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使用什么货币盘点唐代的货币种类(组图)唐朝使用什么货币盘点唐代的货币种类(组图)

唐朝使用什么货币盘点唐代的货币种类(组图)

在李渊初入长安时,民间使用的是隋代的轻钱。而唐代在历时二百八十九年,正史所记载只有三种钱,即: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乾元重宝。最重要的当然是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的钱文由当时著名的书法大家欧阳询所书,有八分及篆隶三体,这也是钱文有书人姓名在史书上的第一次纪录。这说明唐初铸开元通宝是一件大事。“开元通宝”四字笔力苍劲,意态精密,端庄俊雅,凝重雄浑。

一、唐代的年号钱

开元通宝钱并非年号钱,唐代的第一种年号钱是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所铸的乾封泉宝,当时每文乾封泉宝当10枚开元通宝,属于一种虚值货币。字体楷书,铸造精整,钱径25~28mm,重3.7~4.9g,民不乐用,一年后即废,存世较少。

乾封泉宝四字中,“乾泉”二字偏向楷书的写法,而“封宝”二字仍偏向隶书。这也是一种钱文书体变化的趋势。唐代书法注重“法度”钱文四字力道极佳,底蕴深厚,是今人所不容易仿效的。赝品中,往往钱文弥漫,笔画无力。如果用铸造精良的母钱或行用钱重新翻砂铸造,也会衰减文字的精神。这一点上,初入泉界的同好,可以仔细观察钱文的感觉,摸索经验。

接下来的钱币几乎就都是年号钱了,即当时的年号再配以“通宝、元宝、重宝”等文字,这种钱文格式则一直沿用至清代最后的年号“宣统”,甚至在有些机制币上仍能看到。

“通宝”意为通行宝货,“重宝”增出现在贾谊的《过秦论》中“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东晋孝武帝的诏书中也有“钱,国之重宝”的话。唐代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铸造了乾元重宝当十钱;乾元二年(公元760年)又铸造了当五十的乾元重宝钱,这种当五十的乾元重宝钱背为重轮,要求每千文重二十斤,比当十钱加倍。但实际上乾元重宝当五十钱铸造不太平均,也有小平钱,甚至小到1g以下。可见在当时私铸情况还是存在,而且也比较严重。

乾元重宝当十母钱

乾元重宝重轮背祥云

乾元重宝当十鎏金

二、它们可能是私铸

上述几种,无论钱币铸造,钱文功底均端庄大气,应为官铸无疑。但唐代有些存世较少的钱币,例如大历元宝、建中通宝钱文风格上则有明显的区别。虽然存世量上较开元通宝少,但市场价值也受钱币精美度影响。

大历元宝

建中通宝

建中通宝、大历元宝各一枚

安史之乱后,使唐代国力明显衰退,同时各地区割据已成形式。大历年间曾铸过大历元宝,钱体制作不精,看钱体状态很像私铸钱。唐代古钱大多为直读,但大历元宝与建中通宝均又改为旋读,有些不合规矩。大历年间,钱价很低,铜价高,按说不应该再铸造钱币。但因当时需要征收青苗地头钱(青苗钱:每亩课15钱,地头钱:每亩20文),而当时百姓手中没有过多的现钱,所以私铸一些,这样就比较合乎情理。但是如果大历元宝是私铸,但私铸往往都是仿铸旧钱,这种新铸钱币的私铸情况极少见。这一点,还需要再研究。

建中元年也曾铸造过建中钱,此种钱币较大历元宝更为轻小,数量也更少。这也被疑似为当时百姓的私铸钱,建中元年实行“两税法”,全部租税货币化。在这种情况下,百姓不得不再私铸一些钱币,但因当时铜价较高,数量也不会太多。而这些私铸钱币中,更多的应该还是“开元通宝”。

三、唐代大珍钱币

唐代末期,唐懿宗李漼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桂阳监曾铸造咸通玄宝。唐懿宗在朝14年,亲小人远贤臣,使唐朝更为没落。桂阳监铸官王彤请铸咸通玄宝,但后因有勅,停罢不行。唐代咸通玄宝存世极少,属唐代大珍钱币。其中钱文“玄宝”在钱币史中也属特例。

咸通玄宝

四、唐代西域铸币

唐代文化高度发达,这使唐代的货币文化也传播到国外去。如日本、朝鲜等国。同时也影响了一些西域民族,如回纥与突骑施。安史之乱时,回纥曾以军队协助唐室平定叛乱,唐王朝封赏了当时回纥可汗,并将公主许配可汗。可汗之子牟羽可汗曾铸造一种方孔钱,正背均为回纥文,一面为“美誉贤明回纥牟羽天可汗”的意思,另一面为“保国勅令”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