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宦官专权是怎么回事唐朝时期宦官专权是怎么回事

唐朝时期宦官专权是怎么回事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因为皇室的特殊需要,所以整个历史进程中始终有那么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为特殊的生理结构,所以能够自由穿梭于皇家 禁苑,并能够随时服侍在皇帝和众多妃嫔左右,而不用考虑男女大防、授受不亲;他们说话尖细,油头粉面,凭借自己的特殊身份在宫廷宦海中沉浮自如。他们因自 小便服侍皇帝左右,善于揣摩皇帝心思,对皇帝百依百顺甚至是媚态十足,深得皇帝喜爱;他们对下凭借能够最接近皇帝的特权,狐假虎威、趾高气昂。他们便是充 斥在封建后宫中除了皇帝以及他的妃嫔奴婢之外的第三类人,他们有一个至今让人不齿却饶有兴趣的俗称:太监。
据考证,其实宦官也并不是 只有古代中国才有,埃及、希腊、罗马、土耳其等国都曾在宫廷中大量使用宦官,亚洲大多数国家也曾使用宦官。但是中国宦官的历史是最早也是最长的,据说早在 商朝周朝时,宦官就已经存在了。当时,宦官被称为“寺人”、“奄人”,只是泛指经过特殊处理的服侍王室的奴隶。秦汉以后,开始统称君主身旁的阉人为宦官。 不过那时充当宦官的并非都是阉人。凡是得宠于君主,并在君主周围做事的官员,都称宦官。直到东汉,宦官才成为阉人的专有名词。
但要单 论起中国的太监历史,又独独不能漏掉这个太监权势最最膨胀的大唐帝国。当历史的脚步跨入到唐朝后期,宦官的权势得到了最高度的膨胀,他们不但掌握着国家的 军政大权,更有甚者,连堂堂大唐王朝继嗣的废立也被他们所掌控,致使皇帝也无可奈何。唐文宗曾经无比伤感的自我调侃到,自己连历史上受制于诸侯和权臣的周 赧王、汉献帝也不如,他们毕竟是掌握在还算有些权谋的臣子手中,自己却是受制在家养的奴婢手中,何等悲惨?宦官本该是依附皇帝而存在的奴婢,他们本应老老 实实的照顾皇帝的生活起居,服侍后宫的妃嫔佳丽。现在可好,他们不但越权管理王朝的最重要的禁卫部队,甚至还将本该上天钦定的“圣上”即位也要横加插上一 脚。据统计,自唐宪宗以后的10个皇帝,有7个是宦官立的。事实上,早在太监出现的那一日开始,皇帝对他们的存在已经早已有所提防。因此对于他们的行动等 出台了众多的规章条例,其中最重要也是最为皇帝所忌讳的一条便是,禁止太监干预朝政。因此,唐代宦官的嚣张,要搁在别的朝代,本已罪当该诛,况且这泱泱大 国的王储废立,其实被这样一群家奴所操纵。可是,实际上,这样的事实,在唐朝却一次次上演。皇帝即位了,这些拥立他的太监便是有功之臣,理应受到皇帝的恩 赏眷顾,宦官的特权便在这样的情势下一次次被加强。而在大唐帝国,特别是到了后期之后,由于皇帝即为很多都依赖宦官才得以登基,此外,当时最为困扰皇帝的 除了宦官之外,还有藩镇割据,朝臣的朋党之争。无论哪一桩都让皇帝十分头疼。于是万般无奈之下,皇帝只能选择一个利益最优化的方式来解决这几个心头的恶 疾。但是,事实上,由于大唐帝国后期积弊已经太深,皇帝们往往被这几桩困境弄的顾此失彼、应接不暇。于是,这样的恶性循环也便如此循环下去。唐代后期,宦 官因得以掌控重要的军权,其权力已经达到能够在唐代后期操生杀予夺之大权,玩弄皇帝和其大臣于股掌之中,他们废立皇帝如同儿戏,几乎垄断了唐后期的皇位继 承权。这在历史上,是一个空前绝后的事件。
唐朝,特别是后期史册上,十分详细地记载了几位鼎鼎有名的宦官。第一个当属那如雷贯耳的代 表性宦官高力士。高力士从小聪敏乖巧、善于察言观色,他凭借自己特殊的身份以及才能,一步步权倾朝野。皇帝身边有个这样的能人,其实无非只有两种结果,一 种是皇帝意识到他的威胁,趁早将其铲除;而另一种结果是,皇帝对其信任有加,逐渐将自己手中的权力下放。高力士不但是个聪明的太监,也是相当幸运的。不久 他便宫拜大将军并内侍监(一品),开了自有唐朝以来宦官不过三品的先例。各地进奏的文表,必先呈报高力士阅后才能进呈皇帝,而朝政上一般的小事他就自己做 主给批决了,根本无须事先请示皇帝。但高力士最然权倾朝野,但在他那一代毕竟还未有严重的胡乱干政,相对来说,他对于唐明皇的功劳还有有相当大的。下一个 便是唐玄宗时期的肃宗时期的李辅国。他小小一名太监,竟然身兼数职,权力横贯朝野,到代宗朝时,他已经能够如此明确无误地这样对皇帝这么说到,皇帝你就安 稳的呆在宫中,外面的这些事听我处置就可以了。敬宗时,宦者刘克明是中下级宦官,没有什么实权,但他却无比英勇地发动政变,杀死敬宗,并矫诏立嗣;即使称 自己受制于家奴的文宗,其时的宦官仇士良杀戮中书,却反过来诬蔑宰相等人造反,皇帝言,他们这些人是罪有应得的,杀的好。仇士良所坐镇的北衙成为王朝真正 的议事机构,而宰相之职,即形同虚设;僖宗时期,先是宦官田令孜,皇帝称其“阿父”,宦官已经嚣张若此。后杨复恭代替田,他竟视皇帝为其“门生”,目无天 子,下视群臣。至此,他们甚至已经凌驾在皇帝之上。纵观整个唐朝,宦官的角色已经不单单是个家奴,他们还是王朝的重臣,或者可以被成为是“二皇帝”,他们 内外兼修,内可以控制皇帝的决策,外可以左右大臣的言论,权力如此集中,怎能不膨胀?
还有一个相当可笑的事实是,唐朝的宦官甚至还如 常人娶妻养子,宦官是刑余之人,本不能娶妻。然而唐代宦官却很特别,象高力士、李辅国、仇士良、焦希望等大宦官均有妻氏,甚至有的还在家中蓄养了几任夫 人。此外,他们的养子制度又将其权力进一步扩大,整个宦官群体也有一个等级不断晋深的趋势。据称,宦官仇士良20年间,亲历顺宗、宪宗、文宗、武宗四帝, 他竟一点破绽也没有出过。他告老还乡时,可能一方面想要显示一下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也为他的徒子徒孙们做点好事,以让宦官权力进一步延伸下去,于是在回 家之前,费了好几天,办了个讲座,将如何控制皇帝的诀窍,传授给他的子孙们。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千万不能让皇帝闲下来。因为他们一有空闲,肯定会钻研为 帝之道。而一个皇帝有才能有抱负,便相对减少了宦官参政的可能,更别提以后能够参政议政。如此,则他们可以施展才能的舞台就小了。如此悲哀,我们现在很流 行的一句励志名言是,“心有多大,舞台便有多大。”而这些宦官长期生活在宫闱之中,不但目光狭窄,而且用心险恶。而这才是更更让人觉得恶毒之所在。 还曾记得几年前看过一部电视剧《金枝欲孽》。千姿百态的秀女来到宫中等待皇帝的钦点,却还得如孙悟空那般经历上八十一难,然后成为那零星的几个幸运儿, 侥幸不死,才得以功成名就。当时,在她们这需要过的几关之中,宦官这一关最是不能小觑。当时剧中的其中两位妃嫔,正是某一位当红宦官的养女,从而得以顺利 晋级。当然,戏剧毕竟只是虚构,但是仔细思考一下,也在情理之中。相对来说,宦官比妃嫔们更有机会接近皇帝。因此,当时宦官一定程度上都能左右皇帝的喜 好。因此,有些妃嫔为了能够得到皇帝的一次眷顾,就得先跟太监打好关系。而也许某一日对宦官无心的忽略或者得罪,更会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妃嫔们尚且如 此,宫女们更是在他们的欺压之下怨声载道,却又敢怒不敢言。她们见识过很多次反抗的后果,生怕忽然有一天,她们也突然失踪。
如今,大 唐的宦官的善恶情仇都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只能透过那些遥远的呐喊和记载来念一念当时的沧桑情事,所有的东西只能靠一些也许并无完全的记录来推测一下当时 的情景。所以每一段历史都被演绎出很多的版本,而我们只能根据所有的可能去鉴别一下曾经的真实,但也许还是一无所知,毕竟,人和人,而且还是隔了那么久的 人,我们又能知道多少?后来我想,也许,这些宦官他们只是想在自己已经不完整的人生过程中,尽可能的让自己的生活丰富一些,于是,他们费尽心思伺候皇帝, 他们自导自演各类宫廷戏剧,让皇帝真正体会到了要其不愿,舍其不得。看见他们觉得厌恶,没有他们却不能过奢华安逸的日子。于是,在这么多年的封建社会中, 他们和皇帝自始自终处在不断斗争以及互相妥协的状态之中,但是他们即使封建最高层的一支并蹄莲,真正是谁离了谁都不可。
对于本应能与皇帝相知相守的内庭妃嫔来说,宦官让自己充分享受奢华,也是他们让自己每日战战兢兢。生怕有一日,自己也成为宦官们的牺牲品,无声息的消失或者被冷落。 而对于皇帝的臣子们来说,这些变态的宦官们每每想起来都让他们咬牙切齿,恨不得千刀万剐还不足以泄恨。这些残缺的宫人凭借可以自由出入皇帝私邸,所以根 本不把这些个文臣武将放在眼中,就是这些宦官,成为了皇帝和他的大臣之间的一道无法跨越的阻碍。无论大臣尽忠与否,宦官,都是他们绕不过去的一道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