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武德年间的太子之争异常激烈,但无论齐王李元吉、魏征等核心成员如何劝谏,李建成却始终拒绝在肉体上消灭李世民。以至于“玄武门之变”后,魏征当着李世民的面感叹道:“太子如果听从我的建议,肯定不会有如今的悲惨结局!”
那么李建成为什么不肯直接杀死李世民呢?
一,自身性格
李建成的性格相对比较仁厚,哪怕后世那些抹黑李建成的历史记载也主要是说李建成“喜酒色游畋”,而承认他性格“宽简”。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主要是政治斗争而没有私人恩怨,从个人性格上说就不太愿意直接杀死自己的弟弟。当然性格只是一个次要因素。
二,礼法舆论
相比较李世民的军功优势而言,而李建成的优势则是合法太子地位所带来的礼法舆论,也就是李建成可以说自己维持太子地位是为了维护千年以来的礼法制度。但如果李建成杀死自己的弟弟,那会在礼法舆论上产生不利的影响,等于自行放弃优势。
三,风险因素
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李渊的嫡子,杀死任何一个都要遭受李渊的严厉惩罚,所以后来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是一次性解决大哥、四弟和父亲的问题。李建成当时已经是合法太子,只需要等待父亲病逝即可获得皇位,没必要冒这个风险。
四,局势占优
实际上从武德二年(619年)的刘文静案开始,李世民与李渊之间就存在很大的矛盾。随着太子之争的进行,这个矛盾也越来越激化,因此李建成在太子之争中一直占据优势。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是很可能从政治意义上将李世民集团消灭的。
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前是只需要稳定局势便可获得胜利,确实没有直接杀死李世民的必要。因此李元吉、魏征等人“杀死李世民”的建议,不仅李建成不同意,其他太子阵营的成员也是不支持的。相比较而言,“玄武门之变”则是得到了秦王府所有成员的权力支持。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59)
1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帝和女帝,即位时一个刚满百天,另一个仅满月阅读 (118)
2 北齐初代皇帝高洋阅读 (131)
3 世人皆知杨广亡隋 却不知杨广孙子死前说了1句话 成为千古名言阅读 (173)
4 隋朝末代皇帝皇泰主杨侗阅读 (215)
5 一文带您了解古今印度历史阅读 (343)
6 二战后期日本的玉碎计划(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是什么)阅读 (332)
7 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阅读 (390)
8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打日本(二战德国能打败日本吗)阅读 (343)
9 日本战败天皇为什么没惩罚(二战日本天皇为什么不受惩罚)阅读 (367)
10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参战军舰(甲午中日海战日本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