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前的时代为什么叫春秋?“春秋”是谁起的名?战国之前的时代为什么叫春秋?“春秋”是谁起的名?

战国之前的时代为什么叫春秋?“春秋”是谁起的名?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春秋”是怎么来的?欢迎关注哦。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是重要的一个年代,甚至可以说,那一时代奠定了我国整个封建时期的基础。

  中国人最熟悉的地图之一

  东周时期的后半部“战国时代”很容易理解,七个强国以战争的模式霸占了那时的舞台,但是,东周的前半段为何叫“春秋”?

  用“春秋”来表达这个时代,最早起源于“春秋”这个词代表的一个意义。

  “写史”是东周时期各国特别注重的,但在具体实施细节上,又各有小差别。

  鲁国在命名上就和其它诸侯国略有不同,是按春、夏、秋、冬来记事。

  所以,鲁国的史书上经常出现的字眼是。

  XX年春,齐国来打我。

  XX年秋,齐王XX死了。

  XX年冬,齐王X继位了。

  齐国来打我

  这是因为,受季节影响,在古代社会,春天和秋天是最容易出事儿的季节,国与国之前的征伐都是选在春、秋进行的。

  春天攻打敌国,可以干扰敌国播种粮食的进程,所以,粮食已经储备好的国家通常在春天发动对敌战争。

  那么粮食不多的国家呢,秋天正好是抢粮食的季节,于是,秋天打人家。

  至于夏天和冬天,一个太热、一个太冷,两边都遭罪,除非特殊情况,两家都心照不宣,极少用兵。

  这个词的意义也来源于此

  除了战争,所有的重要仪式,比如祭祀、新王继位、国与国会盟、谈判等,都选在春、秋两季。

  因为“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礼、乐都需要大型户外场所,大热天和大冷天自然不适宜,所以,冬天和夏天都窝在家里读书,春秋则要演习礼、乐,祭祀和继位等都是礼、乐的延伸,自然都发生在春或秋。

  所以,读古代史书,就会发现,不管哪个国家,夏天和冬天发生的大事都少。

  古代,战争也冬眠

  这种情况,就突显出“春”和“秋”的重要性,于是,鲁国史官就用《春秋》来给自己国家史书命名。

  但这个并不是让“春秋”成为东周前半部历史的特称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孔子。

  孔子是鲁国人嘛,自然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很在意,就重新整理了鲁国的历史。

  一个《春秋V2.0》面世了,这部春秋随后成了儒家经书其一。

  孔子像很好认,看牙~~

  孔子作为儒家圣人,是后世所有文人的“神”,而给历史时代命名又恰好是文人们的任务,信徒什么事儿都喜欢往自己的神身上揽。

  其中有一个文人发现,《春秋》记载的时间段是“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年-前481年),恰好与“平王东迁”和“三家分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时间段较为吻合。

  这个文人眼神一亮,就把这一时代起了个名“春秋”,这个命名规则迅速在文人朋友圈中传播,得到其他文人的认可,“春秋战国”这个表达时代的极具经典的名称就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