第二位皇帝元成宗铁穆耳之父,母察必皇后。1261年被封为燕王,1273年被封为皇太子,1279年参决朝政。真金自幼深受汉文化影响,当政后亦作为汉法派之领袖与阿合马等理财派对立。1285年因禅让事件而忧郁成疾,同年十二月病逝,元世祖赐谥号明孝太子。1294年元成宗登基,追尊其父真金为皇帝,上庙号裕宗,谥号文惠明孝皇帝。以后的元朝皇帝都是真金的后裔。

真金在元初政治中扮演过一个重要的角色,起过不容忽视的作用。忽必烈推行了汉法,而又有很大的局限性。当忽必烈本人在推行汉法道路上止步时,真金渐渐成了汉法派的实际领袖。在他的身上,首次体现了蒙元王朝汗位继承问题上的重大变革。在反对阿合马苛敛暴政的斗争中,他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忽必烈晚年趋向保守时力图继续推进忽必烈本人先前从事的行汉法图大治的事业,可惜由于他的拥戴者急于劝忽必烈让位而遭到失败。

朱标(1355年—1392年5月17日),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明惠宗朱允炆之父,安徽凤阳人。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生于太平陈迪家。朱元璋称吴王时,立朱标为王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

朱标天性仁慈,对兄弟十分友爱,秦王朱樉、周王朱橚及晋王朱棡等曾多次有过错,朱标从中调护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在诸王中威信颇高。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病逝,八月附葬孝陵东,即明东陵,谥“懿文”。建文元年(1399年)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称帝后复称懿文皇太子。南明弘光元年明安宗朱由崧复称孝康皇帝,清修《明史》亦称。

明朝的朱标太子也是非常的让人伤心,他是朱元璋最喜爱的一个太子,但是年纪轻轻就走了使得朱元璋大开杀戒,把所有的有功之臣都给杀害了。

朱标身为朱元璋的嫡长子,深受其父亲的重视。朱标从小就被当做是接班人来培养。朱元璋起兵造反,那是还是吴王的时候,就已经把朱标立为世子。不但自己对朱标手把手辅导,还请了当时学界大V宋濂等为其传道受业。朱标22岁时,朱元璋命令所有政务都由太子处理,最后再由自己审阅。

自此以后,朱标就渐渐接手了大明王朝的国家政务,所累积的执政经验,并不是建文帝朱允炆能够比拟的。

康熙的太子胤礽本身非常的得康熙的宠爱,但是因为得罪了康熙帝只能被废除,康熙帝是最年轻的帝王,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亲政,可以说少年就已经得志了。

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乳名保成,清圣祖玄烨第二子,母为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

因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殇,在胤礽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胤礽自幼即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诸子百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满洲弓马骑射;长成后代皇帝祭祀,并数次监国,治绩不俗,在朝野内外颇具令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康熙的负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清圣祖康熙帝北征噶尔丹,特命胤礽监国,后清圣祖北征都让胤礽监国理政。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胤礽侍驾南巡,以病留德州而止。四十二年正月,仍侍驾南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以罪废拘系于咸安宫,同年十二月被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此后多次有推荐其复立的建议,但康熙帝始终未再立胤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