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以诚为谏唐德宗不换太子的故事李泌以诚为谏唐德宗不换太子的故事

李泌以诚为谏唐德宗不换太子的故事

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奇人李泌,他在任宰相期间,面对好猜忌的的君主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上谏,不但为君主弥补了缺漏,还做到保官安身,实在是不简单。
唐德宗时,因疑太子而打算另立舒王,一时又拿不定主意,便征求丞相李泌的意见。 李泌说:“陛下只有一个儿子,为什么要将他废掉而另立一个儿子呢?”于是德宗便把有人密告大长公主淫乱,并且巫术咒人,太子因此请与萧妃离婚的事告诉了 李泌,并且说:“舒王近来已有很大长进,孝敬、友爱、温良、仁义,是不是可堪造就呢?”李泌说:“这是一件大事,希望陛下慎重行事。”德宗又说:“事情已 经这样了,您说该怎么办呢?”李泌又说:“您想一想,陛下对自己亲生儿子尚且怀疑,又怎么能相信别人的儿子呢?舒王虽然孝敬,但是,从今以后,您可要心中 有数,不要指望他对您孝敬了。”德宗一时不明白,诧异地问:“难道你不爱惜你的家族吗?”李泌说:“我正是因为爱惜我的家族,所以才这样说。臣蒙受您的恩 宠,就一定要为皇上您考虑,倘若你将来反悔,必定埋怨我说:‘我任用你为宰相,当时竟不力谏,才把事情弄到这个样子’,因此,您将来一定要杀我。我老了, 残年不足惜,但如果杀了我的儿子,立我的侄子为继承人,我未必能享受到今天的祭祀了。”于是痛哭流涕。
德宗听了李泌的这番话,问道: “大唐贞观、开元年间,全换了太子,为什么没有灭亡呢?”李泌回答道:“自古以来,父子相疑,没有不亡国灭家的。想必皇上您记得当年建宁王是怎么被杀的 吧?”德宗说:“建宁王叔确实是冤枉的,只是肃宗太性急了。”李泌说:“从前,承乾(太宗所立的太子)想谋反,事情被发觉了,太宗派他的舅舅长孙无忌与朝 廷中的几十个大臣审问他。真相大白后,当时还有人求情说:‘希望陛下不失慈父之爱,让太子留下一条性命。’太宗同意了,并废黜了魏王。现在,陛下既然已经 知道肃宗性急,也认为建宁王的死是冤枉的,臣感到很庆幸,因为陛下能够明察秋毫,希望陛下能够以此作为前车之鉴,审慎再三,悉心考察,一定会看到太子没有 什么阴谋不轨的行为。他如果真的有不法行为,愿陛下按照贞观年间的法律来处置他,废黜太子,立皇孙。那么百代之后,执掌天下的人还是陛下的子孙。况且,太 子住在宫中,并未接触过外面的人,也没有干预过外面的事,怎么会有异心呢?那些向您进谗言的人,极为狡诈,又怎么能因为妻子的母亲有罪就受连累呢?幸亏陛 下把此事告诉了我,我敢用我的整个家族来为太子担保,太子不会有谋反之心。假使让从前的杨素、许敬宗、李林甫之流来听从您的旨意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助舒 王得到天下而定策的人了。”
德宗说:“听了您的话,我想把这事缓一缓,等到明天再考虑吧。”于是李泌抽回自己的笏板向德宗叩拜,哭着 说:“这样的话,我知道陛下的父子将慈孝如初。可是陛下回到后官以后,一定要自己一个人审思,不要把这些意思告诉给身边的侍臣。如果泄漏出去,他们就会就 告诉舒王,那么太子就很危险了。”德宗说:“我明白你的意思。”
又过了一天,德宗来到了延英殿,单独召见了李泌,哭着对李泌说:“如果没有你一番真诚的劝说,我今天后悔也来不及了。太子敦厚仁义,确实没有别的企图。”李泌叩头向皇上庆贺,并借此机会请求皇上让他告老还乡。 所谓自古进谏者“顺而导者;徐而导者;正面析言者;曲而匡之者。”无论是要说服国君用自己最疼爱的儿子出去做人质,还是太子的废立,外人都是很难发表意 见的。如果争辨不力,无法使君王回心转意,如果争辨太过,则可能引起君王的怨愤。但是触龙却能在赵太后盛怒的情况下,劝谏成功。我们姑且不论触龙说赵太后 的意义,单是他这种循序渐进的劝谏方式,就足以千古效仿了,而李泌在德宗盛怒之下,恳切委婉,言无不尽,始终以诚心来感动他,尤其是引用了不久以前建宁王被冤杀的例子,作为前车之鉴,做得更是巧妙极了。用皇上所能够明白的道理,反复劝谏开导,终于使德宗回心转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