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作为民国时期的王牌军校,培养了量的帅才、将才。黄埔军校狭义上来讲,是从1924年创办到1930年这段在广州黄埔区时期。至于后来校址迁到武汉、南京、成都、台湾等地属于广义上的黄埔军校。黄埔军校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所军校,将星云集。其中以一四期最为瞩目。
第一期:蒋先云、徐向前、陈赓、左权、胡宗南、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陈明仁、宋希濂、李默庵、李仙洲、贺衷寒、许继慎、黄维、桂永清、王尔琢、范汉杰、宣铁吾、宣侠父、曾扩情、俞济时、孙元良、周士第、余程万、刘戡、霍揆彰、侯镜如等;
在这帮学生中,还出了黄埔军校历史上著名的“黄埔三杰”和“文武三杰”。所谓“黄埔三杰”即蒋先云、贺衷寒、陈赓,时人称之为“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陈赓的腿”。其中蒋先云考入黄埔时是第一名,毕业时又是第一名,真正的人中龙凤,黄埔学生中公认的领袖。他是湖南早期的著名共产党人,学生运动和工作运动领袖,其入党介绍人就是毛泽东。蒋介石对蒋先云也喜欢得不得了,费尽心机想将其收为己用,甚至说过这样的话:“巫山(蒋先云的别号),将来革命成功了我就解甲归田,这帮生龙活虎的黄埔子弟只有你才能就统领得了。”能为国共两党领袖如此重视的人物,在那个时代斗战神仙府雷卫属性不作第二人想。然而蒋先云不为蒋校长所动,为革命理想而放弃了唾手可得的锦绣前程。1927年5月,时为国民革命军第11军26师77团党代表兼团长的蒋先云率部参加二期北伐,在河南临颍与奉军张学良部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5岁。
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是大革命时期军校的最后一期毕业生,将星荟萃,在整个黄埔军校史中占据极其显著的地位。其中加入中共、走上革命道路的有20多位著名将领,如刘志丹、曾中生、段德昌、何坤、伍中豪、李天柱、唐天际、张宗逊、倪志亮、袁国平、萧克、郭化若、王世英等,而在国民党军中的知名将领,如张灵甫、李弥、胡琏、刘玉章、高魁元等,也都是黄埔四期生。
1925年7月至1926年1月,分7批入校,1926年9月毕业,加上潮洲分校同时毕业的2期学生,共2654人。方鼎英任总队长。本期入伍生设1、2、3团,后转为正式生,设炮兵、工兵、政治、经理4科。
1926年5月改编为步兵军官团一团、二团两个团。部分驻扎在黄埔岛对岸鱼珠炮台和深坑一带,以后又迁到陈家祠,政治科先在沙河营房后搬迁到黄埔岛的蝴蝶岗炮台校舍。学生毕业后选派参加北伐。
1926年秋,北伐军出师获捷,北定武汉三镇,东逼苏杭宁沪,声威大震,如日中天,但前线此时也急需补充大批中下级军官。在此形势下,黄埔军校第四期学高干子弟全名录员毕业了。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138)
1 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与清朝在停泊于广州黄埔港的法国军舰“阿基米德”号上签订:黄埔条约阅读 (376)
2 黄埔军校哪一期学生最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