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刘兵变
背景
建炎元年(年),宋徽宗赵佶第九子赵构响应国家抗金情绪,即位于宋金前线的应天府(宋朝南京,今河南商丘,非今江苏省南京市),史称宋高宗。
赵构即位以来,宠幸内侍省押班康履等宦官,他们骄奢作乱,引起许多人的不满。王渊受高宗宠幸、与宦官勾结而节节高升,当上御营都统制及枢密使,聚敛钱财,搜刮民脂民膏。建炎三年(年)二月金兵进攻时,他慌忙建议从应天府逃到扬州再到镇江的高宗逃到杭州(名义上是巡视),他本人负责断后,却把战船拿来运送自己的财宝,致使数万宋兵及战马失陷敌营,当时老百姓便耳语相传[船上的财宝都是王渊在平定陈通时,滥杀富人搜刮而来的]。而行军过程中,康履等宦官作威作福,强占民宅。 随军的苗傅愤恨不平的说:[皇上颠沛流离至此,那些人居然还敢如此。]手下张逵也激怒军士:[若能杀死王渊及那群宦官,则大家都可以过好日子,朝廷又怎么会加罪于我们呢?]
这时只有苗傅的军队护卫在杭州的高宗,韩世忠、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都分守其他要害,为政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王渊的过错本应受到严厉处罚,但因他交结宦官,高宗只免了他枢密使的职位,没有作其他严厉的处分,激起许多军官及士大夫的不满。扈从统制苗傅自负其家族功劳很大,不满王渊扶摇直上;威州刺史刘正彦虽是王渊提拔的,却也不满王渊征召他的士兵,两人都不满王渊和宦官的作威作福,便在军中散播不满的情绪,由于军中大多是华北人,也厌恶宦官,因此二人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苗傅与幕僚王世修及王钧甫、张逵、马柔吉率领的[赤心军]议定,先杀了王渊,再除去宦官。 苗傅告知王渊临安县境有盗贼,希望王渊同意他出动部队。
这时,宦官康履的侍从得到密报,有一张疑似欲兵变造反的文书,上头有[统制官田押,统制官金押]的押字字眼,[田]就是[苗],[金]就是[刘]的代号,康履密报高宗,高宗要他找来宰相朱胜非,并使他通知王渊,康履表示,苗傅等人近来聚集在天竺寺附近,现在终于知道了他们的企图,并告知王渊苗、刘所谓[郊外有贼]是让士兵出外的借口,于是当晚王渊埋伏了五百精兵在天竺寺外,城中惊慌,居民皆闭门不敢出入。
兵变
隔天,苗傅和刘正彦在城北桥下埋伏兵士,等王渊退朝时,将其拖下马,刘正彦将其亲手杀死,随后包围了康履的住处,大肆捕杀宦官,并挂着王渊的首级,率军进围皇宫,兵临城下,这时高宗也慢慢得悉叛乱的消息,守宫门的中军统制吴湛和叛军私通,引导苗傅的手下进城,高喊[苗傅不负国,只为天下除害。] 杭州知州康允之带着百官,请宋高宗到城楼上安定军民,否则无法停止叛乱。 高宗登上城楼,凭栏问苗傅带兵造反的原因,苗傅见了高宗,仍然山呼下拜,随即厉声指责高宗信任宦官,结交宦官就可获得高位,汪伯彦、黄潜善昏庸误国却尚未流放,王渊遇敌时不能有效抵抗,却因结交康履而得到枢密的高位,自己立功不少,却只在偏远的郡担任团练,并表示已经杀了王渊,并捕杀了在外的宦官,胁迫高宗杀了康履、蓝珪、曾择三个最亲近的宦官以谢三军,高宗回答,若宦官有过错可将他们流放海岛,并随即任命苗傅为承宣使及御营都统制,刘正彦为观察使及御营副都统制,希望政变就此平息。 但是叛军并未退去,苗傅还高喊如果他只想升官,只要连络宦官就好了,何必来此? 高宗询问身边近臣的意见,浙西安抚司主管时希孟说灾祸是由宦官造成的,若不把宦官全杀了就无法平息,高宗下不了手,军器监叶宗谔说:[陛下何必珍惜康履?] 高宗只好用竹篮将康履垂吊下城交给叛军,马上遭到叛军腰斩。 苗、刘等又在城下喊道:[陛下的地位来路不正,以后如果钦宗归来,将何以自处?]
高宗派宰相朱胜非下城和叛军谈判,苗傅等请求隆佑太后来垂帘听政以及与金国议和,高宗只好答应,下诏请隆佑太后垂帘听政,苗、刘二人听诏竟拒绝下拜,进一步要求高宗退位,策立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赵旉为帝,张逵还引用《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说法,要求今日之事应以社稷百姓为重, 并表示已有宋徽宗的先例。群臣议论纷纷,有的支持高宗接受退位的条件,有的大力斥责叛军,当时天气寒冷,高宗坐在城楼没有被褥的竹椅上,派人去请太后时,就立楹一侧而不就坐,百官请他上坐,他则表示[我已经不配坐这个座位了]。
不久,隆佑太后前来,不愿登楼,希望直接出城安抚叛军,百官皆认为此举危险,担心叛军挟持太后,朱胜非独力排众议,说明叛军必不敢如此,反而可借此看出他们的企图。 于是太后乘轿出城,苗、刘下拜说:[百姓无辜,生灵涂炭,希望太后出来稳定局面。] 太后缓颊:[徽宗皇帝任用奸臣,随意更改祖宗法度,又妄图与金联合灭辽国,才造成了今日的局面,当今皇帝神圣孝明,只是被奸臣汪伯彦、黄潜善所贻误,现在两人也都被放逐了,你们难道不知道吗?] 苗傅强硬地说:[我们已经讨论好了,不可犹豫。]太后说:[既然如此,那我和当今皇上一同执政。]苗傅却坚持要废掉高宗,策立幼子赵旉,太后表示就算是承平之时,以一妇人和幼子也难以执政,更何况当时正值与金国的战争,苗傅等则软硬兼施,先是说如果太后不从,他们要当场解衣就戮,后来又威胁三军可能生变,并要求在场的宰相朱胜非表达意见,朱胜非无法回答,正好高宗派颜岐前来,奏太后说:[皇上已经同意了叛军的条件,请太后下诏。]太后仍不愿意,苗傅等则更加猖狂,胁迫太后赶紧决定,言语更加不客气。
高宗禅位
高宗知道事已无法挽回,只好同意禅让君位,朱胜非在一旁哭泣,说自己身为宰相应下楼大骂叛军,以死谢罪,高宗退却左右说:[且看事情如何发展,如果失败再死也不迟]。于是命令朱胜非向苗傅宣布让位的条件,一是要像对禅位的宋徽宗一样对待让位的高宗,供奉需丰厚;二是让位之后事情要听太后及即位的幼君处置;三是下诏完毕后就和部队回到营区;四是约束军士,不可抢掠纵火、骚扰百姓。苗傅答应,高宗随即下诏逊位,令兵部侍郎李邴起草诏书,表示[自即位以来,强敌欺凌到了淮河,都是为了朕而来,朕不忍生灵涂炭,宣布退位,朕有长子,在东宫培育德性,可即皇帝位,并恭请隆佑太后一起听政。希望能消弭这天大的事变,抚慰人心,敌国知道了,能休兵和好。] 高宗派朱胜非下城宣读诏书,苗傅手下王钧甫对朱胜非说:[苗刘二人忠心有余而学问不足]。宣诏完毕,叛军即退去,喧闹于市集并大叫[天下太平了!] 杭州知州恐怕叛军乘势屠杀百姓,出城慰抚。
当天高宗就前往显忠寺。隔天太后垂帘听政,大赦,尊逊位的高宗为[睿圣仁孝皇帝],并将显忠寺改名为睿圣宫,只保留宦官十五人,其余都编遣解散,苗傅等还派人前往探查,担心高宗多留内侍。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57)
1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帝和女帝,即位时一个刚满百天,另一个仅满月阅读 (116)
2 北齐初代皇帝高洋阅读 (131)
3 世人皆知杨广亡隋 却不知杨广孙子死前说了1句话 成为千古名言阅读 (172)
4 隋朝末代皇帝皇泰主杨侗阅读 (214)
5 一文带您了解古今印度历史阅读 (343)
6 二战后期日本的玉碎计划(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是什么)阅读 (332)
7 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阅读 (390)
8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打日本(二战德国能打败日本吗)阅读 (343)
9 日本战败天皇为什么没惩罚(二战日本天皇为什么不受惩罚)阅读 (367)
10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参战军舰(甲午中日海战日本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