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忌问垒·第四
作者: 孙膑
出自————《 孙膑兵法 》《上卷》
出自————《 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
原文:
陈忌问垒(一)
田忌问孙子曰: [吾卒……不禁,为之奈何?]
孙子曰: [明将之问也。此者人之所过而不急也。此□之所以疾……志也。]
田忌曰: [可得闻乎?]
曰: [可。用此者,所以应猝窘处隘塞死地之中也 (二) 。是吾所以取庞涓 而擒太子申也 (三) 。]
田忌曰: [善。事已往而形不见。]
孙子日: [蒺藜者,所以当沟池也 (四) 。车者,所以当垒[也]。□□[者],所以当堞 (五) 也。发 (六) 者,所以当埤堄也 (七) 。长兵次之,所以救其隋也 (八) 。鏦 (九) 次之者,所以为长兵□也。短兵次之者,所以难其归而檄其衰也 (十) 。弩次之者,所以当投机也 (十一) 。中央无人,故盈之以……卒已定,乃具其法。制曰:以弩次蒺藜,然后以其法射之。垒上弩戟分 (十二) 。法曰:见使{世木}来言而动……去守五里置候 (十三) ,令相见也。高则方之,下则圆之 (十四) 。夜则举鼓,昼则举旗。]
***
……田忌问孙子曰: [子言晋邦 (十五) 之将荀息 (十六) 、孙轸 (十七) 之于兵也,未……
(十八)
……无以军恐不守。]
忌子曰: [善。]
田忌问孙子曰: [子言晋邦之将荀息、孙[轸]……
……也,劲将之阵也。]
孙子曰: [士卒……
……田忌曰: [善。独行之将也。…… ……言而后中。]
田忌请问 ……
……人。]田忌请问兵情奈何?……
……见弗取。]
田忌服问孙 ……
……橐□□□焉。]
孙子曰: [兵之……
……应之。]
孙子曰: [伍……
…… 孙子曰: ……
……见之。]孙子……
……以也。]孙……
……将战书柧 (十九) ,所以哀正也。诛□规旗,所以严后也。善为阵者,必□□贤……
……明之吴越,言之于齐。曰知孙氏之道者,必合于天地。孙氏者 (二十) ……
……求其道,国故长久。]孙子……
……问知道奈何。]孙子……
……而先知胜不胜之谓知道。□战而知其所……所以知敌,所以曰智,故兵无……
译文:
田忌问孙膑: [我们的部队(突遇敌人,难以制其进攻,)该怎么处理呢?]
孙膑回答说: [这是聪明的将领提的问题。这是一个人们常常忽略而不看重的问题。..]
田忌说: [您能讲给我听吗?]
孙膑说: [可以。这个办法可以在突然陷入困境,或者进入地形不利的地境时使用。也是我用以战胜庞涓并活捉魏太子中的战法。]田忌说:[太好了!但可惜事情已经过去,当时的情景已看不见了。]
孙膑说: [当时,我用蒺藜布阵,起壕沟的作用。用战车布阵,当作壁垒。..当作矮墙。用盾牌当作城头带洞的矮墙,既可防御,又可往外射箭。后面部署用长兵器的部队,作为紧急救援部队。长兵器部队后面部署使用小矛的部队,用以支持用长兵器的部队。而使用短兵器的部队,则用来断敌军后路,截击疲困的敌军。弓弩兵发挥抛石机的作用。阵地中央没有军兵,因此布满..一切就这样部署完成,完全符合兵法要求。兵法上说:‘把弓弩兵部署在蒺藜后面,然后按要求射击敌军。堡垒中,弓弩兵和用戟的兵各占一半。’兵法又说:‘要等派出去的侦察人员回来报告敌情后方可出击..要在离守卫阵地五呈远的地方设置了望哨,要让了望哨和守卫阵地相互看得见。如果是在高处,就设置方形了望台;如在低处,则设置圆形了望台。夜间用鼓声联络,白天举旗联络。’]
注释:
(一)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陈忌即田忌,陈、田二字古代音近通用。
(二) 应猝,应付突然发生的事变。这句的意思可能是说:这种方法是用来应付处于隘塞死地之中的紧急情况的。
(三) [庞]下所缺之字当为[子]或[涓]字。太子申,魏惠王的长子,参看《擒庞涓》注(三十)。
(四) 蒺藜,古代用木或金属制成的带刺的障碍物,布在地面以阻碍敌军前进。因与蒺藜果实形似,故名蒺藜。池,护城河。此句意谓蒺藜的作用相当于沟池。
(五) 堞(die碟),城墙上的矮墙。
(六) 发,疑借为瞂(fa伐),即盾。
(七) 埤堄(bini闭逆),城墙上有孔的矮墙。意谓瞂的作用相当于埤堄。
(八) 隋,疑借为隳(hui灰),危也。
(九) 鏦(cong葱),小矛。
(十) 徼,通[邀],截击。衰,疲惫。意谓截断敌军的归路,阻击疲惫的敌人。
(十一) 投机,抛石机。意谓弩的作用相当于抛石机。
(十二) 分,半。意谓壁垒上弩和戟各占一半。
(十三) 候,即斥候。意谓距守望之处五里设置哨所。
(十四) 方和圆疑指哨所的外形。
(十五) 晋邦,晋国。
(十六) 荀息,春秋时晋国名将。
(十七) 孙轸(zhen诊),《汉书·艺文志》兵形势家有《孙轸》五篇、图二卷。疑孙轸即先轸,春秋时晋国名将。
(十八) 自此以下各简,字体与本篇前面的简文相似,其中有的简似不属于本篇,但由于残缺过甚,不能单独成篇,姑附于此。
(十九) 柧,或作觚(gu姑),古人在上面写字用的多棱的木条。
(二十) 这里大概是把 孙武 、孙膑的军事理论作为一家的学说看待。[明之吴越],是说孙武运用此种军事理论于吴越。[言之于齐],是说孙膑以此种军事理论言之于齐威王。由于兼包两个孙子而言,所以称[孙氏],不称[孙子]。
战国中期的杰出军事家孙膑
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两个前后相差一百多年而出自一个家族的伟大军事家——孙武和孙膑,史书上都称为孙子。因孙武主要军事活动在吴,故称吴孙子,孙膑主要军事活动在齐,称齐孙子。他们驰骋疆场,叱咤风云,在各自的舞台上导演了威武雄壮的时代活剧。其家世生平散见于许多史书中。司马迁《史记》中为他们写有传记,是关于孙膑的记载最早最全面的文字,后来的一些记述大都本源于此。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史记》中说他出生在阿鄄之间,阿位于今阳谷城东北50里,遗址在今阳谷县阿城镇西北6里处。现代人编写的《辞海》《中国历代名人辞典》以及一些文史读物都直写其为阳谷人。他生死年代不可考,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320年,与商鞅、孟子同时。他是战国中期兵家的代表人物。他的事迹被后人编成小说、评书、戏剧,孙庞斗智的故事世世代代广泛流传于民间。
相传,孙膑早年曾和魏国人庞涓一起拜自号鬼谷子的王栩先生为师学习兵法,二人并结为兄弟。孙膑为人忠厚诚实,庞涓则生性狡黠妒忌。后来,庞涓在魏国做了将军,孙膑仍旧跟从老师学习,精通了孙武兵法。庞涓知道孙膑的学识才能远在自己之上,如果他学成后回到齐国,对魏国以及自己的前途都是不利的。并且当年庞涓曾答应孙膑,自己一旦得意,就推荐他一块做事。因此,庞涓就暗地里派人去把孙膑请到魏国来,推荐给魏惠王。孙膑来到魏国以后,庞涓又唯恐他声名地位超过自已,便借故诬陷孙膑犯法,用刑断其两足(膑,即刖刑,去除膝盖骨),还在他的脸上刺了字,将他软禁起来。孙膑在惨遭迫害、处境十分艰险的情况下,忍辱负屈,假装疯颠,麻痹了庞涓对他的监视。后来,齐国使者来到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孙膑设法偷偷地会见了齐使,诉说了自己在魏国的遭遇和要求。齐使听了孙膑的谈吐,知道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就秘密地把他藏在车中,带回齐国。
孙膑回到齐国,很快见到了齐国大将田忌。田忌非常赏识孙膑的才学,就把他留在自己门下,以上宾相待。
当时,齐威王和田忌都很喜欢赛马赌输赢。一次,孙膑去看赛马,田忌赛3场输了3场,孙膑发现,双方的马有上、中、下三等,对等之间足力相差并不太远。等到下次比赛时,孙膑让田忌以上马对威王的中马,以中马对威王的下马,以下马对威王的上马。结果,用1局的劣势换来两局的优势,1负2胜,赢得齐王千金。齐威王非常惊奇,问田忌是怎么取胜的,田忌乘机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听了,认为孙膑有过人的才智,非常高兴地召见他,同他谈起兵法,并且拜他为军师,更加敬重他。
齐威王时期(公元前356年——前320年在位)是齐国继春秋时桓公称霸之后又一个强盛时期。他善于纳谏,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任用贤才,进行了一些社会和政治改革。他封即墨大夫烹阿大夫,赏善罚过,整顿吏治。他收罗了一批有才干的人,如淳于髡是齐国优秀的外交人才,邹忌可称良相,还集中了各地的文人学士,一时称[稷下之学]。孙膑正是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登上了历史舞台。为了对抗魏国的威胁和争夺土地,孙膑指挥了许多次战斗,其中最著名的是[批亢捣虚][围魏救赵]和[减灶诱敌][马陵设伏]两次战役。
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将军庞涓带兵8万攻打赵国,包围了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赵国向盟友齐国请求救援。前353年,齐威王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采取了孙膑的[批亢捣虚]的建议,撇开强点,攻击弱点,即乘魏国精兵在外围攻邯郸而国内都城防务空虚的时候,引兵去攻打魏都大梁,追使魏军回师自救,这样自己不必长途远袭邯郸,却既可以解救邯郸之围,又可以调动魏军,使其疲于奔走,陷敌于被动,从而选择有利时机来消灭他们,收到[避实就虚]、[避其强静,击其倦劳]之功。当魏军回救大梁走到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时,碰上了早已等在那里的齐军。齐军士气旺盛,又是以逸待劳,两军交锋,很快就把魏军打得大败。庞涓带领残兵败将,逃回大梁(据出土汉简《孙膑兵法》记载,庞涓在桂陵之战中曾被擒)。魏与赵议和,归还了邯郸。
桂陵之战十多年后,即公元前342年,魏国又派庞涓率车进攻韩国。韩国向齐求救。齐威王听取孙膑的意见,等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苦战,魏国实力大大削弱,韩国也不能再支持下去而再次向齐求救的时候,于前341年派出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统率大军前去救援。
这次战役,齐军按照孙膑的计策,仍采取攻其必救以救所围的策略,不直接去解韩国的围困,而把进攻的矛头指向魏都大梁。庞涓闻之,急忙回兵。深知魏军情况和庞涓个性心理的孙膑对田忌说:[魏军一向自恃强悍骁勇,轻视齐国,认为齐军怯懦,不敢同他们决战。我们就要利用他们的这种错觉,因势利导,麻痹敌人,引诱魏军中计。现在魏军轻兵冒进,急于求战。我军可以装出胆小怯战的样子,采用退兵减灶办法,掉头东撤,逐日减少宿营地军灶的数目,开始造10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二天减为5万人用的灶,第三天减为3万人用的灶。]田忌依计而行。
庞涓带领大军,兼程回国,恨不得一下子吃掉齐军。不料齐军东撤,便下令轻装急进,紧紧追赶。一连追了3天,庞涓发现齐军的锅灶天天在减少,便以为齐军士气低落,逃亡严重,不由得大为高兴,对部下说:[我早就知道齐军害怕我们。你们看,只3天的功夫,齐兵就少了一半多。]便丢下步兵,只带领轻骑精锐部队,日夜兼程,穷追不放。就这样,魏军被孙膑诱到马陵(在今河南范县城西南十五六里,属今山东莘县)。马陵这个地方,道路狭窄,回旋多歧,旁多阻隘,树多林密,地势险要,是埋伏歼敌的好战场。于是孙膑命令土兵伐木堵路,留下一棵大树削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让齐军在隐蔽的地方扎下营盘,又挑选万名弓箭手在道路两旁埋伏下来,约好晚上看见火光一闪就一齐发射。夜色降临,魏军来到马陵,见道路阻塞,道旁一棵大树,白木显露,隐约如有字样,庞涓叫人点来火把上前照看,大吃一惊,知道中计。这时齐国伏兵万箭齐发,魏军猝不及防,顿时乱成一团,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庞涓自知智穷力竭,失败已成定局,只得拔出佩剑,长叹一声说:[想不到今天倒成就了孙膑这小子的名声!]说罢,就自刎而死。齐军乘胜冲杀追击,魏军后续部队也在齐军突袭下,被完全打垮,魏太子申被齐军俘获,齐军大获全胜,凯旋而归。
孙膑运筹帷幄,指挥齐军,两次打败强大的魏国,一时名扬天下,齐国国势也日益增强,威名大震,成为当时独霸一方的大国。这时,田忌继邹忌为齐相。威王要加封孙膑,孙膑不肯接受,并且请求免除了军师职务,表示愿意在齐国隐居。以后,他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专心从事军事研究,授徒讲学。他总结自已多年指挥作战的经验,写成了《孙膑兵法》一书(间有其弟子所述者),在世间也很快流传开。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孙膑兵法》共有89篇,图4卷,可惜后来失传了。自《隋书·经籍志》起此后就再无记载。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居然发现了《孙膑兵法》残简,经整理,共30篇,1万1千余字,已由文物出版社、中华书局等出版。在《孙膑兵法》[禽(擒)庞涓]和[陈忌问垒]篇中,就分别记述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情况。同时出土的竹简还有孙武写的《 孙子兵法 》以及其它先秦兵书,这就解开了由于《孙膑兵法》失传多年而造成的学术界争论关于孙武、孙膑有无其人,以及《孙子兵法》作者究竟是谁的历史之谜。
从《孙膑兵法》残简中,可以看出,孙膑继承和发展了孙武、 吴起 的军事思想,反映和总结了战国初期、中期的战争经验,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军事著作。孙膑既吸取前辈军事思想的精华,又不被它所束缚,而是从时代的实际出发,敢于在战争实践中创新,善于总结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军事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代军事思想和理论的研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围魏救赵]作为攻其必救、以逸待劳的著名战例,一直受到军事家的推崇。相传为明朝开国功臣刘基(即刘伯温)所著的兵书《百战奇略》中,将马陵之战归为[知战]([所战之地必须知之……知战地,知战日])类。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在写到[反围攻的作战计划]时,也提到过使用[围魏救赵]的办法。孙膑在桂陵、马陵两次战役里所使用的[围魏救赵]的战略战术,丰富了我国的军事宝库,是永远值得后人重视和借鉴的。
说明:
1、据《泰安府志》《兖州府志》记载,老东阿县城(今平阴县东阿镇)西南50里有孙膑营和庞涓井,孙膑营疑即孙膑生地。度其当在今阳谷阿城、张秋一带。又《寿张县志》载,在张秋东8里有庞涓井,又名琉璃井。录以备査。
2、关于桂陵、马陵所在地点,史书有多种写法,有的是多处地方都有此传说,有的实是一处地方从不同方位而言者。桂陵另有注在今河南长垣西北者。马陵则有注在今河北大名东南者,亦有注在濮城北、观城东南或鄄城东北者(此三说实即今范县城西南马陵);尚有临沂马陵说。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