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高丽9、高丽

9、高丽

隋唐时期的高丽,占有辽河以东和朝鲜半岛北部的广大地区。高丽民族,是从我国古代东北貊系统的夫余民族分化发展而来。据传,高丽族的创始人叫朱蒙, 朱蒙本夫余人,因受到夫余王的猜忌,逃至“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西北),遂居焉。号曰高句丽,因以高为氏”(《北史》卷94《高丽传》)。 秦末,中原大乱,燕、齐、赵人数万口避居朝鲜,燕人韦满击败朝鲜侯准,自立为王,割据于辽东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元封三年(前108),灭韦氏朝 鲜,于其地设置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实行内地的郡县制度,并“以高句丽为县,使属玄菟。”在中原地区先进文化的影响下,高丽人引入先进的生产工具 和耕作技术,社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两汉之际,中原地区政权更迭,无暇东顾,高丽人乘机向四周发展,建立民族政权。东汉时期的高丽国,大概占有今近辽宁省 东部和吉林省东南部一带,以丸都(吉林省集安市西北)为都城,“地方二千里”(《后汉书》卷85《高句丽传》)。仍向东汉纳贡称臣,接受东汉的封爵,成为 地处东北边陲的藩属。魏晋时期,高丽王位宫,屡次进犯辽东地区,企图占据东北大平原,被毋丘俭等人率领的军队击溃。后虽复国,实力渐强,但在中原王朝的军 事打击之下,其势力被限制在千山山脉以东地区。
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以鲜卑贵族为主与汉族上层人物联合执政,实行汉化政策,并 以华夏正宗自居,试图进入江南,统一中国。此时,柔然部落在北方大草原勃然兴起,致使北魏政权处于南朝、柔然和吐谷浑三大势力的夹击与包围之中。为了自身 的战略需要,北魏对高丽占据辽东采取了容忍态度,封高丽历代首领“征东将军”、“领护东夷中郎将”、“车骑大将军”、“领护东夷校尉”、“辽东郡开国 公”、“高句丽王”(《魏书》卷100《高句丽传》)之类的官职爵位,以换取东北边境的安宁。在相互对峙的近300年间,高丽获得了较大发展。隋唐 时期,高丽版图扩展至“东西三千一百里,南北二千里”(《旧唐书》卷199上《高丽传》),在东北各少数民族政权中占有显著的优势。
开皇十八年(598),高丽进攻辽河以西地区,引发了近70年的隋唐与高丽的战争。隋炀帝曾经于大业八年(612)、九年(613)、十年(614)连续三次御驾亲征,均遭失败,足以说明高丽在这一时期的强大。 贞观十六年(642),高句丽宰相泉盖苏文发动政变,弑其国主高建武,另立高建武的侄儿高藏当傀儡国王。和所有的当权者一样,泉盖苏文希望能够通过战争 来提高自己的威望。于是,高句丽和百济建立了联盟,于贞观十八年(644)进攻新罗,宣称要索回失去的国土。高句丽军队很快攻下新罗40余城,危在旦夕的 新罗国王向唐告急。派出使臣劝说高句丽停战,被泉盖苏文拒绝。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率军亲征,攻克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市)、白崖城、盖牟城 (今辽宁抚顺市北)等城池。唐军在安市城遭到了高句丽名将杨万春的坚决抵抗。后由于冬天来临,唐军被迫撤退。
唐太宗撤军以后,制定了 轮番扰袭辽东地区的军事策略,高宗继位后继续执行这一用兵方略。高句丽虽然抵住了唐军的轮番进攻,但也无力再向新罗发难。乾封元年(666),泉盖苏文去 世后,高丽统治集团开始内讧,泉男生在他的两个弟弟的逼迫下投奔,请求唐朝发兵助他夺回权位。此时唐朝已经占据半岛西南部的百济之地,进攻高丽的条件 已经成熟,于是唐军在泉男生的接应下与高丽展开决战。
唐军在大将李?的统帅下,以泉男生为向导突破高丽的辽河防线进攻辽东各地,驻守 百济的唐军与新罗联合进攻高丽南部城池。总章元年(668),唐军攻破高句丽的都城平壤,国王高藏被押解长安。唐朝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分高丽故地为9个 都督府、42个羁縻州,将一部分高丽人迁至河南、陇右的空旷之地进行安置。新罗、渤海兴起后,高丽故地被他们分割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