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吐蕃战争简介唐朝吐蕃战争简介

唐朝吐蕃战争简介

吐蕃是居住在我国西藏高原的古老民族(今藏族的前身),于公元6、7世纪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吐蕃与唐时战时和,几乎与二者存亡相始终。

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唐朝在河西、陇右、关中(今甘肃、青海、陕西一带)和西域(今新疆、中亚一带)等地区为保卫边防与对西域的控制,和吐蕃进行的长期作战。 唐朝吐蕃战争,对当时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唐蕃战争中,双方运筹谋划,机变百出,广泛使用了长驱直入,直捣腹心,诱敌深入,相机歼敌,机动防御,伺机反击,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疑兵阻敌,伏击,迂回,远程奔袭,夜袭等战略战术,在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高祖和太宗时期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四月,吐蕃攻陷唐芳州(治常芳,今甘肃迭部东南),这是最早见于记载的唐蕃之间的交战。

贞观十二年(638年)八至九月,在唐与吐番的战争中,唐军在松州(治嘉城,今四川松潘)抗击吐蕃军进攻的作战。

公元七世纪初,雅隆(今西藏穷结)悉补野部首领松赞干布(即弃宗弄赞)弱冠嗣位,在部族联盟基础上,建立奴隶制王朝。贞观八年,赞普(吐蕃君主的专用称号)松赞干布听说突厥及吐谷浑均娶唐朝公主,也遣人随唐使冯德遐入唐,多带金宝,奉表求婚,唐太宗李世民未许。使者回报系吐谷浑王离间所致。赞普大怒,即发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诸羌。十二年八月,吐蕃军号称20余万进屯唐松州西境,遣使进贡金帛,声称来迎娶公主。都督韩威匆忙率军出战,大败而归。羌族首领、唐阔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相继举州降蕃。二十七日,唐太宗即派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二十九日,又以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一说左)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步骑兵5万人进击。九月初六,牛进达率前锋抵松州城下,乘蕃军毫无防备,夜袭其营帐,斩杀千余人(一说干人)。赞普闻讯震惊,加之属下厌战情绪日高,大臣8人自杀,遂令撤军。遣使到长安谢罪,并再次请求通婚。太宗应允。十五年(641年)正月,唐以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赞普大喜,尽子婿之礼。

高宗时期

高宗李治即位后,唐与吐蕃的战争逐渐增多,规模也日益扩大。

大非川之战

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吐蕃攻陷西域十八羁縻州,又联合于阗(今新疆和田)攻陷龟兹(今新疆库车)的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唐朝被迫罢龟兹、于阗、焉耆(今新疆焉耆)、疏勒(今新疆喀什)等四镇;此前数年,吐蕃已攻灭吐谷浑,占有其地。唐高宗任命阿史那忠为西域行军大总管,出征西域;任命薛仁贵为逻娑(今西藏拉萨)道行军大总管,进攻吐蕃并援送吐谷浑还故地。此役,唐军出动10余万人,欲长驱直入,一举击败吐蕃。唐军进至大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后,薛仁贵以路险带辎重行军不便,率先头部队轻装前进,在积石河口击退吐蕃军,驻军乌海(今青海兴海西南)等待唐军主力到达。唐军主力未能轻装前进,行动迟缓,未至乌海即遭20万吐蕃军的袭击,大败退走,辎重也全部丢失。薛仁贵退守大非川。吐蕃相论钦陵率大军40余万进攻唐军。唐军伤亡殆尽,薛仁贵被迫与吐蕃约和退军。

青海之战

唐仪凤三年(678年)正月,唐朝派金吾将军曹怀舜、金吾将军李知什分赴河南北等地广招精兵良将,很快组建了一支精锐之旅。是岁,吐蕃局势初定,大论噶尔·赞聂多布已率军平定内乱,牢牢控制了局势。赞普器弩悉弄正式为父王发丧,唐朝认为有机可乘,企图利用吐蕃发丧,人心不稳之机而取胜,遂准洮河道总管刘仁轨奏,令中书令李敬玄替其为洮河道行军大总管、西河镇抚大使、鄯州都督,工部尚书、左(一说右)卫大将军刘审礼为洮河道行军司马,统军出击。并敕益州长史李孝逸、福州都督拓王奉益调动剑南道(治益州,今四川成都)等地之兵,配合作战。唐朝以18万兵马逼近吐蕃,实谓空前。吐蕃闻讯即以名将噶尔·钦陵督兵,严阵以待。七月,双方在龙支(今青海乐都南)交战。唐军将领张虔勖率精兵,一日连取两阵。吐蕃军诈败,一退数百里。唐军轻率进击,刘审礼领前队人马深入,屯兵于濠所。噶尔·钦陵突出奇兵,猛攻唐军营帐。刘审礼率军力敌,然寡不敌众,未能突破重围。身为主帅的李敬玄却怯懦畏战,按兵不动,以图自保。九月,刘审礼兵败被俘。李敬玄闻讯,即率部奔逃至承凤岭(今青海西宁西南千户庄),利用泥沟掩护固守。吐蕃军占据制高点,李敬玄无计可施,所部坐以待毙。唐左领军员外将军黑齿常之率500名敢死士乘夜偷袭吐蕃兵营。蕃军没有料到此举,顿时大乱,死300余人,将军跋地设匆忙中引军逃命。李敬玄始领军得还鄯州(治西都,今青海乐都),但已损兵过半。其时,应猛士诏在军中的原监察御史娄师德奉命收集散亡将士,唐军复振,旋又奉命前往吐蕃,在赤岭(今青海日月山)与钦陵会谈。娄师德极言唐廷休战求和之意。钦陵亦表赞同,双方即暂罢兵戈,边境稍宁。唐高宗以黑齿常之之功,擢其为河源军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