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布于新疆西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于新疆西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柯尔克孜族

主要分布于新疆西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也译作吉尔吉斯族,中亚的一支民族,为 吉尔吉斯斯坦 的主体民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中国 境内有超过18万柯尔克孜人(2010年),主要分布于新疆西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吉尔吉斯人原本世代居于西伯利亚南部、叶尼塞河上游的盆地,突厥语 Qırğız(中国史籍记载为黠戛斯即今天的吉尔吉斯人。柯尔克孜人最早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早期生活在天山南部及中亚等地的柯尔克孜人公元10世纪前后就皈依伊斯兰教。在 吉尔吉斯斯坦 共和国境内约4,587,430个柯尔克孜族人,与现今的在中国新疆的186,708个柯尔克孜人均信仰伊斯兰教。而生活在 中国 黑龙江的富裕县柯尔克孜人则信仰萨满教,新疆额敏因长期与厄鲁特生活因此信仰藏传佛教。 吉尔吉斯斯坦 因浩罕汗国而伊斯兰化,南部吉尔吉斯更为伊斯兰化。

  《史记》中最早记录了柯尔克孜人的情况,称为“鬲昆”。 两汉时称“坚昆”,受匈奴统治; 魏晋 南北朝 至隋代称“结骨”、“契骨”、“纥骨”、“护骨”、“居勿”等,二世纪中叶后受鲜卑和柔然统治, 北齐 、隋唐时期先后受突厥汗国、回纥统治, 唐代时根据汉语的音译通称为“黠戛斯”,也有称“纥扢斯”,后在840年灭回鹘后独立。 五代十国 、辽、宋、金时又称“纥里迄斯”,至924年被耶律阿保机的大契丹国统治。 大蒙古国和元代时称“吉利吉斯”等, 蒙古 帝国时期划入益兰州。 明朝 时称乞儿乞思,属瓦剌。 清代时按准噶尔人的称呼称其为布鲁特,至17世纪分别受到 蒙古 人的准噶尔汗国,以及 俄罗斯 帝国的排挤,渐渐迁移到天山北麓的伊塞克湖一带,即今日吉尔吉斯共和国。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朝攻灭准噶尔汗国后,吉尔吉斯人被清朝统治。后来 清朝 衰落,在1864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将伊犁河及天山一大部分割让俄国,人随地归,吉尔吉斯人从此被 俄罗斯 帝国统治。一部分因为被准噶尔裹胁叛乱被乾隆帝送交今黑龙江省富裕县,又称富裕柯尔克孜人。

  这些名称其实都是各时期各种不同的音译。乃蛮、钦察、契丹等来自哈萨克汗国的部族属于吉尔吉斯的“色尔特克勒克”(意为“外部之人”),不属于吉尔吉斯本部。

  现代汉语为表区分多对居于 中国 境内的这一民族常称“柯尔克孜族”,对居于中亚的这一群体称为“吉尔吉斯族”。

  柯尔克孜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为柯尔克孜语(吉尔吉斯语),属于突厥语族钦察语支。历史上,柯尔克孜族曾经使用过古突厥文与察合台文,目前, 吉尔吉斯斯坦 则使用以西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而 中国 新疆的柯尔克孜族则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柯尔克孜语。

  柯尔克孜族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最著名的是英雄史诗《玛纳斯》。

  柯尔克孜族的女子多穿长连衣裙,上身穿黑色小马甲,有些地方的妇女穿小竖领的白色衬衫。妇女用头巾包头,外佩饰品。男子的高顶方形帽是一大特色,多用皮子或毡子做成,又一个卷沿,两侧有护耳。男子的上衣多是圆领,绣有花边。腰间束皮带,佩有小刀。

  《唐书·回鹘传·下》附《黠戛斯》条中说:“(黠戛斯)人皆长大,白发、皙面、绿履,以黑发为不祥,黑瞳者必曰〔李〕陵苗裔也。”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卷四中也说“坚昆部非狼种”, 日本 历史学家羽田亨据此推断,黠戛斯人在唐代仍不属于突厥人种,而是属于雅利安人种,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突厥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