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展教育,风俗融合第一节 发展教育,风俗融合

第一节 发展教育,风俗融合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文化教育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开元时期,学校教育到达顶峰时期。经过教化,这个时期的社会风气以及民俗都有了较大的改善。 不仅如此,在宗教、诗歌、修史、图书文字、音乐舞蹈、美术雕塑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这些也是开元盛世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唐玄宗在位期间,是唐朝学校最为兴盛的时期。开元七年(719年),唐玄宗敕令从州县学生中选送“聪悟有文辞史学者”四门学为“俊士”,贡举落选而愿意 人学者也可以入四门学学习。这一敕令,开创了后世贡举入监制度。与此同时,还规定了学生补阙制度。特别是朝廷规定允许百姓设立私学,有愿在州县学校寄读的 受业者,亦予以允许。
开元六年(718年),设置丽正书院,以文学名士徐坚、贺知章、张说等人为学士,令这些人在修书之余兼作讲学,为后世兴办书院提供了经验。开元十三年(725年),改丽正书院为集贤书院,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对学士与直学士的待遇颇为优厚。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敕令天下州县在乡里设立学校,使学校教育普及到基层,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件大事。唐玄宗教令天下罢乡贡之举,规定不 经由各级学校学习的学生不得参加举选,以支持学校教育的发展。尽管两年后又取消这一敕令的规定,但亦说明唐玄宗对兴办各级学校的重视。开元年间的学校教育 是唐朝教育最为兴盛的时期。
开元之治的表现,还体现在思想文化与社会风尚等各个方面。翰林院的设立,除了在政治上发挥着重大作用外, 在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上也有着突出的贡献。“上即位,始置翰林院,密迩禁廷,延文章之士,下至僧、道、书、画、琴、棋、数术之工皆处之,谓之‘待诏’。” 一大批文人术士,被集中到翰林院,他们以自己的文才、诗赋、艺术、技巧,活动于宫廷之中,丰富了唐王朝的文化生活,给盛唐增添了斑斓绚丽的艺术色彩。 在社会风俗方面,盛唐由于与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来往比较密切,“胡化”的色彩较为浓厚。对此,玄宗采取了一些“禁胡化”的措施,但从整体上看,玄宗对“胡 化”的禁止,收效并不大。终唐之世,中原地区汉族的“胡化”和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汉化”,一直是民间生活中的主流。就连玄宗自己也很快就放弃了对“胡 化”的禁止,而开始提倡“胡化”,在文艺领域则更是如此。
在玄宗采取的禁胡化措施中,以其禁泼寒胡戏最有代表性。中宗时,泼寒胡戏在 长安蔚成风气。所谓泼寒胡戏,来自于波斯,与我国有些少数民族的泼水节有点相仿,只不过时在冬月而已。开元元年(713年)十月,张说上谏道:“泼寒胡未 闻典故,裸体跳足,盛德何观;挥水投泥,失容斯甚。法殊鲁礼,亵比齐优,恐非干羽柔远之义,樽俎折冲之礼”,认为不合中华传统礼仪,建议禁断巳玄宗接受了 这一建议,于十二月下诏道:“腊月乞寒,外善所出,渐浸成俗,因循已久。自今以后,无问蕃汉,即宜禁断。”泼寒胡戏由此被明令禁止。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 泼寒胡戏只不过是一个民俗性的枝节问题,之所咀被禁止主要是因为这一民俗与中原传统文化的差距过大。而中原地区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胡化,甚至长安、洛阳 两京的胡化,并未因禁止了个泼寒胡戏而中断。另外,除了禁断泼寒胡戏以外,在史籍中投有见到玄宗在禁止相仙青而环要确计苴柚的舌七攀措困廿右地中学家阱肇 涛寨胡戏为例,过分地强调了玄宗反对“胡化”的一面,与史实不大符合。可以说,开元时期,社会风俗和文化上的民族融合,始终占据着主导位置。从现在出土的 唐朝文物、壁画等材料来看,尚不能说反对“胡化”在玄宗的各种治国措施中具有重要地位。
社会风俗中的民族融合,是无法以行政命令禁绝 的。从开元时期到天宝年间,由于中原汉族和边疆少数民族的密切交往,唐朝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生活深受少数民族的影响。“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 元稹在《法曲》一诗中也对开元、天宝时期的“胡化”描述道:“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 普遍的“胡化”现象,与玄宗本人对“胡化”的态度由禁止到提倡的转变不无关系。
在开元时期,玄宗的统治措施并不是始终如一的。特别是 在宫廷生活及其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方面,玄宗经历了一个由俭到奢的变化,社会风气也随之经历了一个由兢兢业业到奢侈豪华的变化。这一变化,对开元之治的影响 是重大的。开元十七年(729年)四月,关中天气突变,蓝田山被大风雷雨摧裂百余步。占十术士就此阐发道:“人君德消政易则然。”占十术士的这种说法,是 用天人感应观点解释自然现象,用自然灾害讥讽政治行为的必然结论。“德消政易”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玄宗在统治行为上的转变。这一转变,对社会风尚有着重大 影响。
开元十六年(728年),玄宗移到兴庆宫听政。以此为标志,他在风尚上开始由提倡节俭逐步发展到追求奢华。开元十七年(729 年);玄宗已经四十五岁,长期单调的公务使他感到疲倦和乏味。于是,他性格中铺张浪费、玩乐享受的一面越来越充分地暴露了出来。在这年的八月初五,玄宗庆 贺生日,设宴招待百官达贵。酒酣耳热、轻歌曼舞之际,张说和源乾曜率文武百官上表,请以玄宗诞辰为嘉节,玄宗欣然同煮,称“朝野同欢,早为姜事。依卿来 请,宣付所司。”千秋节由此确立。到开元十八年(730年),根据礼部的奏请,又把千秋节与民间祈农报年的乡社结合起来,自此,千秋节成为全国性的重大节 日。“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著之甲令,布于天下,咸令宴乐,休假三日。群臣以是日献甘露醇酎,上万岁寿酒。王公戚里进金镜绶带。士庶以丝结承露囊,更相遗 问。村社作寿酒宴乐,名为赛白帝,报田神。”此后,年年千秋节都要大举庆祝一番。开元后期,玄宗在千秋节宴请百官的制书中称:“今属时和气清,年谷渐熟, 中外无事,朝野义安。不因此时,何云燕喜?卿等即宜坐饮,相与尽欢。”在召集京兆父老宴饮的救令中称:“今兹节日,谷稼有成。顷年以来,不及今岁。百姓即 足,朕实多欢。故于此时与父老同宴,自朝及野,福庆同之,并宜坐食,食讫乐饮,兼赐少物,宴讫领取。”处处表现出了一副功成名就、及时享乐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