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天宝后期各种矛盾激化的产物。 政治上奢侈腐化,宰相任用非人。经开元与天宝初期的盛世升平,晚年的唐玄宗陶醉于取得的政绩,逐渐荒怠朝政。他宠幸及其亲党,生活奢侈,“上晚年 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于林甫。”宰相李林甫奸佞阴险,以口蜜腹剑著称于史,他“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 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嫉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自皇太子以下,畏之侧足。凡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天下之 乱,而上不之寤也”(《资治通鉴》卷216,唐玄宗天宝十一载十一月)。李林甫死后,杨国忠因其妹杨玉环得宠而进位宰相,杨国忠善辩,为人轻躁,既无威仪 更无才能,对同僚颐指气使,身为百官之首又兼40余使职,处事则“责成胥吏,贿赂公行”。玄宗一心享乐,委政事于臣僚,又所任非人。在李、杨操持之下,朝 政日渐败坏。
军事上内轻外重,地方节度使尾大不掉。节度使始置于睿宗时期,为统领边防军镇的使职,权力有限。玄宗时期,为了控制和防 御周边各族,先后设置了安西、北庭、河西、陇右、平卢、范阳等十个节度使,这些节度使既管军政,又兼管地方民政与财政,权力大增。天宝后期,中央军备空 虚,边境兵员却因募兵制的推行而迅速膨胀。天宝元年(742),全国兵士总数约57万,边镇节度使掌握的兵力就达49万,中央仅有8万。中央与地方军事力 量的对比发生逆转,为1∶6,形成了内轻外重局面。节度使权力的增强和内轻外重局面的形成,为地方反叛中央提供了条件。
节度使用人失 策。唐玄宗开元中,为防止新兴的契丹、回纥入侵,加强对境内部落和种族的控制,唐朝一方面采取以蕃制蕃的策略,任用蕃帅镇压各族的反抗和动乱,另一方面又 听信李林甫关于节度使全由归化胡人充任的建议,而多用胡人为节度使。安禄山等得到重用,他们阴图不轨,暗中积蓄力量俟机反叛。安禄山叛乱前,身兼范阳(治 幽州,今北京)、平卢(治营州,今辽宁锦州西北)、河东(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三镇节度使,辖有今内蒙古南部,辽宁、河北、山西等省的广袤区域,拥有 18万军队。
社会矛盾加剧。唐玄宗天宝年间,土地兼并日益加剧,均田制名存实亡,众多农民失去土地,社会贫富悬殊,“朱门酒肉臭,路 有冻死骨”成为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在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的同时,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斗争也愈演愈烈。其间有李林甫与太子李亨之间的争权斗争;有安禄山与李 林甫之间既勾结又矛盾(安禄山通过李林甫的扶植与玄宗的宠幸而迅速壮大力量);李林甫死后,又有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的争宠斗争。杨国忠没有能力制服安禄 山,便向玄宗告发安禄山将要造反,并多次激怒安禄山,促其快反,以证实自己所言不错。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叛乱。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初九早晨,安禄山聚集所部及同罗、契丹等部兵力15万在蓟城(今北京西南)发动叛乱,叛军以诛杨国忠为名,迅速引兵南下,兵 锋直指洛阳。由于唐军毫无准备,安禄山叛军又是突然袭击,河北州县迅速落入安禄山之手:“时海内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识兵革,猝闻范阳兵起,远近震骇。河北 皆禄山统内,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窜匿,或为所擒戮,无敢拒之者。”(《资治通鉴》卷217,玄宗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叛军23天就 打到黄河岸边。十二月初二,叛军自灵昌(今河南滑县东)渡过黄河,一举攻下灵昌郡。随后,叛军大举围攻陈留(今河南开封),“虏骑十万,所过杀戮,烟尘亘 天,弥漫数十里”,三天后,陈留太守郭纳投降,安禄山杀陈留降兵万人,然后从陈留引兵向西,攻打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太守崔无进行了顽强抵抗,但敌 我力量悬殊,十二月八日,荥阳城破,崔无被杀,安禄山叛军乘胜直逼洛阳。镇守洛阳的封常清感到事态严重,遂亲领大军在洛阳东大门武牢阻挡叛军。安禄山以 铁骑为先锋对武牢发动猛攻,唐军大败,退守洛阳。叛军紧追不舍,迅速包围洛阳城。十二月十二日叛军对洛阳城发起猛攻,封常清统领的唐军节节败退,最后率领 残兵败将经陕郡退至潼关,洛阳陷落。从范阳起兵到攻占洛阳,安禄山仅用了34天。占领洛阳之后的安禄山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在筹划称帝。经过半个多月的准 备,安禄山终于在天宝十五载(756)正月初一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自称“雄武皇帝”,建国号为“大燕”,年号为“圣武”。
安禄山于洛 阳称帝建制的同时,唐朝利用叛军攻击松懈的有利时机,迅速组建了以哥舒翰为元帅的十多万军队,部署在长安的门户潼关。哥舒翰采取守而不战,以逸待劳的战 术。叛军多次进攻潼关,都无功而返,安禄山对此深感苦恼。很明显,如果唐朝能继续死守潼关,各地勤王之师一旦汇聚,叛军就很难再有所作为。但是,宰相杨国 忠惧怕哥舒翰功大威胁自己,他利用玄宗急于求胜、收复洛阳、平定乱军的心理,怂恿玄宗命令哥舒翰出潼关作战。六月四日,哥舒翰在上奏申论无果,君命难违的 情况下,被迫出关。六月八日,哥舒翰与安禄山部将崔乾战于灵宝(今河南灵宝)西南,唐军大败,哥舒翰仅带数百骑逃回潼关。崔乾乘胜追击,于第二天攻陷 潼关并俘获哥舒翰。潼关失守,长安门户大开,唐朝君臣暴露在叛军眼皮底下,玄宗在万般无奈之下于六月十三日逃离长安,出走成都。
六月 十四日中午,玄宗一行到达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西北),在这里发生了著名的马嵬驿之变。当玄宗与扈从禁军到达马嵬驿时,时值中午,暑日炙烤下“将士饥疲, 皆愤怒。”把目标指向了宰相杨国忠,将士将安禄山叛乱之祸、天子奔逃之羞、人民遭受兵革之苦都归咎到杨国忠的身上。龙武将军陈玄礼等人以杨国忠与胡虏谋反 为借口,率将士杀死了杨国忠一家。玄宗明知杨国忠作了冤死鬼,迫于群情激愤的形势,也无可奈何,为平息事态,他还对杀害杨国忠的将士进行了慰劳。随后,玄 宗下令收队前行,但“六军不散”,将士们围着驿站不肯从命。玄宗顿觉不妙,立即派高力士去宣问,将士们回答:“贼本尚在”,陈玄礼一语道破天机:“国忠谋 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在,自身难保的紧迫关头,玄宗虽知“贵妃诚无罪”,却也不得不“命(高)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资治通鉴》卷218,唐肃宗至德元年六月)杨贵妃死后,玄宗再次对兵变将士进行安抚,马嵬驿事变在陈玄礼等惊天动地的“万岁”声中落下了帷幕。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59)
1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帝和女帝,即位时一个刚满百天,另一个仅满月阅读 (116)
2 北齐初代皇帝高洋阅读 (131)
3 世人皆知杨广亡隋 却不知杨广孙子死前说了1句话 成为千古名言阅读 (172)
4 隋朝末代皇帝皇泰主杨侗阅读 (214)
5 一文带您了解古今印度历史阅读 (343)
6 二战后期日本的玉碎计划(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是什么)阅读 (332)
7 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阅读 (390)
8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打日本(二战德国能打败日本吗)阅读 (343)
9 日本战败天皇为什么没惩罚(二战日本天皇为什么不受惩罚)阅读 (367)
10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参战军舰(甲午中日海战日本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