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节日  仡佬族的敬雀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仡佬族节日  仡佬族的敬雀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仡佬族节日 仡佬族的敬雀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仡佬族的传统节日:拜鸟节

“雀祭节”是一个流传数百年的传统仡佬族节日,在仡佬族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仡佬族,老人特别保护鸟类,不允许别人伤害他们。“拜鸟节”的传承极其严格,这是“拜鸟节”能够延续至今的主要原因。那么“拜鸟节”对仡佬族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拜鸟节是石阡仡佬族世代相传的一项综合性民间活动。它仅存在于贵州省石阡县平山镇佛顶山下的瑶上仡佬族村。仡佬族拜鸟节也称为拜鹰节。在古代,它也被称为禁足节。在古代历法中,活动时间是二月的第一天。它曾经在石阡县18个乡镇中的11个乡镇的仡佬族山寨中流行。所有仡佬族家庭都有在家庆祝这个节日的习惯。

其中,瑶上仡佬族村民在鸡年期间利用祠堂和露天场所邀请佛教和道教团体或团体来祭神和进行鸟崇拜活动。邻近的村庄和村庄带来了由他们自己的人编辑的表演来参与。参与者包括非政府组织、艺术团体以及邻近县和该县18个乡镇的亲戚朋友。

石阡仡佬族鸣禽崇拜节是以十二生肖为基础的。每12年(鸡年)是一个大的牺牲,其余的年份是小的牺牲。小祭祀由每个家庭举行,大祭祀由同名的村庄或家庭举行。

历史渊源

据史料记载,仡佬族是贵州最古老的民族。它是由商周时期的“普”人和战国时期的“辽”人发展而来的。汉朝时,辽人是夜郎国的主要居民。初唐时期,一些辽人发展成为单一的民族,仡佬族。史料还表明,夜郎县早在郑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就建立在石阡县。

石阡仡佬族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早在洪水年,西南地区就被洪水淹没了,一只雄鹰救起了漂浮在浩瀚大海上的巨大葫芦里啼哭的男女婴儿。直到那时,仡佬族才繁衍生息。战争结束后,仡佬族祖先濒临灭绝,古历二月一日,在石阡西部的一条河上,一位妇女救下了漂浮在竹筒中的仡佬族婴儿,仡佬族祖先竹王夜郎王诞生了。

据姚尚介绍,早在唐代,仡佬族祖先就在每年的农历二月一日为一对鹰和祖先举行祭祀仪式,以保护鹰和祖先,表达对鹰和祖先的怀念和崇拜。这一活动代代相传,不仅以每年鸡年举行的大型仪式的形式,而且在一年的其余时间也是如此。

此外,这项活动的内容已经从一个单一的祭祀仪式发展成为一个综合了各种民间文化活动(毛隆、唐诺戏、木偶戏、除草、锣鼓等)的盛大节日。)(据史料记载,瑶商邓的族谱可以推广15代,瑶商仡佬族拜鸟节的历史已经超过300年)。同时,仡佬族把对鹰的崇拜和崇拜解读为对鸟类和其他生物的保护,以调节天气,带来好收成,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拜鸟节被列为“第四旧”并被禁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些仡佬族村寨短暂恢复了拜鸟节。改革开放后,由于现代文明的冲击,人们的传统文化意识逐渐淡漠,拜鸟节活动逐渐萎缩。现在只有平山瑶族仡佬族中的几个老人在活动。

节日内容

1.小祭祀年的二月初一,家家户户准备酒、肉、豆腐等祭品和祭品,并邀请已婚的李(姑姑)及其子女、媳妇、女婿一同准备。2月1日上午,家中的长者带领家人和亲戚面对神鹰和祖先烧香祈祷(他们的供品只有在祭祀结束后才能被长者食用)。

下午,老人带着他们的家人到田野里给自然界所有的鸟和生物烧香,敬拜并许愿,然后在树枝上贴上糯米糕供鸟享用,祈祷鸟和生物不会伤害庄稼,保证好天气和好收成。

2.在鸡年,以村庄或姓氏为单位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即邀请佛教或道教的大师在早上向神鹰和祖先顶礼膜拜(其中,瑶族一侧的仡佬族在邓的祠堂顶上向神鹰和祖先顶礼膜拜,供品由全村老少摆放,其他没有祠堂的仡佬族村庄在公共场所举行祭祀活动)。下午,当地的男男女女和被邀请的民间艺术家一起表演民间艺术和手工艺。

3.在节日结束时,主人会给每位客人,尤其是孩子们,一个红鸡蛋或一只吉祥物鸟,作为上帝祝福和每年丰收的象征。

4.平时,仡佬族严格保护各种鸟类,爱护一切生物,坚决反对外来鸟类入侵。

主要价值

1.它是一种融合民族意识和宗教崇拜的原生态文化活动。

2.这是研究古仡佬族历史文化和文化交流的又一个例子。

3.他“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启示意义。

4.其丰富的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佛道宗教观念是研究仡佬族民间信仰和宗教心理的又一重要途径。

5.仡佬族的雀崇拜节融合了独特的空文化和民族文化,这不仅是一个独特的人类学案例,而且具有重要的比较研究价值。

历史遗产

拜鸟节的发起人是仡佬族。参加者不仅有仡佬族,还有汉族、侗族、苗族、土家族等民族的人。拜鸟节的传承属于自然传承谱系。严格的教学传统有它自己的规则。继承人必须履行节日主持人规定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