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文成公主10、文成公主

10、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80),唐宗室女。太宗贞观三年(629)起,吐蕃在其首领松赞干布的带领下,削平叛乱,征服各部,统一了西藏地区,定都逻些城(今 西藏拉萨)。松赞干布景仰的强盛和文物制度,见各族与唐修好,或称臣内附,或纳贡请封,松赞干布也想同唐朝建立密切关系,从贞观八年(634)起,多 次派使臣入唐并求婚。
对吐蕃的求婚,开始没有答应,松赞干布以为被吐谷浑所离间,遂出兵打败吐谷浑,随后,屯兵唐朝境内的松州 (今四川松潘县)。贞观十二年(638)八月,唐太宗命大将侯君集等率兵5万出击,吐蕃大败。松赞干布只好派使者求和,并再一次请婚。唐太宗准婚。贞观十 五年(公元641年)正月,命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到吐蕃与松赞干布成婚。松赞干布亲率大队迎亲人马赶到河源迎接。松赞干布见到文成公主 身着华美的盛服,神态端庄,气度文雅,顿时为之倾倒。成婚后,松赞干布还模仿大唐宫苑的模式为文成公主修筑了一座华丽的宫殿,来安置公主,以解公主思乡之 苦。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成婚后,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得到发展,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史载“(松赞干布)自亦释裘,袭纨 绮,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旧唐书》卷196上《吐蕃传》上)文成公主去吐蕃时除了带有 丰盛的嫁妆外,还携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随行人员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携带大批丝织品、手工艺品, 还有史书、营造与工技著作、医方、诊断法、医疗器械、医学论著。这些都对促进吐蕃的社会进步有重大作用。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安定下来 后,她带来的汉族文士、技师开始发挥他们的作用。政治方面,随行的文士帮助吐蕃整理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干布与大臣们的重要谈话,使吐蕃政治的管理更加规 范。松赞干布还与大臣及贵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研读文成公主带来的诗书;派遣到长安学习的贵族子弟,也把学到的汉族文化知识带回吐蕃。 经济方面,随行的农艺师把中原的粮食种子播种在高原的沃土上,并加以精心的培植,获得高产,使吐蕃人十分佩服中原农艺的高超。吐蕃的农业技术比较落后, 汉族农业技术传入后,吐蕃人民学会了修整土地,挖畦沟,进行农业灌溉,使农业产量得到提高。农艺师还把种桑养蚕的技术传到吐蕃,帮助了吐蕃丝织业的发展。 公主和她的侍女们,把纺织、刺绣技术传授给吐蕃妇女,大大美化和方便了吐蕃人民的生活。
文成公主还帮吐蕃人改掉了一些陈规陋习。吐蕃人每天要用赭色制土涂敷面颊,说是能驱邪避魔。这样做很不卫生,文成公主便委婉地向松赞干布提出自己的看法,松赞干布认为很有道理,便下令废除这项习俗。 贞观二十三年(649),唐太宗驾崩,唐高宗继位。又授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松赞干布上书谢恩并表忠心曰:“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 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旧唐书》卷196上《吐蕃传》上)并献金银珠宝十五种于昭陵太宗灵前,表达哀思。文成公主又“请蚕种及造酒、碾、、纸、墨 之匠”(《旧唐书》卷196上《吐蕃传》上),高宗也都答应了。汉族的先进文化技术更多地传到吐蕃,有利于吐蕃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大唐王朝与吐蕃的关系, 也更加亲密了。在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及宰相禄东赞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吐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永徽元年(650)五月,松赞干布去世,他年幼的孙子继位,国事多由禄东赞处理,禄东赞去世后,吐蕃与唐的和平局面打破了。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十月,文成公主在逻些城病逝,唐朝派遣使者前往祭奠。 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和吐蕃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大昭寺前的唐柳传说是 公主亲手所栽。现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着的一尊释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当年从长安请来的。藏族的史书用大量篇幅来记载文成公主的事迹,松赞干布和文成 公主的故事至今还在汉藏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