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的分水岭,也是中国盛衰的分水岭。可是,有几个人知道安史之乱爆发的真实原因?难道安史之乱仅仅是安禄山不满宰相杨国忠,为了自保而发动叛乱?如果是那样,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规模,又怎么会延续那么长时间,又怎么会造成那么大的影响?
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开疆拓土、先后讨平了东、西突厥、吐谷浑等,使盛唐拥有了极为辽阔的版图。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及唐玄宗的“开元之治”后,国势大增,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鼎盛状态,属史无前例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共29年
一般来说,繁荣富强是辟邪的利剑,不会发生外敌入侵和内乱。然而,就在开元盛世不久的天宝十四年,唐朝历史上却发生了影响中国历史久远的安史之乱,带来了空前的浩劫。这一悲剧是如何发生的呢?
背景: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走近唐玄宗,我们便不难发现酿成安史之祸的四大原因。其中,居于首位的便是皇上怠政。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坐江山理念的变化,必然伴随重臣的洗牌。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小人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病死后,庸碌的奸臣杨国忠掌权,致使政治更加黑暗。玄宗由治国通向“霍国”的路,更加平坦了。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唐玄宗更耽于享乐,宠幸杨贵妃,由提倡节俭变为挥金如土,他曾将一年各地之贡物慷慨地赐予李林甫,此一端足见玄宗的大手笔。
经过:
1、范阳叛变——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藉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
2、肃宗即位—— 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直入长安。玄宗仓惶入蜀,行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杨贵妃被逼自缢,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是为肃宗。
3、禄山被杀—— 不久,安禄山被长子安庆绪所杀。郭子仪得回纥之助,收复长安和洛阳。
4、思明叛变—— 史思明降唐,受封为范阳节度使。唐室恐怕史思明再反,欲将之消灭,究泄,史思明遂反叛。
5、思明称帝—— 郭子仪、李光弼进击安庆绪,包围邺郡,史思明带兵援助安庆绪,合并其兵,回范阳,称大燕皇帝。
6、平定乱事—— 史思明与李光弼相持年余后被养子史朝义所杀。李光弼再借回纥兵,大破史朝义。史朝义部下田承嗣、李怀仙降唐,史朝义被杀,安史之乱遂告平定。
安史之乱为什么能迅速席卷唐朝呢。
1、天宝年间,府兵制改为募兵制,朝廷重用安禄山,哥舒翰等少数民族将领,朝廷内部兵力无法与边疆兵力抗衡,是安史之乱有如此之大破坏力的重要原因。
2、杨国忠的破坏力。杨国忠可以说是加速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安禄山曾经说玄宗待他不薄,玄宗驾崩后再反,但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合,一再逼反安禄山,导致了安史之乱在天宝十三载就爆发了。安史之乱爆发几年后安禄山就身患恶疾失明,不妨试想,如果安禄山不被杨国忠逼反的话,可能就因身体原因不反了,历史也许重新改写。
3、将相不合,杨国忠与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向来不睦,故意让哥舒翰兵出潼关,杨国忠为了达到私人目地害死大将,同时也使得长安无险可守。导致了安禄山能轻而易举的破掉山河表里易守难攻的潼关。
杜甫《潼关吏》有云“谨嘱关防将,慎勿学哥舒”。
4、且不论若当朝宰相仍是姚宋,哪怕就是李林甫,安史之乱让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的事件也不会发生。玄宗用人不明,实在是罪魁祸首!
后果:
安史之乱直接终结了唐朝的辉煌盛世,确确实实是唐兴衰的转折点。但是又没有那么致命,因为其性质说白了还是属于雇佣军反叛,既不是农民起义,也不是外族入侵,所以安史之乱是给唐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困局,但不是死局。
一刀切两半,并认定前好后坏的分割方式,对广大中晚唐的人民群众、诗人士子和帝王将相的感情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好在后期唐在抓经济和军事这两点都做得很不错,这也是续命成功的最直接原因
但对整个中国的盛衰有了天大的影响,这直接影响到了接下来这么多年中国的国势。
其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点∶
一、社会混乱。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
二、藩镇割据。安史之乱,摧毁了统治基础,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
三、剥削加重。由于战争,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统治阶级不得不增加税收,使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反叛,形成唐中叶农民叛乱的高潮。
四、边疆不稳。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安禄山乱兵一起,唐王朝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造成边防空虚,西边吐蕃人乘机而入,尽得陇右、河西走廊
五、经济重心南移。安史之乱,促使中国历史上北民南迁,致使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
六、西域独立。753年前后,正是唐朝经营西域的全盛时期,但是此后随着国内政局的的剧烈变化,唐朝在西域的势力也大大衰退,由高峰跌入了低谷。
过去有句话叫“河北三镇兴,则唐衰;河北三镇衰,则唐亡。”安史之乱后,大唐朝廷与诸藩镇之间的关系,很像战国末年秦国与关东六国之间的关系。当朝廷强盛时,则各藩镇之间彼此合纵,担心唇亡齿寒,被朝廷各个击破。而一旦有某一藩镇势力强盛,有可能取朝廷而代之时,其它小藩担心为其所并,往往又与朝廷连横,群起攻之。各种势力便这样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泾原兵变时,幽州节度使朱滔率军西进,号召各藩镇响应,企图策应其兄朱泚时,成德节度使王武俊的反应最为典型: 二百年天子犹不能事,安能臣竖子耶!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57)
1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帝和女帝,即位时一个刚满百天,另一个仅满月阅读 (116)
2 北齐初代皇帝高洋阅读 (131)
3 世人皆知杨广亡隋 却不知杨广孙子死前说了1句话 成为千古名言阅读 (172)
4 隋朝末代皇帝皇泰主杨侗阅读 (214)
5 一文带您了解古今印度历史阅读 (343)
6 二战后期日本的玉碎计划(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是什么)阅读 (332)
7 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阅读 (390)
8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打日本(二战德国能打败日本吗)阅读 (343)
9 日本战败天皇为什么没惩罚(二战日本天皇为什么不受惩罚)阅读 (367)
10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参战军舰(甲午中日海战日本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