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抑商”是好是坏?古代中国“重农抑商”会带来哪些问题?“重农抑商”是好是坏?古代中国“重农抑商”会带来哪些问题?

“重农抑商”是好是坏?古代中国“重农抑商”会带来哪些问题?

今天的社论是为大家准备的:中国古代“重农抑商”会带来什么问题?有兴趣的朋友,请过来看看!

维持一个国家的运转需要财政支持。

显然,商业可以带来社会繁荣。

虽然在古代没有经济学,但经济规律是存在的,古人不能不看到发展商业的好处。随着商业的发展和税源的丰富,为什么中国的朝代拒绝这样的好处?

01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文明,税收非常稳定。只要没有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这个王朝就会顺利延续。

任何王朝都灭亡了。只要前一个王朝的金融体系得以恢复,繁荣就会继续创造。

在农业地区,税收成本非常低,可以聚集的财富总量也非常大。

但这样一个金融体系有一个无法突破的困境。

农耕文明的财富的特点是太多的刚性和太少的灵活性。毕竟,吃饭取决于天气,而土地上的产出是相对固定的,这就形成了中国历史的一系列特征。

首先,中国王朝的财政是一种“量入为出”。

财富的总量是如此之大——有如此多的土地,如此多的土地产出,以及如此多的人能够支撑它。无论是按人均还是按土地产量征税,变化都不会太大。

因此,与一个时代相对应的帝国政府的职能只能是这么多,有多少钱才能做这么多事情,这与古代西方商业社会的财政原则是不同的。

西方商业社会可以“量入为出”,按需收费。

为什么?因为商业和外国战争,他们可以完全收回在市场和战场上花费的钱,而且他们的财务状况非常灵活。

如果没有巨额商业利润的诱惑,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出海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可以理解为什么古代中国文明没有向海外扩张的动机。

不管这个王朝有多强大,财政收入也是它的限制因素。有了这根线,风筝就飞不远了。

中国人的年收入是有限的,外国战争的收入也是不稳定的。因此,对外扩张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也许这个王朝会灭亡。例如,隋炀帝没有改变高句丽的性格,最终毁灭了他的国家。

因为有这么多钱,目的已经提前决定了。因此,虽然皇帝拥有最高的权力,但实际上,它在空之间并没有那么大,可以任意操作。就连皇帝也依赖菜肴。

02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也带来了一个问题。

量入为出、少缴税的金融体系在处理帝国的日常事务上没有问题。然而,当危机来临时,需要大幅增加政府开支时,我们该怎么办?

这场危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因素正在悄悄增长,耗尽了财政资源。

例如,明太祖朱元璋非常关心他的子孙。他可以从政府那里拿到薪水,而不必一辈子做任何工作。起初,这个大家庭能从国家财政中吃多少?所以这不是一个大问题。然而,200到300年后,问题变得严重了。

根据徐光启的计算,明朝皇室的人口每30年翻一番,从朱元璋时期的58人到永乐时期的127人,到嘉靖32年的19611人,再到万历时期的8万多人。到明朝末年,有100多万人。

皇室也没有钱。

事实上,到清末,清朝八旗子弟的硬核作物已经成为清朝的一个严重的财政负担。

当然,“量入为出”的国家财政负担不起。

另一种危机是外部危机,如北方游牧民族的袭击,这将需要大幅增加军费开支。

钱从哪里来?这也超出了农业国家严格的财政负担。宋朝和明朝的灭亡都可以找到这种财政原因。

03

你说什么?解决办法之一是找到一个灵活的税收来源。既然土地生产是刚性的,什么是弹性的?

在农业社会中,最大的灵活收入是所谓的暴利资源商品,主要指盐和铁,然后是上瘾的商品,如茶。

从历史上看,这些商品完全归国家所有,因为它们提供了财政灵活性。

然而,这种商品也有一个问题。让我们把它交给政府吧。效率太低,收入有限。让我们把它交给私营企业,然后政府征税。效率提高了,但危险也大大增加了。

毕竟,谁控制了这些暴利资源,谁就能轻松获得巨额收入。

拥有巨额收入的个人可能成为政府或强大力量的威胁,造成社会失衡,加剧社会冲突,如晚清盐商。

因此,这个解决方案也是不可靠的。

富有的盐商曾强迫皇帝派遣的钦差大臣调查偷税漏税致死。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僵化的税收是一个基本的困境,我们应该向西方学习,发展商业,而不是像中国古代政府那样愚蠢,几千年来“重农抑商”,使其财政灵活性如此之小,以至于在危机来临时没有钱花。这不是自找的吗?

问题没那么简单。将商业引入广阔的中国将会有两个影响:一个是积极的,一个是消极的。

第一个效果是,如果社会管理能力没有提升,比如引入代议制,建立强大的远洋舰队等。,商业税收根本不会被征收——如果商人不能参与政治,他们就不敢创造财富;没有船队的保护,商人不敢冒险扩大海外贸易。

英国的海上贸易支持海军,强大的海军保护英国商人的海外贸易。

第二个影响是,如果这一套能力建设已经完成,并且可以征收营业税,那么社会结构已经完全改变。

让我们想想,这一定是件好事吗?或者,更准确地说,在古代社会条件下,这一定是件好事吗?不一定。

商业社会本质上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网络和不断扩张的秩序。这句话很重要。

这是一个网络,所以它不能独自生活。商业社会的兴衰取决于它的周围环境和它在网络中的地位。一旦网络发生变化,商业社会的生活条件也会随之改变。

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扩张秩序,这意味着一个商业社会要么在扩张,要么在萎缩,很难保持稳定。

在古代人类历史的商业社会中,当它发展起来的时候,它就像燃烧的食用油;当它衰落的时候,它就像一座倒塌的建筑,文明的稳定性非常差。

你看,丝绸之路上那些曾经发达的绿洲国家,像楼兰这样著名的古老国家,现在已经灭绝了。

另一个例子是我国著名的商业城市,如扬州,它曾经在运河的商业网络中繁荣发展,但当运河衰落时,扬州的衰落已成定局。

事实上,西方文明也是如此。罗马帝国的内部商业非常发达,但一旦崩溃,就很难复兴。

几年前,许多人都看过著名的纪录片《大国的崛起》,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西方大国的崛起,就像接力赛一样,在一个国家崛起后衰落之后,永远不会复苏?——曾经统治地球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以及曾经拥有世界半数以上商船的荷兰,充其量都是些小而美丽的国家,与它们的全盛时期不一样。

因为导航和商业是复杂的合作体,人们之间形成合作关系通常需要很长时间。

一旦这种复杂的合作关系被强大的力量如战争所摧毁,它几乎不可能在原地重建,因为很难保证原来复杂的条件能够恢复,从而帝国将会分崩离析并在历史上消失。

西班牙无敌舰队被击败后,西班牙再也没有崛起。

让我们再来看看中国。虽然农业经济似乎有各种缺陷,例如,如上所述,财政灵活性很差。但它结构简单,生命力极强。

在前一个王朝灭亡后,只要新王朝把土地分配给小农家庭,经济和社会结构就会很快得到重建和恢复,从而复兴帝国。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中国在世界所有文明中具有最好的历史连续性。不管什么样的混乱,它总会再次复活。

04

也正因为中国历代都使用了农业经济的金融体系,所以强调农业和压制商业自然成了帝王们最理性的选择——我的目标是延续帝国,而不是发展威胁我创新统治的商业经济。

然而,结果是中国社会已经内化了。

什么意思?这是因为中国人对这种金融体系非常在行,他们不想使用其他体系。这使他们完全无法发展农业文明以外的经济和技术。

中国农民千年不变的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最终将实现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再到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

然而,一旦一个文明被内化,它就无法独自突破这一困境。没有外来的影响,中国的封建帝制将继续存在。

通过农业经济的金融体系,我们也明白了为什么汉武帝最终只重视儒家思想,而后世也选择儒家思想作为社会指导思想——儒家思想,其中之一就是重农抑商。

因此,并不是因为我们信奉儒家思想,社会才非常重视农业和对商业的压制,而是因为我们选择了这样一种金融体系,我们选择了强调农业和压制商业的思想,我们也选择了儒家思想。

没有儒家思想,也将有其他学校提供这样的想法。帝国需要这样的想法,而不是儒家思想。恰好儒家思想提供了这样一套完整的意识形态解决方案。

是历史选择了儒学,而不是儒学选择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