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乐舞教育的历史价值和当代启示周代乐舞教育的历史价值和当代启示

周代乐舞教育的历史价值和当代启示

关键词:周代乐舞教育;历史价值;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072-02
学科的拆分、解构、独立是文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综合国力的判定也是以经济发达度为核心的,经济的竞争力是以科技信息的快速变革为依托的,新的科技成果离不开各学科的独立发展,简而言之,提高国际竞争力也有赖于学科的深化、解构、重组。所以经济全球化下的现代文化体系是 分 的大繁荣时期。教育也是如此,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学科等的不断划分,一方面尊重了知识的多样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推动了科研成果的快速革新,但另一方面,人格和心灵的教育被忽视了,一些青少年的道德行为令人担忧,全面的人文素养支离破碎,民族的共同信仰亦在消失,民族身份的自我认同也逐渐隐匿于 同一个世界 的沙漠里。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有其客观的发展规律,它正是在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的节奏里跳跃地穿行了上万年,这种节奏不单单体现在民族的分裂与融和,也在意识文化方面得以体现。我们应该尊重知识的多样性,但同时这些多元的知识也应统一于独属中华民族的 道统 之中。中华文明自 德如云之所出,使民得以有族类 的黄帝以来经历了五千年,我们不妨去其中窥探历史之于我们的精神宝藏,用这属于中华的智慧与明光,反哺于当代中国。周代的礼乐制度是我们历史上礼乐文明的典范,周人尊礼尚施、彬彬有礼的社会风貌是现代社会学习和效仿的楷模,周代的乐舞教育也对我们认识当代的教育目的和规律上有重要的启示。
一、周代乐舞教育的历史价值
周武王和商纣王的 牧野之战 结束了商王朝暴虐的统治,周在经济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了集中国家统治,周公整理前代礼制和效仿自然之道 制礼作乐 ,将约束行为规范,体现等级次序的 礼 与包涵 德 和 之意的乐相统一,使人们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规范完美的统一,以此来巩固周王朝的统治秩序。在这样的背景下周代的乐舞教育是以礼乐为核心的。
周代乐舞教育的历史价值有以下两部分组成:
(一)1.周代的乐舞教育因袭前代之学,汇集了三代之学的精华,又使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子弟焉 ,建立了完备的的乐舞职官体系:有掌管乐舞机构的行政职官,如冢宰、大司马、大司徒、大宗伯等;有具体掌管、管教乐舞的乐官,如大司乐、乐师、舞师、鼓人、磬师、钟师、笙师等。2.制定了合乎自然之道、有高度规范性乐教措施:如按年龄和季节来分配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入学 立学 颁学 的有乐舞仪式的教学活动。3.形成了礼乐一体,同时也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全面教学模式:如教授的内容有舞蹈类的六小舞、六大舞、傩舞、巫舞、舞雩等;有音乐类的四夷乐、散乐、燕乐等;有涉及乐器类的竽、笙、萧、土鼓、笙、等。4.确立了提倡中和、祗庸、孝友之乐德来教育培养国子使其成为内有涵养,外有德行,在现实生活中成为谦谦有礼、恭敬温文,忠孝悌廉、仁义智信、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君子的教育目的。这一系列的教育成就和规模是古代乐舞教育的典范,它证明了乐舞教育对礼仪规范、培养国之栋梁、强化政治统治、安抚和教化人心的巨大意义。
(二) 世界十大名人之首 的儒家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儒家思想自 摆出百家、独尊儒术 的汉代至今,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论语》《诗》《书》《礼》《乐》《易》《春秋》,也被文人墨客视为中华安身立命之道统并永久传送。孔子的乐舞思想及其实践活动也对后世的乐舞教育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1.礼乐的不可分割和乐对政治统治的作用,如 兴于诗,成于礼,立于乐 ,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2.乐与仁的关系,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礼立于中,立本于人,礼主于敬,礼贵于和 , 仁者爱人 。3.孔子对乐舞的最高评价标准是 尽美矣,又尽善矣 ,把人导向善谓之为乐,至善至美是大仁也是大仁之乐。4.音乐的力量: 入人也深,化人也速 。5. 有教无类 的思想。
二、周代乐舞教育的当代启示
(一)蒙童养正,圣功也。教育的巨大功绩是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之上的,学习有本末之分,本是情感、生命、品格、道德 ,末是知识、技能、才艺 , 君子务本,立本而道生 ,本之教是基础,是学生发展的内在能量。 君子慎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所以所以在教育之处就应该树立人格教育的正确教育观。周代的乐舞教育教育规定 十三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舞《大夏》 。勺舞是文舞,六大舞中的文舞有《云门》《大章》《大韶》《大夏》,他们分别是形容黄帝 德如云之所出 ,尧 其德无所不施 ,舜 其德能绍尧之道也 ,禹 言其德能大中国也 ,可见文舞的内容是赞颂帝王的德行仁义。学习文舞使国子能够重道的、培修养、温性情,对万物与祖先都充满敬畏和感恩之心。《象》是武舞,武舞主要记录帝王发扬蹈厉、英勇善战、为民除害、张显武功。通过学习武舞能够锻炼体格,培养毅力、树立勇气,教以威严。周代的乐舞教育都是通过乐舞的学习来完善人格品行,以培养谦和、忠孝、治世的楷模。所以乐舞不单单是一个艺术门类,它是进行人格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里强调的是在移风易俗的实践中乐舞自身的发展意义和乐舞实践的社会意义。一方面,周代的教育过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仪式性。所学的乐舞知识是在实践中得到强化和再教育,从而巩固了乐舞的教育意义使之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人格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乐舞的实践不仅高于文字的枯燥学习而且其教化民众、恢复传统的意义深于一般的实践活动。只有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形成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力。这也是为何周代和礼乐制度可以使周形成礼智、仁爱、谦和的社会面貌的原因―乐舞教育与实践密不可分。现当代中小学举办的社区展演,群众广场文艺活动,艺术进社区,文工团下乡演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传统仪式节目等都深化了艺术现实意义,使文艺真正的深入人心。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和谐 是社会建设的目标,这里的 和谐 也无不包含着谦恭、有爱、忠恕、仁德。周代不仅为我们展现了 和谐 的社会面貌也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方法。
(三)规范性与自然性的互渗。整个自然界都有它的等级和秩序,天、地、日、月、四季亦都如此。自然本身就规范。周公 制礼作乐 之 礼 模仿的就是自然之道,如周代的官职分春官、夏管、秋官、冬官、天官、地官;又如周代的乐教规定春夏学干戚的武舞,秋冬学执羽的文舞,春天学咏诗,夏天学拨弦奏乐;还有学习要经历 入学 颁学 立学 的过程就如务农要经历春种秋收的自然一般。可见,这些规则就是自然秩序的象征。规范与自然之间有着互渗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讲 改造和利用自然,要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 如果能尊重和利用自然就如顺水推舟,事半功倍,从我国山水画的意境来看,中国自古就建立了正确的自然观,自然是万物的居所,它所影藏的秩序和规范拥有宇宙中最高的智慧,因为它用自身的秩序维持了万物生灵在此存活上亿年,不论时空如何变化他依然是世界的主宰,人类一直在改造自然却来来回回发现怎么也逃不出自然的控制。所以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从自然秩序中提取安身立命之道。当代教育也该如此,尊重孩子的天性,按照不同时期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尽可能提供学生与自然接触额机会,建立真确的自然观,从自然之中汲取教育,特别是心灵教育的养料。
(四)培养通才,反哺于专才。周代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模式和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培养也对当代教育有巨大的启示。从表演从形式上看诗乐舞是互补的,这种互补体现在内容的表达上和形式的互衬上。音乐的三要素是旋律、节奏和合声,舞蹈的三要素是舞情、舞律、构图,二者的内部要素之间有着一定的共同性,所以舞蹈人才的音乐修养是必不可少的,若能将音乐素养和舞蹈创作相结合定会扩宽和发展舞蹈的表现。如著名的 人体动作表情体系 优美节奏训练 的提出者德尔萨特和达尔克罗兹都是音乐教育家;20世纪最伟大编导家巴兰钦也有很深的音乐修养。不仅音乐与舞蹈是互通的,舞蹈也与各类知识间有互补的关系:如肯宁汉熟知电脑技术和中国的易经; 我国现代舞之父吴晓邦先生早年并非专攻舞蹈学;林怀民早年建树与文学;曹城渊专长在工商管理学;荣念曾则学有所成于城市建筑学科。 ①从中可发现真正集大成的舞蹈家门,虽不能说是 通才 但是也不仅仅局限于 专才 。现代社会的舞蹈人才竞争的是知识储备和人文素质的全面修养,只有多积累多涉猎,才能打破创作的瓶颈,实现创新。所以 通才 是 专才 的必备基础。
综上所述,周教育在蒙童教育、心灵教育、实践意义、教育方法以及人才培养方向上都对当代教育有启示意义。
古人给予我们的是历史的沙粒中如珍珠般璀璨的经典,是经典的沙粒中如玛瑙般珍贵的智慧,是智慧的沙粒中如钻石般永恒的血脉相通。每一段历史都有它的意义,在这片浩博的土地上,珍惜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深入整理和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道统,鉴古明今,是我们在 全球化 的大浪里,提高民族自信与信仰,争取话语权的关键。
注释:
①刘青弋.动感空间.上海音乐出版社,p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