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岐造台,文王访贤西岐造台,文王访贤

西岐造台,文王访贤

据史载: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祖共 周欲伐商,为了巩固后方,姬昌伐密灭其国,此地屑周。姬昌伐密告按回国途中,在今县城之地筑灵台,祭苍天,安黎民。
古灵台遗址仅为一土台,高2丈余,底宽l丈5尺,顶方仅一席之地。s984年重修灵台,新灵台高耸县城之中,高78尺,周长288尺,顶层为古建筑,内供周文王塑像。
灵台就是古代的天文台,但这在当时并不是科学研究的机构,而是通天 的坛场。
正是由于 天命 观对于古代统治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观天象、望云气与占星术受到格外重视,在商周时期都设立了专司天文的人员。那些巫、祝、史、 内进行占卜巫术的同时,却也将分散零星的天文历法逐步进行了整理,并有可能从事比较系统的天象观测计算,形成了初期的天文学。
在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中,最早得到重视并设立:专门机构的项目大概就是天文学。但在几千年中,灵台观象始终是皇家独有之物,帝王借此来垄断解释 天命的发言权。
在姬昌回到西岐之后,军民都十分高兴,认为姬昌是圣贤之主,凡事都听从姬昌的。
姬昌认为西岐风调雨顺,国富民足,都是因为上天的保佑,于是想在西岐城南造一座灵台,以应天地自然之兆,但是又怕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于是借助百官议事的机会提出来询问意见。实际上姬昌造台不仅仅是为了观测天象,也有一定的军事目的。
上大夫散宜生认为,西伯侯造台不同于纣王造鹿台,造鹿台是为了取乐,而灵台为验灾祥,是为了国家而建造的,对百姓有利,并且西伯侯姬昌是一个仁爱的人, 百姓一直都十分感激,但是没有机会报答。如果姬昌贴出告示,号召百姓自愿出力,并给百姓工钱,不勉强百姓,这样也可以看一下百姓是否是一心向着姬昌。
姬昌觉得散宜生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在西岐城四门,张榜告示:
西伯侯姬昌示谕军民百姓知悉:西岐之地,乃仁义之乡,无兵戈用武之扰,民安家富,讼少官清。孤因羑里囚禁,蒙恩赦宥归国。因见近来水旱失调,欲查本土, 占验灾祥,竟无坛址。观城南有一片空地,欲造一台,名叫 灵台 ,用来占验风候阴晴,以防天灾。但恐土木工繁,有劳军民役力,特定每日给工资一钱支用。动 工不拘时日,但随民便,愿出力做工者,上簿登名,以便发放工钱,如不愿者,悉听尊便,并不强迫,特谕通知。
这道告谕得到了军民的响应,姬昌回到西岐之后一直励精图治,为国为民,百姓正愁没有机会可以报答,况且建造灵台是为了验年成,为了百姓才建造的,并且还给工钱,百姓心中自是十分感激。
告示贴出的当天,前来报名的百姓有万名之多。姬昌知道只有百姓心悦诚服地为自己所用,自己才能够开工建台,于是便下令发给粮食工钱,修建灵台,西岐百姓响应号召,掘泥运土,伐木造台,个个都十分尽力,不分白天黑夜地造台,不到三个月工夫便竣工建成了。
姬昌十分高兴,随文武百官出城南门观看灵台建筑。只见那座灵台,高耸百尺,巍峨壮观。上有阴阳八卦之势,下有龙虎风云之气,四角有四时之象。雕梁画栋,飞甍丽日,十分金碧辉煌。西岐文武百官见了,都赞不绝口。只有姬昌沉默着不说话。
上大夫散宜生见姬昌不高兴,便询问他原因。
姬昌却说自己不是不高兴,这个台建得非常好,但台下缺少一个沼池,有失 水火既济,阴阳谐合 之意。但要是在开凿池塘,恐怕又要劳民伤财,因此才不高兴。
散宜生一听,觉得这种小事,不值得忧心,灵台工程这样的浩大,只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只是挖一个池塘,没有什么难的,于是传姬昌之意,在灵台下再掘一池塘,以应 水火既济 之意。
众民工听说之后,都说小小池塘,立即可成,于是,众人七手八脚,挖坑运土,姬昌站在灵台上观看,自己如此得民心,自然是十分的高兴。
民工在挖池塘的时候,挖出了一副猿骨,四处抛弃,姬昌看见之后立即命人将猿骨殓在一处,用棺椁盛了,埋在别处高坡。
人们听说了姬昌的行为,认为姬昌是仁德的父母,古代的圣贤也不过如此了,于是对姬昌便更加忠诚了。
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
姜太公,即吕尚(史称太公望;史书皆称吕尚、吕望;俗称姜太公、姜子牙),为炎帝之后本为姜姓,因其先祖伯夷为尧帝四岳,在舜帝时为秩宗,典朕三礼,佐 大禹平水土功劳很大,为禹帝的股肱重臣,受封为吕侯,封地为吕国,为吕氏始祖,后世从其封姓(根据先秦及之前胙土命氏男子称氏的规定),故曰吕尚。享齐国 祀者必吕氏,故史记云:盖太公之卒百有余年子丁公吕伋立;二十六年康公卒,吕氏遂绝其祀。
相传姜尚的先世为贵族,姜子牙家道中落,至 姜尚时已沦为贫民。为维持生计,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 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
当时,正是东方大国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殷纣王 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腐败,社会黑暗,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 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 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伺机出山。
姜尚的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直钩,不用诱饵之食,钓竿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 姜尚钓鱼,愿者上钩。
有一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 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 姜尚说: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