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元通宝1、开元通宝

1、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是最通行的货币。中国古代货币有几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青铜仿贝货币的产生,铜成为铸造货币的主要原料;第二次是统一币制,确立了外圆内方的货币形式和面文记重的形制;第三次当属开元通宝的铸行,标志着铢两货币体系的终结和宝文钱制的建立。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货币制度的变化,隋唐时期,某些实物如绢帛虽然还发挥着货币的职能,但秦汉以来定形的圆形方孔钱已经成为主要的流通媒介。为统一魏 晋时期大小、形制不一的货币,隋文帝开皇三年(583)铸新五铢钱。然而,隋末国家经济极度危机,市场流通的货币质量已经十分恶化,民间甚至剪铁、 裁皮、糊纸为钱。唐高祖于武德四年(621)国内疆土初定之时,废除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以“文”为单位,“径八分,重二铢四累,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 重六斤四两。”(《旧唐书》卷48《食货志》上)其外形继承了北魏五铢和隋五铢的风格,钱文既不是重量,也不用年号。而“开元通宝”四个隶字,书体端庄, 相传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欧阳询所写。用隶书作钱文,虽然从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但开元通宝影响极大,此后的钱文一般都改用隶书了。
开元通宝一改秦以来的铢两制,建立了宝文制,具有较大意义。唐以前钱文大多标著重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强调铸币本身材质的价值,体现货币思想水平不高。而 “开元通宝”四字中,“通”更突出了其流通职能,“宝”则是国家信誉度的体现,使钱币的根本职能和国家信誉在钱文中得到了体现。
开元 通宝还有一大改革,就是将二十四铢进一两改为了十钱进一两,这是中国衡法“两”以下改为十进位的开始。从数学计算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开元 通宝出现的同时,“钱”成为了重量单位,这种由货币单位产生重量单位的现象在世界货币史上也是罕见的。历史实践证明,这种大小及重量的选择是十分合理的, 故后朝的小平钱多沿用开元通宝旧制而没有大的变化。
开元通宝钱实际略小于隋五铢钱,面值与实际所含价值量相比仍有差距,在使用过程中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自唐高宗以来,朝廷或苦于盗铸,或苦于铜荒,采取许多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一时期中,新行用的铸币有乾封泉宝、乾元重宝、 重轮乾元钱等多种,但往往以获利为目的,或,或以一当三十、五十,这实际上是执行了货币贬值的政策,结果造成通货膨胀,对各地经济的交流产生一定 的消极影响。
总体看来,开元通宝在唐朝承担了绝大多数的流通任务,其他几种货币的作用和影响都远远无法与之相比。天宝末年,分散在全 国的铸钱炉共99处,每年铸钱达32万7000贯左右,同时,唐之后世仍然有着开元通宝的仿铸和大量使用。此外,开元通宝还对唐周边国家产生直接影响:东 方的朝鲜、日本,南部的越南,西边的突骑施汗国,甚至到了萨曼王朝(今阿富汗境内)都有开元通宝的仿铸和使用。在开元通宝的成功铸行下,东亚地区形成了以 中国为中心的一个中国货币体系,这个体系经历了一千余年,保证了东亚,乃至东南亚部分地区的货币制度和经济的长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