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的《中国札记》写了什么?明朝人的日常生活介绍!利玛窦的《中国札记》写了什么?明朝人的日常生活介绍!

利玛窦的《中国札记》写了什么?明朝人的日常生活介绍!

今天,边肖为您介绍了明朝人的日常生活!我希望它能帮助你。

1582年8月,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澳门登陆,明朝时来到中国。在接下来的20年里,他走遍了大江南北,对中国的民族和习俗有着广泛的了解。利玛窦从南方、澳门到肇庆、韶州、南昌和南京,最后到达北京,在那里他遇到了万历皇帝并去世。在晚年,利玛窦写了大量的信,用意大利语向其他传教士介绍中国,告诉欧洲人这个古老的国家。这些文献后来被另一位传教士金妮亭编纂,并被命名为“基督教中国探险史”,通常被称为“中国笔记”。

利玛窦作为一个外国人,忠实地记录了他在明代的所见所闻。通过这本读书笔记,我们可以了解一些明朝人的日常生活。读完之后,你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吗:如果你能回到明朝,你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吗?

利玛窦与徐光启

明朝人非常重视繁文缛节,所以他们在这上面花了很多精力,导致私人时间有限和空。日常生活主要是忙于各种社交。

中国古代被称为“礼仪之邦”。当一个外国人来到这个神秘的国家,他一定会被当地人的礼仪所吸引。对于明朝人来说,礼仪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到了令人生厌的程度。甚至连外国人利玛窦(Matteo Ricci)也惊呼道:“他们太有礼貌了,真的浪费了大部分时间。”

明朝人穿大袖口的衣服,见面时互相行礼。双方把手放在袖子里,然后相互弯腰鞠躬,同时低声重复说“请”以示尊重。如果是第一次见面或久别重逢,那么除了鞠躬之外,还必须向地面磕头。被鞠躬的人通常是长者或上级,他们会微微向前弯腰或点头回答。因此,对于古人的生活方式,鞠躬和鞠躬是每天必须做的事情。所谓的“晨昏”,这种礼节占据了大多数人的时间。如果你真的渴望古老的生活方式,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来完成繁文缛节。

古代人之间的交流非常注重礼仪。如果亲戚朋友来拜访,那么在他离开后,接待家庭必须准备回访。即使没有什么急事,他们也必须抽烟才能去对方家,否则会被视为失礼。在拜访之前,你必须派一个门房到对方家,展示一个写有你的名字和一些问候的告别帖,这样对方就能提前做好接待工作。对古人来说,整天呆在家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几乎每天都有回访的社会义务,要么去朋友家吃饭,要么去老板家喝茶,以便建立人际关系。如果你连续两天不出门,人们会认为你病了,然后来看你。当然,你不能每次都亲自来。你必须带些礼物来表达你的敬意。

因此,古人说“惩罚不如医生,礼貌不如庶人”。对于穷人来说,如果没有经济实力来支撑繁文缛节,他们将失去进入上层社会的机会,他们只能一辈子像动物一样种田——古人的生活并不好。

社交礼仪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

明代餐桌上的饮食文化。荣誉和劣势的等级无处不在,主要是喝酒,以吃饭为辅,一天可能有七八顿饭。

当我们阅读《水浒传》时,我们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好像古人一天要吃七八顿饭。例如,在第38章中,宋江在复印室用差拨吃饭,差拨提醒他送一份人情给节级,但宋江不同意;在那之后,节日水平真的来要求它。争执过后,宋江才得知这个节日的级别是戴宗,于是他们进入江州市,在一家临街的酒楼吃饭。他们喝酒的时候,又遇到了李悝·杰,三个人坐在一起喝酒。宴会结束后,李悝jy去赌博,宋江邀请他到阳江边的琵琶亭酒店再喝一杯。之后,因为宋江对吃鱼很感兴趣,李悝就下楼和张顺赌了一把。宋江见李悝jy输了,急忙向那两个人求情,大家都上楼重新坐下。晚上,张顺给了宋江两条鲤鱼。宋江回城后,一尾给了关英,一尾留给他吃。结果,四个人甚至站了起来,伤了他的胃。一共有楼下,宋江一天至少吃了五顿饭!

那么古人真的吃得太多了,以至于他们一天不得不吃三顿饭以上吗?利玛窦的《中国笔记》也解释说,饮酒是古人的主要餐桌文化,但饮食是次要的。

明朝人的宴会更像鸡尾酒会,几乎每天都在富裕家庭举行,因为明朝人认为宴会是友谊的最高形式。客人来到门口后,主人会带他们到前厅敬茶,双方会互相问候几句,然后进入餐厅坐下。用餐前,主人会拿起一个碗,装满酒,然后从餐厅走到院子里,把酒洒在朝南的地上,以示对天堂的尊重。之后,他向每一位客人鞠躬,请他坐下,并命令他的仆人倒酒。主人双手举起酒杯,然后慢慢放下,邀请大家一起喝酒。古人过去常喝的杯子很小,但他们不是一口气喝完,而是一口气喝完,在喝完一小杯之前重复四五次。之后,仆人们上菜。每个人都举起筷子,咬了一口后放下,示意仆人们继续倒酒。利玛窦说:“吃和喝的仪式重复了一次又一次,但是喝比吃需要更多的时间。”

在了解了古代人的饮食过程之后,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吃得这么久,吃得这么频繁。

明朝人有很强的宗法观念,非常重视孝道,规定同姓的人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也不能结婚。

自西周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宗法社会,“天下之家”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明代各种道德书籍都强调孝道,要求子女服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每个家庭都有严格的规定:孩子必须在长辈面前侧身而坐,学生和老师也是如此。

明朝的人通常结婚较早,但是他们的孩子的婚姻是由他们的父母安排的,并且他们有时在没有双方同意的情况下被咨询。婚姻关注的是正确的家庭,考虑到家庭或财产,一个男人的妻子必须有和他相似的家庭背景。在富裕的家庭里,男人只能娶父母指定的妻子,但他们也可以自由选择纳妾。只有当你想要钱的时候,你才可以在任何时候花100块钱从这个贫穷的家庭里买一个小妻子。因为纳妾是男人的自由选择,而且选择的标准一般都是女性,所以明朝很多人不爱他们的妻子,而是更喜欢纳妾。然而,在长辈和礼仪的约束下,他们不能随意改变妻妾的身份,甚至万历皇帝也无能为力。

在古代,中国人有另一个必须严格遵守的重要的婚姻原则,即同姓的人不允许结婚,尽管他们不一定有血缘关系。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相信“同姓之人不生于同一个氏族”的说法。有趣的是,这并不是出于血缘关系的考虑,因为很多人仍然将子女的母系亲属称为配偶,这在明代并不罕见。

古人的日常生活以礼仪和法律为中心,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美好

我们的当地人经常美化古代,因为他们对古代缺乏了解。许多人追求汉服之美,向往大明文明礼貌的国家。这种偏爱古典主义的审美倾向是可以理解的,但历史的真相应该得到澄清。

鲁迅在《老调重弹》中说:“中国文化是为主人服务的文化,它是用许多人的痛苦来交换的。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任何赞美中国文化的人都只是成为大师的一部分。”虽然这太激进了,但也是事实。任何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古代中国自称是一个礼仪之邦,但它也说“礼仪不逊于庶人”;尽管汉服很美,但大多数人只穿破烂的布衬衫;上层社会的士大夫向外国人炫耀他们的象棋和书法,但他们无法掩盖中国大多数人是文盲的事实。

从鞠躬和鞠躬到等级森严的酒文化,所有这些都显示了中国文化中的糟粕——那就是让人们谦逊,让人们站得更高。

古代社会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美丽。人们被祖先的礼仪弄得头晕目眩,忙于各种无聊的社交活动,被没有任何个人的宗法社会所压缩。如果你回到明朝,你不仅不能打手机和玩游戏,甚至会有当你睡懒觉时忽视礼节和不服从长辈的嫌疑。珍惜现在,活在现在,活好每一天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