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的学术派别简介诸子百家的学术派别简介

诸子百家的学术派别简介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1、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作为一种主要派系,他们提出了至今仍然影响深远的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这就足以见得他们对法制的高度重视,以及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这些体现法制建设的思想,一直被沿用至今,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

当代中国法律的诞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法家思想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约束还是很强的,对现代法制的影响也很深远。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隋书·经籍志》列出的法家经典有《管子》十九卷、《商君书》五卷、《申子》三卷、《慎子》十卷、《韩非子》二十卷、、《新书》三卷、《正论》六卷、《法论》十卷、《政论》五卷、《阮子正论》、《世要论》十二卷、《陈子要言》十四卷、《蔡司徒难论》五卷。

2、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3、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黄帝四经》等。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道家以[道]为核心理念而得名,最早见于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当初也叫[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道家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从广义上来说,主要分为老庄派、黄老派、杨朱派三派,其中老庄派以大道为根、以自然为伍、以天地为师、以天性为尊,以无为为本,主张清虚自守、无为自化、万物齐同、道法自然、远离政治、逍遥自在,政治理想是小邦寡民、桃花源和至德之世,体现了[离用为体]的特点,因此成为了历代文人雅士远离残酷现实的精神家园,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列子等。

黄老派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主张因俗简礼、兼容并包、与时迁移、应物变化、依道生法,依法治国、删繁就简、休养生息,政治理想是大一统,体现了[离体为用]的特点,成为了历次大乱之后政府治世的急救包,其代表人物是慎到、田骈、环渊等。

杨朱派主张全生避害、为我贵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属于道家的别支,代表人物杨朱、子华子,春秋战国后,因不容于世,后湮灭不存,但其全生保性的思想被道教全盘继承。

4、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尚贤尚同是墨家的基本政治纲领,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以下是墨家的观念:

伦理观∶提出[兼爱],主张爱不应有亲疏、上下、贵贱、等级的分别,他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是由于人不相爱。

政治观∶主张[尚贤]、[尚同],提倡选任贤才,消除阶级观念,使天下大治,主张[非攻],反对一切侵略战争。

经济观∶反对奢侈的生活,主张节俭,提出[节用]、[节葬]、[非乐]的思想。

宇宙观∶提出[非命],认为命运不能主宰人的富贵贫贱,强调只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就可以改变,为了求福避祸,他又主张[尊天]、[事鬼]。

由于墨家从创始人墨子到主要的代表人物,都是社会中底层的学者,所以墨家更能体会到战乱时期社会中劳动人民的凄惨生活,所以相对于儒家的过分讲求[礼],墨家更注重刻苦、节俭的生活习惯,而且不吝于做低层的劳动工作,被儒生辱为[淫巧之技],生活上的偏差,立场上的对立,和思想上比[仁爱]更难遵从的[兼爱],使得墨家并未得到统治者的支持,日后发展不大。

5、名家

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名家注重辩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逻辑学,名家与各家不同之处,正是在于[正名实]的方法,他们主要是以逻辑原理来分析事物,而辩的内容,又多半是与政治实务无关的哲学问题。

因此,名家的理论在中国五千年来的学术沿传里,一直被冠上一个[诡辩]的恶名。

名家的没落,除了因为不受上位者的支持之外,也因为弟子们并无能出前人的创新主张。

6、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阴阳家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认为中国为赤显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

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又称[五德转移],[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其目的在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

在政治伦理上,阴阳家认为[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赞成儒家仁义学说,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汉初阴阳家还存在,武帝罢百家后,部分内容融入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不在了。

7、纵横家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创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纵]与[横]的来历,据说是因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六国结盟为南北向的联合,故称[合纵];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为东西向的联合,故称[连横],所谓[纵横家],指鼓吹[合纵]或[连横]外交策略的人物。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苏秦和张仪为最著名的纵横家,没有苏、张,就不存在合纵与连横,自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纵横学和纵横家,后来的主父偃也是纵横家的代表,纵横家的着苏秦的《苏子》,张仪的《张子》等大部分在汉朝前亡佚,现世仅存的鬼谷子是纵横家唯一的议论著作。

8、杂家

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因为黄老道家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所以呈现出了一种杂的特点,所以在历史上经常被人当成杂家,但事实上,黄老道家对诸子百家思想,无一不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干的。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严格说来,[杂家]并不是一门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家]的流派,自从《汉书.艺文志》第一次把[吕氏春秋]归入[杂家]之后,这个学派才正式被定名。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家都有自己的对策与治国主张,为了打败其他流派,各学派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学说,或以攻诘对方,或以补自己学说的缺陷。

然而,任何一个流派也都有其特色与长处,而[杂家]便是充分的利用这个特点,博采众议,成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并蓄,却又切实可行的治国方针。

9、农家

代表人物:许行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

《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农家者流,出于农稷之官,其言多重播百谷,劝农桑,以足衣食,故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连孔子亦曰:[所重民食。]故可见此为其所长。

农家主张与民同耕,进而论及君民并耕,此可说是一个很大的自由平等之观念,故不免引起重视[正名]的儒者之反对,认为这是弃君臣之义,徇耕稼之利,而乱上下之序。

农家书多为农圃之技,而非学理,但其最高之理想为与民同耕,虽为一平等阶级口号,但亦不容于儒者,是故其着多亡佚。

10、小说家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小说家者之起源,当盖出于稗官,即出于以说故事为生者,其意多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传载舆人之诵,诗美询于刍荛。

古时之人以圣人在上,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而庶人多以之谤之,而至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谣,巡省观人诗,以知风俗,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途说,靡不毕纪。

小说家者能代表平民社会之四方风俗,然亦因其之小道,而不为世人所重,终致弗灭。

11、兵家

兵家创始人:孙武

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汉初有张良、韩信等。

兵家主张运用武力通过战争来达到统一国家的目的,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目的时,怎么样去使用武力,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兵家是中国古代对战略家与军事家的通称,又特指先秦对战略与战争研究的派别,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和《尉缭子》等。

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将苑》、《百战奇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等。

兵家集大成者是孙武的《孙子兵法》,中国自古以来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视的,兵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兵书产生于西周,成熟于春秋。

如何从宏观上把握战争,是兵法的关键,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关系到一国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被人奴役的大事,兵法也可以将它看成既是一部如何统治国家,制定国家战略的指引;又是一部如何领兵打仗,制定战争战略与策略的书本。

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影响当时及后世甚大,为我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12、医家

代表人物:扁鹊、华佗、张仲景、葛洪、孙思邈、李时珍

作品:《本草纲目》、《濒湖脉》、《奇经八脉考》、《金丹》、《仙药》、《黄白》、《肘后救卒方》、《玉函煎方》、《伤寒杂病论》

中国医学理论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到公元三世纪中叶,共经历了七百多年。

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到封建制度确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意识形态、科学文化领域出现了新的形势,其中包括医学的发展。医家泛指所有从医的人。

13、方技家

方技家代表人物,远古有岐伯、俞拊,战国有扁鹊、秦和,汉初有仓公,其中以扁鹊最为知名。

《汉书·艺文志》录有[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今大多亡佚,只有《黄帝内经》流传下来,现分为《素问》、《灵枢》二书。

方技家以医学为理论基础,但研究范围远宽于医学,当包括后世之医家与方士,房中、神仙二家后世多归入道家,方技家甚至还由治身及治国,《艺文志》指出其有[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的特点,后世[方技]一词则泛指医、卜、星、相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