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三杰”之文天祥“宋末三杰”之文天祥

“宋末三杰”之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出生与成长

文天祥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族在中国北方强大起来,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几十年间,纵横欧亚,攻城略地,烧杀掳掠,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他的儿子窝阔台继位后,又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从1235-1279年,双方战斗了40多年,南宋朝廷终于灭亡。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

庶民出身

文天祥于1236年6月6日(宋端平三年五月初二日)诞生在江西吉州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富川。这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乡镇,镇旁不远处正是有丘壑林泉之胜的文山。他的先辈是地地道道的庶民,没有当过官,所以文天祥一再说自己是「起身白屋」。但因为祖辈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在乡间略有名望,被称为「君子长者」。这对文天祥的人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盲棋高手

文天祥十分爱好下象棋,而且棋艺极高。他曾撰写一本棋谱,记录了危险制胜奇绝之局共40篇。夏日家居时,文天祥爱一边游泳,一边以水面为棋盘,凭记忆与棋友下盲棋,这实在需要很强的记忆力。其他人不堪久浸水中,都逐渐离开,只有他愈浸愈乐,不知时间流逝。文天祥有四首七言绝句,描写四位棋友的高超棋艺,但这四人都不能战胜他。下棋是文天祥一生的爱好,即使在燕京监狱中也不例外,直到殉国前夕,狱卒收走了他的棋盘,才结束了这个游戏。

严父良师

文天祥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是个读书人,一生不曾做官。他嗜书如命,只要书本在手,就废寝忘食,经常一盏孤灯,通宵苦读。天色微明,又站在屋檐下细认蝇头小字。他的学问十分渊博,对经史百家无不精研,甚至天文、地理、医药、占卜之书也广泛涉猎。他还有买书的嗜好,有时没有钱,即使把身上的衣服典当,也要把书买下。文仪对劳苦的乡里充满了同情,有读书补世的志向,著有《宝藏》三十卷,《随意录》二十卷。文天祥文辞出众,父亲的教育实在居功至伟。

家教严谨

文天祥有三个弟弟,大弟文璧、二弟霆孙、三弟文漳。文仪十分重视文天祥兄弟的教育,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他曾聘请乡中名儒曾凤教导他们,后来家道中落,文仪就亲自授课。他不但要求儿子们背诵课文,还经常提出问题,促使他们思考,启迪智慧。父子常一起议论历代史事、国家大局、社会风尚、士林状况,嗟叹世道人心,痛斥官场腐败。文天祥就在读书和议事的过程中培养了优良的道德品格和丰厚的学问。

良师欧阳守道

文天祥

欧阳守道是白鹭书院的山长(即校长),以德行、学问知名于州县。他从小孤贫,靠自己苦读成才,不到30岁,就成为乡郡儒宗。成名以后,仍保持赤子之心,宁可别人认为他迂腐可欺,也不改变自己的纯真;宁可自己贫无立锥之地,而不愿他人有一点饥寒之色。待人接物,和风细雨;救人急难,迅如雷电。其坚持正义、不屈不挠的精神及反对空谈、有益时用的学风使文天祥印象最深刻。

见贤思齐

文天祥在童年时,就很仰慕英雄人物,尤爱读忠臣传。有一天,他来到吉州的学宫瞻仰先贤遗像。他看到吉州的欧阳修、杨邦、胡铨的遗像肃穆地陈列其中,令他十分钦佩和敬慕。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他们能做到的,文天祥觉得自己也应该能做到。他暗暗地立下誓言:「我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如果我死后不能和他们一样受人尊敬,被人祭祀,就枉为大丈夫!」

状元及第

宝四年(1256年),文天祥到京师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科举考试。会试放榜,通过了初选。殿试时,文天祥患病,但仍勉强带着病躯,赶到考场。进门时一阵拥挤,出了一身汗,顿时感到身体舒服多了,头脑也清醒了。看到题目,略加思考,草稿也没打,一挥而就。宋理宗到集英殿亲定名次,把文天祥取为一甲第一名,是年文天祥才21岁。 宋理宗宝四年(1256年)文天祥上京赴考,殿试时,考官把他的卷子列为第七名,理宗亲临集英殿阅读考生的卷子,把文天祥的卷子提为第一名。当时参与复审的著名学者王应麟在旁称赞道:「这份卷子,议论卓绝,合乎古圣先贤之大道。文中表现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我为陛下得到这样的人才致贺!」卷子是密封的,拆开一看,考生姓名是文天祥。理宗觉得很吉利,高兴地说:「天祥,天祥,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起跳漫画jumpmh瑞气的预兆。」此后,人们就以「宋瑞」为天祥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