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左右金吾卫
置有中尉,掌管京师巡警。时改名为执金吾。曹魏时复称中尉,此后历代或置或废。置有左右武候府,隋炀帝时改为左右候卫。唐初沿袭隋制,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为左右金吾卫。 左右金吾卫各置大将军一人,正三品;将军二人,从三品,为正副长官。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增置上将军各一人,从二品。在他们之下,各置有长史一 人,录事参军一人,仓曹参军二人,兵曹参军二人,骑曹参军一人,胄曹参军一人,左右街使各一人。在诸曹参军之下,各置有府、史等吏职若干人。其中长史掌判 诸曹,相当于内务总长。录事参军掌钩稽诸曹,负责内部的审计监察事务。其余诸曹的分工是:仓曹掌管文职军官的勋考、俸禄、医药及过所,兵曹掌管武官宿卫番 第,骑曹掌管马匹杂畜簿账,胄曹掌管兵械与营缮,左右街使分察京师六街徼巡。
十六卫皆置有司阶,正六品上;中候,正七品下;司戈,正八品下;执戟,正九品下,各若干人,号称四色官。 左右金吾卫共掌管五十一个军府,其中内府一个,即翊府一,外府五十个,外府即折冲府。其中内府置于京师,其长官称中郎将,正四品下;左右郎将各一人,正 五品上,因而也称为中郎将府。其下置有录事一人,兵曹参军一人,府一人,史二人,校尉五人,旅帅十人,队正二十人,副队正二十人。其中校尉、旅帅、队正、 副队正等皆为一级领兵军官,分别是团(二百人)、旅(一百人)、队(五十人)等军队编制的统兵军官。
左右金吾卫的主要职能是:“掌宫中及京城昼夜巡警之法,以执御非违。”(《唐六典》卷25《左右金吾卫》)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职能: 1.宫中巡警及充当仗卫。金吾卫负有在宫中昼夜巡警之责,由金吾卫大将军或将军轮值率卫士在宫中巡察,通常只能步行,不许骑马。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宫中 有其常设机构,称为仗舍,也称为金吾仗院。分为左右两院,其中左金吾仗院位于大明宫含元殿之东,右金吾仗院位于其西面,仗院是其在宫中驻兵及办公的场所。 由于其位于大明宫正殿——含元殿的前面,所以在唐朝前期百官上朝时,往往在这里等待皇帝坐朝。同时也是官员待罪之处,因此在仗院也时常临时关押罪犯。唐朝 规定,宫门黄昏而闭,次日五更开启。唐肃宗至德年间,有一名吐蕃罪犯从金吾仗院逃跑,为了搜查罪犯,宫门很晚才开,致使上朝的百官无处容身,“宰相待漏于 太仆寺车坊”。因为金吾仗院位于含元殿之前,大明宫建福门与望仙门之内,宫门不开,百官自然无处容身。于是在唐宪宗元和二年(807,一说三年),始置百 官待漏院于建福门外,作为百官上朝时等待宫门开启的场所(《旧唐书·宪宗本纪》)。
唐制,凡举行朝会,由三卫卫士分为五仗,皆全副武 装,列于东西廊下。又置内仗,立内廊阁门外,共四十六人,“以左右金吾将军当上,中郎将一人押之”。在朝堂置左右引驾卫士六十人,由左右金吾卫大将军各一 人押之,“号曰押引驾官”(《新唐书·仪卫志》)。正因为金吾卫具有这样的特殊地位,所以有金吾卫将军自称是“天子押衙”(《旧唐书·惠文太子范传》)。 金吾仗卫不仅仅是作为皇帝的仪仗的组成部分,由于其所具有的特殊地位,朝会时凡皇帝欲逮捕有罪官员时也往往命金吾卫将军执行。至于金吾卫将士在京城中执行 皇命抓捕有罪官员的事例更是比比皆是。
2.维护京师治安,捕捉盗贼。由于金吾卫负责长安城内的巡警,所以其廨署及营地也设在长安城 中,其中左金吾卫位于皇城东面的永兴坊内,右金吾卫位于皇城西面的布政坊内。具体而言,负责京师治安的是左右街使,《新唐书·百官志》载:“左右街使,掌 分察六街徼巡。凡城门坊角,有武候铺,卫士、骑分守,大城门百人,大铺三十人,小城门二十人,小铺五人。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乙夜,街使以骑卒循行叫 呼,武官暗探;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金吾卫所属的翊府中郎将,“掌领府属,督京城左右六街铺巡警,以果毅 二人助巡探”,也负有巡警之责。唐制,发生在街衢的案件由左右街使负责,发生在坊内的案件则由左右巡使负责。金吾卫捕获的贼徒不送京兆府而规定必须送大理 寺审理。除此之外,左右街使还要负责长安城的树木养护及绿化之事,如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敕:“诸街添补树,并委左右街使栽种,价折领于京兆府。” (《唐会要》卷86《街巷》)在百官上朝照例没有卫士保护,自从宰相武元衡被盗杀害后,于是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起,由金吾街使派兵护送宰相上 朝,至大明宫建福门而止。直到大和九年因甘露之变爆发,才罢去了这一规定。
3.纠察京师非违及百官举止。早在隋炀帝统治时期,就在金 吾卫的前身左右候卫各增置察非掾二人,“专纠弹之事”。唐朝虽然没有再在金吾卫设置这样的专职官员,这一职能却保留下来了。如唐德宗时对朝官监视颇严,李 则之任左金吾卫大将军时,“希旨伺察苛细以闻,人皆畏之”(《册府元龟》卷628)。“中朝士相过,金吾辄飞启,宰相至阖门谢宾客。”以至于宪宗时的宰相 裴度为了与朝官商议政事,竟要先报告皇帝后才敢在家中召见群僚(《新唐书·裴度传》)。除了对官员的监视外,凡发生在京城中的其他非违之事,不论僧俗胡汉 皆在其纠察范围之列。
4.掌管登闻鼓及接收百姓冤状。唐朝在宫门置有登闻鼓,百姓有冤或有告密者,可以直接至宫门击登闻鼓告御状。登 闻鼓就由金吾卫将军管理。并且规定:“其击登闻鼓者,金吾将军收状为进,不得辄有损伤,亦不须令人遮拥禁止。”(《全唐文》卷47)如有告密者,可以状投 匦而进,唐朝专门置有理匦使负责此事。对告密人则规定由金吾卫收留在仗院之中,等待皇帝处理(《旧唐书·李渤传》)。由于金吾卫掌京师巡警,所以百姓有冤 往往向其申诉,如李惟简任左金吾卫大将军,“长上万国俊夺兴平民田,吏畏不敢治,至是诉于(李)惟简,即日废国俊,以地与民”(《新唐书·李惟简传》)。 皇帝出巡时,由金吾卫将军率引驾卫士清道,因此往往规定:“在路有称冤苦,州县不能疏决者,委御史、金吾收状为进。”(《全唐文》卷254) 正是由于左右金吾卫负有如此重要的使命,即使在唐后期南衙诸卫无兵可掌,成为空架子的情况下,金吾卫仍握有一定的兵力。比如唐肃宗时期组成的左右威远 营,后来隶属于鸿胪寺,唐德宗建中元年(780)转隶于左右金吾卫,至唐宪宗元和二年(807),为了充实其兵力,又将英武军并入左右威远营(《资治通 鉴》卷236胡三省注)。因此,唐人常说:“环卫之职,金吾尤重。”(《全唐文》卷309)皇帝也称金吾卫将士是:“昼巡周卫,夜警岩廊,既曰爪牙,实称 心腹。”(《全唐文》卷17)可见对其重视程度之高。
(二)左右监门卫
汉魏时期有城门校尉之职,隋朝设置有左右监门府,唐因隋制,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为左右监门卫。 左右监门卫各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为正副长官,有中郎将各四人,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兵曹参军、胄曹参军等各一人,这些官员的品阶及职能与金吾卫相 同,其下有府、史、掌固、亭长等吏职若干人。低级军职有监门校尉二百二十人,直长六百八十人,长人长上二十人,直长长上二十人。唐德宗贞元二年 (786),增置上将军各一人。
左右监门卫的职责是:“掌诸门禁卫门籍之法。”(《唐六典》卷25《左右监门卫》)唐朝规定:在京各 部门凡能入宫者,都由本部门将需要入宫的文武九品以上官员的官爵、姓名等情况编造成册,每月送达于监门卫一次;如果有吏职或者其他各类人员需要出入宫禁 者,也要由其所在部门将其身份、年纪、相貌等编成文书送交监门卫,监门卫检验核实后方能进入宫门,这一套文书称之为门籍;如果是财物器皿出入宫门时,要求 编造成册,并制成正副本,将一本送达监门卫将军掌管,需要入宫时,要先经监门卫将军审核批准(判),然后持判及物由守门将士检验核实后方能入宫,出宫之物 也要按这套程序施行。唐朝还规定左监门卫将军掌管入宫事务,右监门卫将军主持出宫事务,其门籍一月一换。无论宫门还是城门,皆左入右出,监门卫官员检查巡 视时,皆从便门出入,互不相扰。皇帝如果出巡时,仍由监门卫按照这一套制度执行,于“牙门”监守。中郎将的职责是监察诸门,并不直接掌管门司。
从国库内领取钱物,先要勘验木契(凭证),然后要编造成文书,写明所领钱物名目及数量,包括领取人姓名,加盖左藏署印后送交监门卫,经其检查核实后方能出城门。
举行朝会时,百官入宫后,御史台官员传点毕,由监察御史领百官入内门,站立两阶,监门校尉二人手执门籍,曰“唱籍”,点名时百官喊“在”,点验完毕后才可入门。
关于唐代的门籍,胡三省说:“唐制:门籍,流内记官爵、姓名,流外记年齿、状貌。月一易其籍,非迁解不除。无门籍者,有急奏,则令门司与仗家引奏。”何谓“仗家”?胡三省说:“宿卫五仗之执事者。”(《资治通鉴》卷224胡三省注) 除了门籍之外,如果在非正常情况下,出入诸门还要有所凭据,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十月敕:“宫殿门、皇城门、京城门、禁苑门,左右内外各给交鱼符一 合、巡鱼符一合,左厢给开门鱼一合,右厢给闭门鱼一合。左符付监门掌,交番巡察,每夜并非时开闭,则用之。”(《册府元龟》卷60)唐代的鱼符分为左右 符,作为凭据使用,必须两符勘合方可,其中左符由监门卫掌管,右符由出入诸门者持有,作为夜晚和非正常情况下出入诸门的凭据。
唐朝自玄宗以来,宦官势力膨胀,高级宦官多兼任监门卫大将军或将军,遂使掌管诸门之事逐渐由宦官控制。在唐朝后期,尤其是宫苑诸门,在通常情况下皆由宦官掌管。
(三)左右千牛卫 千牛卫的得名来自于《》中的一则故事,即: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十九年,“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南朝宋时,皇帝的防身刀就称为千牛刀,取 其锋利之意。北魏时遂将皇帝的侍卫军官称为千牛备身。北齐设置有领左右府,其领左右将军统率千牛备身,也是皇帝的侍卫。隋朝置有左右领左右府,是皇帝的侍 卫机构,以大将军、将军为长官,掌侍卫皇帝左右及供御兵仗。唐朝建立后,改为左右千牛府,唐高宗显庆元年(656)改为左右千牛卫,龙朔二年(662)改 为左右奉宸卫,咸亨元年(670)复为千牛卫。
左右千牛卫各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一人为正副长官。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增置上将 军各一人,位在大将军之上。其下各置有中郎将二人,长史一人,录事参军一人,兵曹参军一人,胄曹参军一人,以上官员品阶与职能同于金吾卫。其下有府、史、 掌固、亭长等吏职若干人。此外,还有千牛备身各十二人,备身左右十二人,备身一百人,主仗一百五十人。
左右千牛卫的主要职能是:“掌 宫殿侍卫及供御之仪仗。”(《唐六典》卷25《左右千牛卫》)皇帝坐朝之时,由千牛卫大将军、将军率领千牛备身、备身左右执御刀,升殿侍列于御座两旁;如 果皇帝亲射于射宫,大将军、将军率领其下属执弓箭、御刀侍从左右;“凡御仗之物二百一十有九,羽仪之物三百”,由胄曹参军及主仗掌之(《新唐书·百官 志》)。唐制,凡皇帝坐朝之时,千牛卫的将士严禁在皇帝面前横过,禁止与左右之人私语,禁止招物或摇头示意,如果违反将受到严厉处罚。皇帝有口头宣召时, 由通事舍人传诏,如果距离较远,则由千牛卫中郎将口承宣之阶下。
从制度上看,左右千牛卫应是皇帝的侍卫机构,因此对其所属将士选择颇 严,除了大将军、将军、中郎将等高级武官由皇帝亲自选任外,其下属的千牛备身、备身左右等军官,多从王公贵族子弟中选拔。唐制:“凡千牛备身左右及太子千 牛备身,皆取三品已上职事官子孙,四品清官子,仪容端正,武艺可称者充。”这里所谓的四品清官,“谓诸司侍郎、左右庶子也”(《旧唐书·职官志》)。实际 上这是一种公卿贵族子弟入仕的途径,是唐朝门荫制度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所谓“武艺可称者”的选拔标准,往往成为一种具文,如契明八岁即授左千牛,试 想八岁的儿童谈何武艺可称?《旧唐书·职官志》亦载:千牛备身左右,“卫官已上、王公已下高品子孙起家为之”。所谓“起家”,即释褐入仕。包括高级宦官子 弟亦可据此入仕,《资治通鉴》卷246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开府仪同三司、左卫上将军兼内谒者监仇士良请以开府荫其子为千牛。给事中李中敏判曰:‘开府阶 诚宜荫子,谒者监何由有儿?’士良惭恚。”因为开府仪同三司,为从一品,左卫上将军,从二品,故可荫子,而内谒者监则是宦官职务,宦官无生育能力,故李中 敏才说“谒者监何由有儿?”其实唐朝政府是承认宦官收养子女为合法的,这则故事实际上反映了士大夫对宦官阶层的一种歧视排斥态度。正因为如此,在唐后期千 牛卫虽然没有明令废除,但作为皇帝的侍卫机构更多的只具有象征意义,仅成为帝王仪仗的组成部分,而皇帝的侍卫则另有军队承担。
(四)从左右屯营说起 左右屯营是唐朝初期的禁军部队,他们是参加唐高祖太原起兵的基本部队。攻入长安,建立唐朝后,大部分都被遣散归农,大约有三万余人不愿归农,自愿留在长 安宿卫京师。于是高祖便把渭河以北、白渠两旁的无主土地分配给他们耕种。平时驻扎在长安城北禁苑之内,号称“元从禁军”。发动玄武门之变时, 这支部队也参与其中。《旧唐书·敬君弘传》载:“武德中,(敬君弘)为骠骑将军……掌屯营兵于玄武门”,在战斗中力战而死。这里所说的屯营兵便是指这支 “元从禁军”。这支军队中原有的军士年老之后,便由其子弟顶替入伍,故又号为“父子军”。
贞观十二年(638),太宗正式组建左右屯 营,军号为“飞骑”,仍驻扎在玄武门,以诸卫将军为其统兵将领。这支军队与南衙十二卫的宿卫军队不同,属于北衙系统,从而初步形成了南北衙相互牵制以维持 平衡的军事体制。这支军队军士选拔颇严,要求取“长六尺阔壮者,试弓马四次上、翘关举五、负米五斛行三十步者”(《新唐书·兵志》)。即要求那些身长六尺 以上、身强力壮者,并且能翘关(举重物)五次,背负五斛米行走三十步,还要通过数次弓马考试,才可以入选。
早在贞观初年,太宗就从 “元从禁军”中选拔了一批善骑射的军士,号称“百骑”,并亲自进行校阅训练。命他们分两番在北门(即玄武门)宿卫,皇帝外出狩猎时便带着这支部队,实际上 成了皇帝的亲信卫队。左右屯营组成后,太宗又从中选拔善于骑射者充实到百骑中,“衣五色袍,乘六闲驳马,虎皮鞯,为游幸翊卫”(《新唐书·兵志》)。另据 《新唐书·姜行本传》载:“太宗选才,衣五色袍,乘六闲马,直屯营,宿卫仗内,号曰‘飞骑’,每出幸,即以从。”从“宿卫仗内”、“每出幸,即以从”等语 看,这支部队不仅在皇帝外出时从行,而且还宿卫宫中,应该是皇帝的贴身卫队。这里之所以仍称为“飞骑”,是因为百骑在建制上隶属于左右屯营,左右屯营的军 号为飞骑,故也可以称其为飞骑。
后来这支部队还有所扩大,具体经过如下: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左右屯营为左右羽林军,仍然为 天子禁军。从建制上看,百骑仍隶属于羽林军。永昌元年(689)十月,改百骑为千骑,说明其兵力有所加强,仍屯驻于玄武门。景龙元年(707)七 月,太子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私调千骑诛杀武三思后,又欲诛杀韦后等人,唐中宗对千骑说:“汝辈皆朕宿卫之士,何为从多祚反!苟能斩反者,勿患不 富贵!”(《资治通鉴》卷208)于是千骑倒戈,杀死了李多祚等人。从中宗称其为宿卫之士看,说明这支军队的性质仍然未变。大约是因为千骑在迅速平息这次 政变中有功,同年九月,遂改千骑为万骑,分为左、右营,进一步充实了其兵力。需要说明的是,左右万骑营的兵力虽然进一步加强,但在建制上仍隶属于左右羽林 军,还不算是独立建制的军队,只不过是北衙禁军中一支专门宿卫宫室的军队而已。这支军队后来的变化情况,将在以后的相关章节中论述。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59)
1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帝和女帝,即位时一个刚满百天,另一个仅满月阅读 (116)
2 北齐初代皇帝高洋阅读 (131)
3 世人皆知杨广亡隋 却不知杨广孙子死前说了1句话 成为千古名言阅读 (173)
4 隋朝末代皇帝皇泰主杨侗阅读 (215)
5 一文带您了解古今印度历史阅读 (343)
6 二战后期日本的玉碎计划(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是什么)阅读 (332)
7 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阅读 (390)
8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打日本(二战德国能打败日本吗)阅读 (343)
9 日本战败天皇为什么没惩罚(二战日本天皇为什么不受惩罚)阅读 (367)
10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参战军舰(甲午中日海战日本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