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之行篡孙膑兵法之行篡

孙膑兵法之行篡

  行篡·第十一

  作者: 孙膑

  出自————《 孙膑兵法 》《中卷》

  出自————《 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

  原文:

   行篡(一)

   孙子曰: 用兵移民之道,权衡也 (二) 。权衡,所以篡贤取良也。阴阳,所以聚众合敌也 (三) 。正衡再纍……既忠,是谓不穷。称乡县衡 (四) ,虽 (五) 其宜也。私公之财壹也。

  夫民有不足于寿而有余于货者 (六) ,有不足于货而有余于寿者 (七) ,唯明王、圣人知之,故能留之。死者不毒 (八) ,夺者不愠 (九) 。此无穷……民皆尽力,近者弗 (十) 则远者无能。货多则辨 (十一) ,辨则民不德其上。货少则□,□则天下以为尊。

  然则为民赇也,吾所以为赇也 (十二) ,此兵之久也。用兵之……

  译文:

   孙膑说: 动用民力去作战的问题,必须仔细斟酌。斟酌的目的是为了真正选拔出有德有才的人。运用阴阳变化配合的规律,是为了聚集民众的力量去对敌。要充分考虑一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才能恰当地使用那里的民力。私人和公有的财物要统一安排使用。

  民众之中,有的人财物很多却贪生怕死,有的财物少却不怕死。只有明智的君王和贤明的人,才能正确处理,适当动用民力,使得牺牲生命的人不怨恨,被征用财物的人也不生气。..百姓都会尽自己的力量。如果亲近的人不肯尽力,那就不可能让别人尽力了。如果征用财物过多,就会伤害民众,从而导致民众对君王不满。征用财物少..君主就会得到全国的拥护。

  应该让百姓积累财物。我主张让百姓积累财物,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长时间用兵作战..

  注释:

   (一)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篡借为选。下文[篡贤取良]即[选贤取良]。

   (二) 此句意谓:用兵和使民,如同用天平称东西一样。

   (三) 聚众,集结兵力。合敌,同敌人交战。

   (四) 称,举。乡,同向。县,同悬。衡,天平。称向,定方向。悬衡,衡量轻重利弊。

   (五) 虽,疑借为唯。

   (六) 指富有而贪生的人。

   (七) 指因贫困而轻生的人。

   (八) 毒,痛恨。

   (九) 愠(yun韵),抱怨。

   (十) 弗字下疑脱漏一宇。

   (十一) 辨,疑借为便,安逸。

   (十二) 赇,此处疑指积聚财富。

  孙膑兵法之行篡读后感

  行篡,篡是取得意思。打仗,既是财力民力的巨大消耗,也是财力民力的巨大利用。如果能够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使一切消耗都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那么这种巨大的消耗就是巨大的利用,这种[取]就是[给]。孙膑认为只有真正的明主圣人知道这个道理。

  就是说消耗与利用,取与给之间的道理很微妙,有一个正确权衡的问题,如同用秤称量东西一样,稍有偏颇不平都不行。例如增加税收,积累财富,即使你是为了富国强兵,但是过了头,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人民心理也不会平衡;反之,如果这个问题处理得当,恰到好处,人民就会死而无所遗恨,出钱而无所抱怨,所谓[死者不毒、夺者不愠]。

  所以,权衡这杆秤并无以某人意志为转移的法定标准,称不称得公平,也不是作某个人说了算。这杆秤在人民的心中。人民心中永远有一杆最公平最准确的秤。正确的权衡标准和方法,要到人民心中去寻找,把人民心中这杆秤称平了,事情就好办,否则就难办,至少如孙膑所说,难以持久的好办。

  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从根本上讲应该是一致的。人民完全能够掂量跟前的得失和长久利害的关系。老实说,古今中外历史上,真正能够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的,只有人民。谋取眼前利益,暴发景富的绝不是人民,而是损害人民的人他们常常把人民的财富据为己有,贪污腐化,满足其眼前利益,这样既断送了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也断送了自己的长远利益。任何个人的长远利益都只有同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就是说,任何个人,如果同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无论是长远的还是眼前的—一—发生了矛盾、冲突,那末这种利益在实质上是危险的。

  不信,请拭目以待。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