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淳二年十二月四日,五十六岁的唐高宗病逝于洛阳贞观殿。
唐高宗死了,太子李哲笑了。因为按照惯例,先皇的离去之日,便是自己君临天下之时。事实上,李哲也的确具备这个资格,唐高宗在临终前留下的《大帝遗诏》对他来说便是[尚方宝剑]。
遗诏虽短,但[天下至大,宗社至重,执契承祧,不可暂旷。皇太子可于柩前即皇位,其服纪轻重,宜依汉制。]这几句话已经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给了太子李哲合法继承皇位的权力。
手握这样一份尚方宝剑,苦尽甘来的李哲能不露出欣慰的笑容么。然而,事实证明,他笑的太早了,他完成忘了自己脚下还有绊脚石。
这块绊脚石不是别人,而是他的母后武则天。武则天手中本来就有权,这个[摄政]的权力,她已经拥有二十多年了。现在突然要被李哲夺去,虽然李哲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武则天显然是不愿意的。
然而,唐高宗并没有绝了她的政治之旅,权力之欲。因为她也握有唐高宗留给她的[尚方宝剑]——《大帝遗诏》。遗诏中后面[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这句话给她保留了最后的希望。
接下来,该是母子之间进行残酷的皇权PK的时候了。和权臣之间长期的争斗和漫长的PK不同的是,武则天和李哲之间的PK只有一个月的期限。
原来,在唐朝有这样不成文的规定,父亲死了,当儿子的要服丧守孝三年。但这三年并不是整三年,是27个月。但是这一条对于皇帝来说不可能因为守孝而误国误民。为此唐高宗在遗诏中做出这样的特殊说明:皇太子可于柩前即皇帝位,其服纪轻重,宜依汉制。以日易月,于事为宜。
这段话对新皇帝的服丧作出了明确说明。新皇帝可以依照汉朝的制度,服丧可以用一天来代替一个月,主要还是要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能因[孝]失大。
按这个[以日易月]来推算,李哲给唐高宗服丧的时间就变成了27天了。而这27天恰恰是武则天对于权力逆袭的绝佳时机,为此,武则天没有迟疑,她选择了主动出击,选择的策略是狐假虎威。
老狐狸武则天很快为自己找到一只[虎]作为靠山和后盾。这只[虎]便是唐高宗的托孤大臣裴炎。
做为托孤大臣,裴炎这只大[虎]在朝中的份量之重可想而知了,也正是因为这样,武则天这才决定上演狐假虎威的好戏,走强强联合之路。
裴炎是个厚道人,也是个聪明人,更是一个识时务的人,面对武则天的主动[示爱],他选择顺水推舟般的投怀送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接下来便是托孤大臣裴炎一展才干的时候了,他很快就为自己的[新主子]武则天献上了一份大礼——一张沉甸甸的奏折。奏折的中心内容是:请求天后临政听朝,处理朝中大事。理由是新皇帝还在服丧守孝期,还没有正式受封临朝,在这个时期由天后代掌朝政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仪的事。
裴炎是先皇唯一指定的顾命大臣,他的金玉良言一出口,群臣都只有默许的份。
也正是因为这样,狐虎的强强联手,武则天得到了[代掌朝政]的权力清单。但她并不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人,她很快趁热打铁,来了个[四步走]。
第一步走,施恩。通过[转方式]的策略来施恩唐室宗情。武则天很快以[摄政皇]为由下了一份诏书,加封皇室李家子孙。结果武则天的施恩之举,效果是看得见的,成功地稳住了皇室宗亲,为其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野心赢得了宝贵时间。
第二步走,怀柔。通过[调结构]的举措来调整宰相集团。她的怀柔分为三管齐下。一是把丞相集团中的元老级人物刘仁轨调离京城,架空他,让他空有爵位毫无实权。二是重用和她打的正火热的裴炎,千方百计地把他打造成丞相集团中的[一号丞相]。
第三步走,安内。通过[去杠杆]的目的来掌管中央禁军。军队是国家的命脉,是政治的基石。为了达到对羽林军的控制权和统治权,武则天任命大将程务挺和张虔勖分别为羽林军左右统帅,负责洛阳的安保工作。
第四步走,攘外。通过[去库存]来加强地方控制。武则天派出了自己的嫡系部将进驻全国最为重要的军事重地和要点,分别派左威卫将军王果、左监门将军令狐智通、右金吾将军杨玄俭、右千牛将军郭齐宗往并州、益州、荆州、扬州四大都督府,与府司共同镇守一方平安,严防地方暴乱。
武则天四步走的效果是看得见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达到了国泰民安的地步。
而与此同时,李哲也不是吃素的,他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力被自己的母后瓜分掉,他很快发起了[三板斧]的反攻倒算之举。
第一板斧:扬名。在他的安排部署下,很快完成了登基大鼎——受册为帝,这样一来,他直接为了自己正了名,也拥有了临朝听政的权力。
第二板斧:立万。他很快改元[嗣圣],大赦天下,也想通过这种怀柔的方式来争取天下人的支持,想靠自己的双手拓出一片新天地来。
第三板斧:亮剑。为了打造属于自己的势力集团来,李哲本着亲不亲一家人的原则,果断地封太子妃为皇后,果断地把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从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随后又提拔为侍中,同中书门三品,直接进入丞相集团,目的很明确,冲击武则天极力打造的以裴炎为首的丞相集团,夺回属于自己的话语权。随后,又果断地授乳母之子为五品官……
就在李哲惊世骇俗地亮剑时,武则天也没有袖手旁观,她选择了[剑拔弩张],替她打先锋的是[一号丞相]裴炎。裴炎有武则天作为坚强的后盾,自然是有恃无恐,马上以上书的方式对李哲的所作所为表示反对,理由归纳起来为四个字:任人唯亲。
面对裴炎火辣辣的直谏,年轻气盛的李哲选择了赤裸裸的回驳,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以天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这句话翻译成白话就是:我才是这天下的主子,就算我把整个天下都交给韦玄贞都可以,这是我自己的事,更何是一个小小侍中呢。
裴炎没有和李哲进行正面的争辩,而是秘官抵达了武则天的寤殿,通过一番室中谋,两人很快达成一致:废黜李哲,另立新君。
为了做了万无一失,武则天很快又为自己找到了另一个帮手——刘祎之。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有了裴炎和刘祎之这两个左膀右臂的支持,武则天信心大增,雄心万状,一场政治风暴就这样紧张而紧凑地进行了。
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初六,武则天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朝圣],召集朝中文武百官到乾元殿。
结果百官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见宫门大开,蜂拥而入一群羽林军,为首的四人正是首辅大臣裴炎和中书侍郎刘祎之、羽林军军左右统帅程务挺、张虔勖。
结果没有悬念,羽林军把李哲[请]下了殿。一直云里雾里的李哲这时似乎才清醒过来,他怎甘心就这么走下历史的舞台,发出了最后的呐喊声:[朕有何罪?]
回答他的不是裴炎,而是一个更为色厉内荏的女声音喝道:[汝欲以天下与韦玄贞,何得无罪!]
就这样,一场发生在乾元殿的宫廷政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草草结束了。
就这样,一个登基不到一个月的唐中宗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匆匆走下了历史的舞台。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59)
1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帝和女帝,即位时一个刚满百天,另一个仅满月阅读 (118)
2 北齐初代皇帝高洋阅读 (131)
3 世人皆知杨广亡隋 却不知杨广孙子死前说了1句话 成为千古名言阅读 (173)
4 隋朝末代皇帝皇泰主杨侗阅读 (215)
5 一文带您了解古今印度历史阅读 (343)
6 二战后期日本的玉碎计划(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是什么)阅读 (332)
7 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阅读 (390)
8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打日本(二战德国能打败日本吗)阅读 (343)
9 日本战败天皇为什么没惩罚(二战日本天皇为什么不受惩罚)阅读 (367)
10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参战军舰(甲午中日海战日本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