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从有皇帝的时候就开始发生了,秦朝如此,隋朝如此,到唐朝依样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唐王朝建立后,随着改朝换代的成功,外部的威胁被依次消灭,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之争开始日益激化,集中反映在太子建成和李世民之间为夺取皇位继承权而进 行的争斗。唐初的兄弟争斗之所以这么吸引眼球,不在于他的斗争的激烈性和残酷性,而在于它的参与者,都非等闲之辈,失败者,并不是阿斗之流;陪葬者,也决 非无能懦弱之人;而成功者,却又不是通常意义中十恶不赦、无可救药的阴谋家,而恰恰相反是位千古明君。
先说太子李建成,这个大哥比李 世民大9岁,生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从李建成本人来讲,他还是很有才干的,只是遇上了比他更强的李世民,运气太差了。至于史书所载其阴险狡诈,好 色贪功,那仅仅是成王败寇的丑化而异,否则怎么能显现出来李世民的襟怀磊落、英明神武呢。
我们看到,无论在首战西河郡,还是霍邑劝谏 和进军长安途中,李建成提出的建议不少与李世民是一致的。西渡黄河,攻克长安的也是李建成,而在第二次对刘黑闼作战中,采纳魏征的建议,以怀柔为主,武力 为辅,迅速而彻底地平定了叛乱,也是这位太子爷,可见他还是有一定的军事修养的。当然从军功上讲,李建成诚然望尘莫及于李世民,但皇帝首要的乃是政治家的 才能,而非军事家的本事。武德年间,他留在长安协助李渊处理内政,也一切办得中规中矩,并未发生什么大错,可见他是有很强的处理政务的能力的。而在后来的 争权之中,李建成更数次阻止了李元吉对李世民人身性命的攻击,就更是反映出他性情宽厚的一面。
水涨船高,李建成的身份也和父亲兄弟一样日益显贵,先是授左领军大都督,封陇西郡公。李渊立隋炀帝孙代王侑为恭帝后,恭帝封李渊为唐王,封建成为唐王世子,开府置官属。义宁二年(618),李渊即位,立建成为皇太子。 再说李世民,这位先生不是省油的灯,军功赫赫自然不必另说,高祖李渊也给了他相当高的权力,他的官职是尚书令,相当于宰相之首,因为唐朝没有宰相和丞相 这种官职,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长官都视同宰相。正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尚书令的职务,所以在唐太宗正式做了皇帝之后,就没有人敢担任这个职务 了,最后就将尚书令取消,尚书省的长官由左仆射来担任,右仆射为副职。不仅如此,据,《资治通鉴》记载:“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 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世民拜且辞。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正。”也就是说,早在起兵之前,李 渊已经内定李世民为太子了,只不过李世民不想当才作罢。当然这明显就是史家的春秋笔法,李渊不可能这么目光长远到如此地步,李世民也不会谦虚到如此境界。 还有就是三弟李元吉,他是李渊第四子,母亲也是窦氏,比李世民小5岁。李渊自太原起兵反隋,大军入关,留他守太原。唐建国后,封为齐王。武德二年 (619),刘武周南侵并州,他弃太原归长安。李元吉勇猛过人,也立过战功,虽然是老三,但他也想着皇位继承权,不过单凭自己无论如何是不够资格的。在权 衡利弊后,李元吉最后选择了和李建成共同对付李世民,如果他跟随李世民,显然不能有谋得帝位的机会,如果投靠李建成,或许还有希望。他的如意算盘是只要先 除掉李世民,再干掉李建成就易如反掌了。另外,就是当不上皇帝,李建成身为太子,继位可能性绝对大于李世民,同时,李世民执法严明,而李元吉行为放荡,不 守法纪,两人不甚融洽,若李世民继位,他担心会受到打压。
李渊的儿子较多,但是除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外,其余诸子年龄幼小,不谙世事,根本没有办法与他们相提并论。 最后说高祖李渊,作为皇帝,他是明确偏向长子李建成的,一方面是“立嫡以长”的封建宗法制度:另一方面是吸取了隋以弟代兄导致国破家亡的教训,因此他始 终把长子的位置摆在李世民前面,在太原起兵后,他命李建成统率左军,李世民统率右军:入长安后,他立杨侑为傀儡皇帝,自命为唐王时,又封李建成为世子,李 世民为秦公:到他称帝开国后,又立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在这方面从来没有含糊过。在斗争中李渊站在太子一边是无可厚非的,而且还得说李渊头脑比前 代不少帝王都清醒很多,他深知嗣位之事一旦处理不好,可能会有亡国之险。李建成没有大过,不能轻废也是对的。不过李渊决心不够,面对骨肉亲情,总是心太 软,因为这意味着什么他很清楚。当陈叔达向皇帝说了“秦王素性刚烈……或有不测之疾”,这是很明显的暗示了,但李渊只有一声叹息。尽管李渊曾经尝试缓和儿 子之间的矛盾,甚至想以长安与洛阳的空间距离换取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和睦,但苦于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他的优柔寡断、摇摆不定,更是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武德七年(624)夏,原任东宫侍卫的庆州总管杨文干叛乱,据说他有起兵拥立太子的野心,因此将李建成牵涉在内,李渊于是命李世民讨伐,还许诺在平定后立 他为太子。但事后,李渊又出尔反尔,在妃嫔和宰相的唆摆下改变主意,导致太子之争进一步升级。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59)
1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帝和女帝,即位时一个刚满百天,另一个仅满月阅读 (118)
2 北齐初代皇帝高洋阅读 (131)
3 世人皆知杨广亡隋 却不知杨广孙子死前说了1句话 成为千古名言阅读 (173)
4 隋朝末代皇帝皇泰主杨侗阅读 (215)
5 一文带您了解古今印度历史阅读 (343)
6 二战后期日本的玉碎计划(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是什么)阅读 (332)
7 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阅读 (390)
8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打日本(二战德国能打败日本吗)阅读 (343)
9 日本战败天皇为什么没惩罚(二战日本天皇为什么不受惩罚)阅读 (367)
10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参战军舰(甲午中日海战日本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