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渊化家为国,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所倚恃的主要力量是几个儿子。起兵之初,很难说得清楚究竟是哪个儿子表现的更加出色。所以,李渊立国之初就按约定俗成的规则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确定了他的接班人地位。
但随着开疆拓土战争的进行,李渊发现,似乎自己立太子有些操之过急了:次子李世民展露出的雄材伟略远非李建成可及,已经呈尾大不掉之势,朝野间有着大量拥趸。李世民日益高涨的名望令李渊心底充满了忧虑与不安,同时也引得李建成各种羡慕嫉妒恨。手心手背都是肉,李渊一时间无法取舍,他的摇摆不定与犹豫不决,令李建成、李世民兄弟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事情逐渐朝着他不可控制的一面发展。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看起来有四个主角:唐高祖李渊、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而引发的导火索只有一个,那就是唐朝的储君之争。
一说是由于太子李建成结党营私、引发众怒所致。
李建成是李渊与窦皇后所生的嫡长子。他的身边聚集了魏征、王昼等贤能之臣,在京城长安一带有坚实的基础。而以英武著称的皇四子李元吉也与李建成结为一党。李元吉并非善类,虽然仅为皇四子,却也梦想得到皇位,但是他明白,只有先除掉秦王李世民,他才有可能在于李建成的皇位之争中取得胜利。
武德七年【624年】,这年在突厥退兵后,李渊为了缓和兄弟三人的紧张关系,命兄弟三人驰射角逐。李建成将一匹劣马给了李世民,结果劣马连蹶三次,幸好李世民每次都及时跳离马背,免于遭殃。他回头对部将说:“有人打算借助这匹马害我的性命,就凭他们能伤害到我吗?”
听了这话的李建成趁机在李渊面前诬陷李世民说:“秦王自称,上天于我,正要做上天的主宰,怎么会白白的死去。”高祖大怒,斥责了李世民一顿。
公元626年在李唐王朝的皇宫门外发生了一场兄弟相残的争斗,被我们一直当作英雄与正义的化身的秦王李世民斩杀了自己的亲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在这次手足相残的斗争中死了好几百人,可谓是李唐的一场腥风血雨,后来俗称“玄武门之变”。
在史书上记载或者大多数人们的心中,太子李建成一直是贪图享乐有勇无谋的形象,就连当上太子之位都是因为他是皇帝的长子的原因,而后来与其弟弟李世民内斗多是齐王李元吉的主意。
而作为齐王的李元吉怎么又会甘于为太子卖命呢?太子答应等到他自己坐上皇位之后给李元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齐王难道就真的愿意屈居太子之下么,也可能齐王也只是暂且与太子合谋除去秦王李世民,而后在除掉自己的傻太子哥哥,至于齐王有没有这个野心,无从论证了。
于是形成了太子党和秦王党,秦王每年出征在外,凡事有他参与的战事几乎没有战败的,于是一个为国家为人民奋战的秦王形象就树立在了皇帝李渊的心中了。而太子呢只知道饮酒作乐做不了什么成功之事,反而还和后宫妃嫔不清不楚。
太子知道自己的地位一日不如一日便在背后与齐王元吉及后宫妃嫔在皇上面前造谣,说秦王势力日益扩大他日必有谋反之心,此事在唐高祖李渊心中留下阴影。
若问“玄武门之变”究竟谁是谁非?导致政变事发的主要责任人就是李渊,他若不是在皇位继承上徘徊不定,又怎么会导致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激化,愈演愈烈呢?李世民的力量很是强大,李建成和元吉加害于他多次,他并没有放在心上,真正激发李世民的是削减他的势力,调动他手下去外地做官。这样的事,李渊还有什么可说的?他其实内心是向着李建成的,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不知道,暗地里却帮着李建成。只是李渊没想到,李世民会提前下手发动政变,并且还有长孙无忌等人的支持,自己无奈被逼退位。
如此看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纯属为求自保,李建成没有民心拥护,失败只是早晚的事情,而李渊也悔不当初,自称太上皇,不问朝中大事了。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59)
1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帝和女帝,即位时一个刚满百天,另一个仅满月阅读 (116)
2 北齐初代皇帝高洋阅读 (131)
3 世人皆知杨广亡隋 却不知杨广孙子死前说了1句话 成为千古名言阅读 (172)
4 隋朝末代皇帝皇泰主杨侗阅读 (214)
5 一文带您了解古今印度历史阅读 (343)
6 二战后期日本的玉碎计划(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是什么)阅读 (332)
7 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阅读 (390)
8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打日本(二战德国能打败日本吗)阅读 (343)
9 日本战败天皇为什么没惩罚(二战日本天皇为什么不受惩罚)阅读 (367)
10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参战军舰(甲午中日海战日本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