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

朝代杂谈

春秋五霸指的是谁?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期,从此以后,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对于春秋五霸到底指的是谁?比较公认的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晋文...

阅读(269)

朝代杂谈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越国的“敢死队”

所谓“敢死队”是指由不惜命的军人组成的突击先锋队,至于词义出处,大抵可以追溯到《三国志》:“(董)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可遗憾的是,这支敢死精锐之队,早已湮没在吕布、关羽、马超等名将巨星光环下,连一向八卦的罗贯中,似乎也懒得多提。不过,古时敢死之师,绝非在三国才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其实就大有存在,譬如,曾震动天下的秦国麾下,就有一支。不过,历史上出名的“敢死队”,也绝非秦军专属,譬如,历史上相当牛气的大人物勾践,他麾下也有一支。...

阅读(253)

朝代杂谈

宣太后芈氏对秦国向北开疆的战略影响

义渠一支的首领(史书称为“义渠戎王”)对宣太后的姿色也有图谋,并且很快得手,宣太后壮年寡居,不耐寂寞,就热火朝天地和义渠戎王搞起婚外恋来,义渠戎王扔下国土与人民到秦国的甘泉宫来与宣太后欢乐,两人还生了两个孩子。但是,宣太后在性快乐之上还有国家战略考量,因此,在适当的时机谋杀了义渠戎王,随即发兵义渠境内,义渠人民得知首领死在秦国,一路向北逃奔,扔下的大片土地被秦国规划为陇西、北地、上郡三个郡,在扩大了的疆土的北部边境,秦国修筑了长城,是为后来统一后的整个长城之一部分。...

阅读(259)

朝代杂谈

古代第一美女西施的生死之谜

传说中的西施之美,难以用笔墨形容,据说她在溪边浣纱,连水里游着的鱼儿亦被她惊人的美貌所迷惑、所震惊,于是如遭电击般晕晕乎乎沉到水底,聪明美丽的西施,犹如划过夜空的一道流星,彻底地消失在历史深处,她的身上被笼罩着层层迷雾,亦真亦幻,勾人浮想联翩,她抑或真实地存在过,抑或只是后人的一种情感载体,即便她是真实地历史人物,她的最后结局究竟如何,灭吴后孰生孰死?似乎永远是无解的千古之谜,抑或是万古之谜了。...

阅读(288)

朝代杂谈

战国七雄的都城及国土分布

在战国时期的七个诸侯国之中,除了秦国在崤山以西之外,其余的六国均在其东边,因此,这六国又称“山东六国”。齐国的都城在临淄;楚国在建国初期是定都丹阳后迁都鄢郢;燕国的都城是蓟,后迁辽东;韩国的初期都城是阳翟,灭郑国后迁新郑;赵国的都城是邯郸;魏国的都城最初是安邑,后迁都大梁城;秦国的都城最初是栎阳,后迁都咸阳。...

阅读(488)

朝代杂谈

燕太子丹才是导致荆轲刺秦失败的重要人物

说起荆轲刺秦,大家都不陌生,大多数人认为荆轲是一位勇士,虽刺秦失败,但也凸显了不怕死的精神,但也有人认为荆轲刺秦的失败,加速了燕国的灭亡,是一个剑术不精的莽夫,那么,我们先不说荆轲这个人,荆轲刺秦王为什么会失败呢?原因在哪儿? 我认为荆轲刺秦的失败与...

阅读(234)

朝代杂谈

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七个国家?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l年)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后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分别为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合称为“战国七雄”。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

阅读(261)

朝代杂谈

武安君李牧的生平事迹简介

李牧(?-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柏仁人(今邢台隆尧),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纵观武安君李牧的一生,可以说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之一,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

阅读(240)

朝代杂谈

战国时期最有名的四位变法名人

战国时期风起云涌、百家争鸣,出了不少大开大阖的历史人物,即便不能都称之为英雄,可也算得上是名留青史的豪杰,今天为列位看官讲的是战国时期的四位变法名人。说起战国时期的变法,大家第一反应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但商鞅并不是战国中最早推行变法的政治人物,在他之前,李悝在魏国进行的变法和吴起在楚国进行的变法就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和商鞅同时期的申不害也在韩国为相进行变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此外,赵武灵王施行的胡服骑射以及讽齐王纳谏的邹忌所进行的政治革新也为赵、齐两国屹立于七雄之中奠定了基础,但从改革范围、执...

阅读(354)

朝代杂谈

战国时期《田律》中国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部环境保护法

《田律》中,除了前代规定的春季不准乱砍乱伐外,还有多条环保规定,其中有两条很新鲜,一是,规定不得堵塞河道,即所谓“雍堤水”;二是,不是夏季不准焚烧草木灰当肥料,即所谓“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特别是“毋敢夜草为灰”这一条,对保护大气很有作用,可以避免大气污染,减少雾霾天气。在古代,如果有不环保的行为或违反环保法的,都要受到处罚,西周时期周文王的“伐崇令”规定“有不如令者,死无赦”,意思是,如果有人敢不遵从禁令,一律处死,且不得说情赦免。齐国的惩治条款比“伐崇令”更为严厉,《管子·地数》中说:“有...

阅读(277)

朝代杂谈

孔子的一生事迹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

阅读(264)

朝代杂谈

战国名将吴起的悲剧人生

吴起是一名文武全才的将领,军事上他拥有卓越统帅能力、先进军事思想,他料敌合变、爱兵如子,吴起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在历朝历代都享有极高的赞誉,此外,吴起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通过改革使魏、楚两国富国强兵,他在政治上的贡献也得到广泛赞誉,但是吴起贪恋功名,为取得成功不择手段,他杀妻求将、为子不孝和好色的人格缺陷为这位文武全才的将领增加了人生污点,也成为文人墨客诟病的对象:此外,对于吴起执法严格、不近人情,用兵杀伐无度,造成横尸遍野、生灵涂炭的行为也多有非议。...

阅读(229)

朝代杂谈

李牧是如何抗击匈奴的?

李牧是赵国大将,起先一直驻守代地和雁门,防备匈奴并护卫赵国北部边境,他在驻地权力很大,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税赋充作军费,“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虽说他善待兵士,部队勤于操练骑射,时时留意烽火台的动向,派出很多侦察兵刺探匈奴敌情,但他对...

阅读(244)

朝代杂谈

揭秘“赵氏孤儿”的历史真相

随着前几年同名电影《赵氏孤儿》的热播,“赵氏孤儿”的故事,已经让许多人津津乐道、耳熟能详了,而京剧、河北梆子、豫剧、越剧等剧种更是在舞台上一直在上演这个悲壮动人、久演不衰的故事,但是谁人能知,这个出自史记的故事竟然会是司马迁虚构的。那么,“赵氏孤儿”的历史真相是怎样的呢?这要从赵氏家族的先祖造父说起。造父是深受周穆王宠幸的车夫,就好比现在会讨领导欢心的专车司机,周穆王太喜欢造父了,就把他封于赵城,这就是赢姓中赵氏家族的起源,造父的侄孙赵非子因功封于犬丘,他的后人建立了秦国,造父的裔孙赵叔带入晋为...

阅读(261)

朝代杂谈

子产不毁乡校春秋时代的“人道新政”

子产以法治行仁政,要被人议论,尤其在学校,那本就是个议政的地方,学生议政,最符合“人是政治动物”的定义,通过议政而非“讲政治”,学生养成国家观念,成长为国民。可有人竟然要“毁乡校”,从根本上取缔学生议政,历史上,几乎没有人对此深究,而是反过来赞美子产,这就好比救灾,不去深入了解灾情,就赶忙颂扬救灾之人,让一片颂扬之声掩盖了灾情,救灾之人固然值得颂扬,但了解灾情是不是更加要紧?同样,子产的雅量——我们姑且称之为“民主作风”固然令人钦佩,但为什么有人竟敢提出“毁乡校”而无人去问究竟是谁赋予了他那么大...

阅读(245)

朝代杂谈

鬼谷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要说影响战国历史走向的人,除了诸侯、变法名臣、名将之外,大概还得算上周游列国游说的纵横家们吧,如果说纵横家中最出名的是张仪和苏秦,那么显得最神秘又最厉害的,当属张仪、苏秦二人的老师,鬼谷子。说他神秘,是因为他的生平事迹不可考,但关于他的传说却多如牛毛,有人说他是神仙,和黄帝同时代,活了一千多岁,但这种说法大家听听就算了;也有人说他生于春秋战国之交,主要活动年代属战国时期,这倒是和史记中所说张仪苏秦“俱事鬼谷先生”相吻合。关于鬼谷子的真实姓名,一直很难考证,就连这个人是否真实存在也是争议不断。...

阅读(234)

朝代杂谈

孔子择婿的标准是怎样的?

现在来说一说孔子的择婿标准,孔门有那么多优秀的弟子,公冶长显然不在其列。按照一般人的逻辑,选择女婿,总要选个好一点儿的,最好是能传承衣钵之人。孔子选公冶长为婿,应该不是因为公冶长通鸟语,会口技。这种歪门邪道的本领,入不了孔子的法眼。孔子既然认为公冶长“可妻”,自然有他的道理。换言之,公冶长自有他的优点。既然才学、德行都未见有过人之处,那么,年龄、相貌、家境、性格、人品之类,大约都是孔子考量的因素。皇侃引范宁说,孔子之所以选中公冶长作为自己的女婿,是为了彰显乱世滥用刑罚,冤枉无辜,勉励人们正身守法...

阅读(225)

朝代杂谈

秦宣太后芈月到底葬在什么地方?

随着电视剧《芈月传》的热播,现在留在人们心目中的最大悬念就是:芈月去世之后,她到底被秦昭王葬在什么地方了?如果芈月真的被葬在骊山北麓、葬在骊戎(即西戎王)城附近的话,因为骊戎城就在西杨村附近,那么芈月和兵马俑坑之间的关系,也就板上钉钉,她是俑坑主人的说法,也就不应该有所怀疑了。这也就证明了电视剧中“芈月葬骊山北麓,是兵马俑主人”的说法,是完全可信的、可靠的,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是经得起客观实际检验的。由此可见,秦宣太后陵的位置到底在哪里,决不是一个小事情、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鸡毛蒜皮的问题,而是一...

阅读(267)

朝代杂谈

为什么说真实历史中的芈月有点心狠手辣?

芈月的儿子秦昭王登基,是秦国历史上兄弟争位最惨烈的一次,《秦本纪》载“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归魏。”芈月不仅把参与争位的大臣和秦昭王的公叔、兄弟都杀了,还杀了楚公主秦惠王的王后,也就是秦昭王的母后,丝毫不念王族同姓,楚乡故人。就连秦武王的王后,也就是秦昭王的嫂子也不放过,赶出咸阳赶回老家,鸠占鹊巢,干净彻底。芈月与前义渠王私通,生了两个儿子,可是她就能一朝恩断义绝,杀前义渠王于甘泉宫,对比之下,秦始皇母对嫪毐就有情有义,干不出这等喜新厌旧杀人灭口的狠事...

阅读(245)

朝代杂谈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为何没有统一天下?

楚国有几次全盛的时期,都存在着统一天下的可能性,但都被白白浪费了机会,比如春秋时楚庄王击败宿敌晋国称霸,中原小国纷纷倒向楚国,当时楚庄王甚至派人去周王室询问九鼎的重量,这已经完全表露了自己的野心了,后人将这种野心就称为“问鼎”,但楚国这一轮霸业很快过...

阅读(244)

朝代杂谈

长平之战中的赵国到底有没有胜算?

战国末期可以说是秦与赵的争霸史,在历次交战中,赵国取胜的记录还多于对方,而赵与秦此消彼长的分界线在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始于公元前262年,双方为争夺上党而发生冲突,赵国老将廉颇采取保守战法,“坚壁不出”,避其锋芒,耗其实力,这种打法尽管不好看,但是管用,保存了实力,又让敌人长期消耗,最后不了了之。然而,此时的赵国却不耐烦了,急于寻求战机,于是,起用了军事新秀赵括,可见赵国更换主将,未必是秦国的反间计使然,说什么“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赵国君臣的头脑哪有这么简单,秦国说什么就信什么,而是他们希望...

阅读(232)

朝代杂谈

毛嫱比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更漂亮的美女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其中,西施排名第一,然而,中国还有句俗话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还有山外青山楼外楼,难道历史上再没有比四大美女漂亮的了吗?春秋末期,有位美女,就比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还要漂亮。《庄子·齐物论》记载: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这就是沉鱼落雁最初的出处,有此貌者即毛嫱、丽姬二人。史书记载中,凡同时出现毛嫱、西施的,大都是毛嫱排在西施前面。...

阅读(252)

朝代杂谈

管仲进行货币战争的六大绝招

在列国并峙、征战不休的春秋时代,管仲不仅以卓越的军事才能令齐国兵强马壮,更以极其出色的“货币战争”内安百姓,外伐诸侯。其常用手段有六个,分别叫:山海、反准、借势、缪数、齐措、贵虚。下面以《管子》及《国语·齐语》中所提到的六个案例详加说明。桓公曾问管仲...

阅读(243)

朝代杂谈

庄姜中国古代第一位女诗人

宋人朱熹在《监本诗经》中认为庄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她是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根据朱熹考证,《诗经》中有五首诗乃是出自庄姜之手:《燕燕》、《终风》、《柏舟》、《绿衣》和《日月》。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

阅读(281)

朝代杂谈

墨子游说各国政要的八大辩论绝技

墨子是先秦诸子中不可多得的农民思想家,其理论之深湛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更扩及逻辑哲学。其言语常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蕴含着卓然不群的辩论艺术。具体地说,他将探理析疑的手段列为八种,分别叫作:或、假、效、辟、侔、援、推、几。《墨经》中这样解释“或、假、效”三种逻辑哲学:“或”也者不尽也。“假”者今不然也。“效”者为之法也,所效者所以为之法也,故中效则是也,不中效则非也,此“效”也。即:“或”是表示一类事物中仅有一部分是如此,并非全部都是如此。“假”是表示思想上的假定,并非表示现实就是这样。...

阅读(250)

朝代杂谈

庄姜的生平事迹简介

庄姜是春秋时齐国的公主,姜是齐国皇族的姓,因为嫁给了卫国国君卫庄公,人称庄姜。最早出现在《诗经》里的一位美人,出身贵族,侯门之女,且美丽非凡。 庄姜因为出身高贵,嫁得也是国君,所以她出嫁时很是风光,但由于婚后无子,遭到冷落,生活并不快乐。卫庄公后来娶...

阅读(234)

朝代杂谈

墨家一个最不应该被忽视的学派

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充满传奇的时期,但我从来都坚持认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永远是中国历史中社会最具活力、思想变革最突出的时期。但是由于更加偏爱纵横家的辩才与兵家的善谋,我对当时其他流派的认识,更多地限于几个集大成的人物上。至于相对而言最没存在感的墨家...

阅读(250)

朝代杂谈

孔子为什么没能成为一代帝王?

俗言有德之人,必有天下。孔子有德,却没能登上九五之尊,原因何在呢?自古解说很多,儒家称孔子为素王,却与五行说很有关系。战国末年邹衍创立“五德终始说”,他运用五行相胜原理指出,一代帝王将要兴起时,上天一定会显示征兆。黄帝时大蚓大蝼出现,故而黄帝属土;大禹时草木秋冬不衰,故而大禹属木;汤时金刃在水中出现,故而商汤属金;文王时上天出现火,赤乌衔着丹书飞来,故而周朝属火。根据五行相胜原理,未来取代火的一定是水。到了汉代,董仲舒等人主张独尊儒术,在邹衍学说基础上,将“五行相胜”改为“五行相生”,为古代帝王...

阅读(245)

朝代杂谈

孟尝君礼贤下士背后鲜为人知的一面

孟尝君是战国四君子之一,宋朝诗人徐钧这样描述他:诞当五月命于天,齐户风谣恐未然。若使当时真不举,吾门安得客三千。在历史上,孟尝君的礼贤下士有口皆碑。而史记,也呈现了孟尝君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孟尝君本名田文,他的父亲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也就是齐宣王的弟弟,担任齐国宰相十一年。田婴有四十几个儿子,田文的母亲地位卑微,田文生于五月五日,田婴迷信民间传言,认为其子生于这个日子不吉利,说长到和门一样高的时候会对父母不利,就命令扔了这个孩子。母亲不舍,偷偷养大了儿子。...

阅读(256)

朝代杂谈

赵括背了两千年的“纸上谈兵”黑锅

过去,我们对长平之战的印象就是四个字——“纸上谈兵”。简单来说,就是面对秦国的大兵压境,赵国的老将廉颇采取固守坚城的办法,打持久战,想把秦军拖垮。秦军打不起持久战,于是就用反间计让赵王临阵换将,让年轻的赵括担任统帅。结果赵括虽然精通兵法,却没有实际经...

阅读(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