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回忆 1946年国民政府收复南沙群岛始末亲历者回忆 1946年国民政府收复南沙群岛始末

亲历者回忆 1946年国民政府收复南沙群岛始末

亲历者回忆 1946年国民政府收复南沙群岛始末

我在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冬参加收复南沙群岛工作,是收复南沙群岛的历史见证人狂狮兽吻。这事距今42年了李阳疯狂背古诗。以下就是我所知道的南沙群岛概况以及在1946年参加收复南沙群岛的亲身经历。

我国南海诸岛中最南的群岛

南沙群岛,自古是我国的领土,原名团沙群岛,北依我国西沙群岛,南近婆罗洲,东邻菲律宾,西望中南半岛。其中的太平岛北距榆林港550海里,东距马尼拉487海里,西南距新加坡830海里,西距西贡486海里,南沙群岛扼南海航路的要冲,是我国所属的南海诸岛中位置最南,分布最广,范围最大,包括岛屿最多的一个群岛。

水产丰富 置身于水族馆中

南沙群岛一带水产丰富,鱼、虾、海参、海龟、贝类、海藻等种类繁多而且产量很大。据榆林港的老渔民反映:我国广东、广西的渔民每年由2月至4月这渔季里去南沙群岛捕鱼三个月就可够他们一年生活开支。该处的海龟也很多,捕捉很易,尤其是在阴历近望日的几个夜晚,海龟许多游上沙滩,更易捕捉,只要把它翻过身使四脚朝天,便不会再走,等待收拾。1946年我在太平岛海滩的沙里,挖出过不少海龟蛋。在锚地海水清冽,有海底的白色沙石和珊瑚衬托,可见到深30米下海底的多种鱼类,海藻和珊瑚等,好像身在水族馆游览,美不胜收。在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间一带的鱼也很多。

鸟粪 取之不尽的天然肥料

南沙群岛一带有无数海鸥聚栖,太平岛上全岛覆盖着一层鸟粪,堆积厚度0。5 1。0米。鸟粪是一种极好的肥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有一家鸟粪公司曾在太平岛铺设轻便铁道连接至一个混凝土码头,经常派轮船去运鸟粪。对这面积仅有0。43平方公里的小小太平岛,他们肯作这样规模的投资,可想见该处鸟粪的经济价值。中业岛也是鸟粪很丰富。

蕴藏海底石油

据说南沙群岛一带海底矿藏也很丰富。菲律宾曾同美国合作在我南沙群岛东北部勘探石油,其结果虽未见公布,但消息显示有相当蕴藏量,并准备要进一步勘探和开发。近年来越南在南沙一带也有活动,除其扩张领土目的之外,可能与掠夺石油有关。为此,我国政府曾发表声明。根据一系列国外资料和专家们估计南沙群岛的石油蕴藏量是十分可观的。

南海前哨 扼两洋航运要冲

南沙群岛位于南海的南部偏东,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大陆和澳洲大陆之间的航运交通要冲,许多航线穿过中南半岛和南沙群岛间的海道,如在太平岛或中业岛上设立强功率的电台和雷达监测台,可控制舰船的活动。南沙群岛是我国防守南海的前哨,在战争期间占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

重要的气象观测站

南沙群岛是南海诸岛中位置最南者,距榆林港约550海里,岛礁遍布南海南部大部份,南海东部和南部的气象变化复杂,尤其是在夏季,每年有20 30个台风在菲律宾一带生成,又继续向西北移动,对华南和华中沿海威胁很大。如在南沙群岛设立一个良好的气象观测站,可及时掌握台风的情况,使沿海各地和船舶有充份时间作好防台准备,可大大减少沿海农作物和船舶所受台风的灾害。

千里长沙 最早的开拓者

大量历史事实和无数的证据,以及我国和国外的许多资料记载,都无可争辩地说明了我国人民是南海诸岛(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的最早的发现者和开拓者。在宋代绘制的海图中称之为 千里长沙,万里石塘 ;清朝乾隆二十年绘制的《皇清各直省分图》;嘉庆二十二年绘制的《大清一统天下图》都绘有南海诸岛。

十九世纪30年代后,南海诸岛先后被英、法、日帝国主义者所侵占。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14日敌投降后,台湾和南海诸岛全部归还我国。

收复南沙群岛的经过

接受任务 制定航行计划

1946年7月, 太康 、 太平 、 永定 、 永胜 、 永顺 、 永泰 、 永宁 、 永兴 8舰由美国远航回国,略事修整。我国政府即组织收复南沙、西沙两群岛舰队,以当时认为装备最新式的太平舰(护卫驱逐舰)为旗舰,率领 中业 (大型登陆舰), 永兴 (扫雷舰), 中建 (大型驱逐舰)等舰前往执行收复任务。任命海军上校林遵为舰队指挥官。林遵和麦士尧舰长指定我负责与航海官戴熙愉、参谋林焕章共同研究拟订航行计划,限令在1946年12月底前完成接收任务。

当时我是太平舰的少校副舰长,从1934年起在海关航标船和测量船上工作多年,对沿海航标、航道比较了解,对在大风浪中运送人员和物资上海岛也有一定经验。但南沙群岛的航海资料和航法,不论中外航路指南均无阐述,只说这里是 危险地带 。因此当我接到指挥官和舰长交带这领航重任时,心中无数。于是四出搜罗资料,后从上海海关海务处找到一张1910年法国出版的南沙群岛旧海图,但该图比例尺很小,水深点很疏,不适合航海之用。从这幅海图中,得知南沙群岛的岛礁和暗沙,大部份是由珊瑚礁构成,并多为水面下的环抱着礁湖的环礁。全区没有灯塔或任何航标。太平岛算是最大的岛,面积也不到0。5平方公里,高度只有3。3米。在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也只可在靠近7 8海里内才能看到该岛。在天水相连的辽阔南海中找它,好比 海里寻针 。太平岛四周被珊瑚礁所环绕,要登上该岛,必须经过珊瑚面航行,摸索深水航道前进,能否找到这条航道,我手头还缺乏有关资料。但当时我抱着坚强的信念: 人定胜天 , 法国人、日本人能登上太平岛,我们也一定能登上,何况我们的祖先就曾经上去过呢! 我要克服一切困难,完成收复祖国领土的光荣任务。

我认真细心研究南沙群岛的形势和周围水深,以及南海的气候、风向、海流、海浪等,分析过去沉船多在南沙群岛东北部的原因。又根据当时东北风季,南海的海流是以西南流为主这一要点,认定由西向东驶近太平岛,大致逆流航行,对控制航速以搜索太平岛和找珊瑚礁间的航道是有利的。于是决定由榆林港开出后,先向南行驶,至越南海岸的华利拉(Varella)角外,然后向东驶向太平岛。虽然这样会多航行些里程,但既有把握找到该岛而又安全。

另一方面,由上海至榆林港所经各海区的气象、潮流、航标和雷区等,也要深入研究。因为当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我国沿海的灯塔、浮标等大部份尚未恢复,有些雷区尚未经过彻底测扫,海上常有漂雷出现。同时,海上治安也较乱,华南海区海盗猖獗,对航船安全威胁很大。以上种种因素,都要在设计航线时考虑进去。经过短短半个月研究、设计和准备,制订了全部航行计划,途中舰队联系及指挥信号等,并经上级批准按照执行。

两次折回榆林港

1946年10月29日, 太平 号等四舰由上海吴淞口列队出发。沿途以信号灯,旗号或无线电话指挥和互相联系。开启雷达,加强瞭望,利用岸标,有时利用天体,勤测船位,做好海图作业,同时搜索海面物标,注意来往船只的动态,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平均航速为10节。11月2日到虎门,接收专员和工作人员上舰,11月6日由虎门续航,11月8日驶抵榆林港,在榆林港补给,与榆林和三亚海军商量无线电联络计划。

据悉日本在占领三亚和榆林期间,均设有海岸电台,在三亚港还设立机场、潜艇基地和一个极大型的远程无线电台,以指挥日本在南海和南太平洋的海军和空军。但在日本投降后,国民党的 接收大员 不仅没有很好利用或妥善保管这些战利品,反而将绝大部份设备、机械、仪器等拆散,盗卖零件,以饱私囊。我亲眼见到许多大型无线电真空管摆在三亚市场当作金鱼缸出卖。接收下来的大量贵重军用设施、通讯设备、交通工具,除了少数留给 大官 们自用之外,全部变成废品。在榆林港只有一个功率较小的海军电台可勉强与我们舰队联系。

在榆林港期间,我们还向当地的老渔民了解南沙和西沙群岛的情况。得知该两群岛的渔季是在2 4月。春季风力一般在4 5级以下;冬季多强风,东北强风风力可达7级,5月以后夏、秋雨季多台风。西沙群岛的锚地不算很差,但南沙群岛根本没有避风锚地,底质不是碎石、沙,就是珊瑚,容易走锚。由于该海区冬季多恶劣天气,实际上,选在11 12月份去接收南沙群岛是不适宜的,何况当时在战争时期受到破坏的南海气象站尚未恢复,气象预报不准确,海上的天气难以掌握,中途又无避风锚地,艰险可想而知。但是,国民党政府的决定和命令不能改变,而收复南沙群岛是关系到国家在国际中的威信问题,惟有尽量克服困难,争取在限期内完成任务。

太平 号等四舰在11月中旬和下旬曾有两次驶出榆林港,约3小时后,遭遇狂风巨浪, 中业 、 中建 两艘大型登陆舰横摇至30度。它们的受风面积特别大,眼看它们有倾覆的危险,逼得全舰队四艘返航榆林港待晴。

莹光屏上一粒光点 到达太平岛

1946年12月9日天气晴朗,东北风3级,早晨8时第三次由榆林港出航。在港外定真航向179 向越南东岸外驶去,根据当时风向,风力和估计的流向、流速,驼螺罗经驾驶航向为177 ,利用雷达测定船位, 永兴 、 中建 两舰在出港后分头驶往收复西沙群岛。 太平 、 中业 两舰继续向南以平均时速10节航行。12月10日(约)上午10时在越南华利拉(Varella)角外利用陆标测定准确船位后,直指南沙群岛的太平岛。由于估计风流压准确,船位一直基本保持在航线上。12月12日(约)上午海水变为深绿色(过去一段为黑色),知舰已进入1000米左右的较浅水域,距珊瑚区不远。于是派水兵上桅顶加强瞭望,搜索变浅的水色,并减低航速,开动回声测深仪,不断记录水深读数,并注意其变化。

10时左右正前方地平线上出现一条短黑线,以后逐渐见到岸形。雷达荧光屏上显示出一粒光点,与天文观测的经纬度、水深和海图上标绘的图像校对,断定这是太平岛无疑。又过半小时,航经一块深约40米的珊瑚平台,海水突变浅绿色。再将船速减至极慢,改以该岛岸线的方位测定船位,并用雷达测得距离600米,水深测得30米,立即倒车,11时在太平岛的西南岸外下锚。这锚地是碎石、沙底,海水十分清冽,锚和锚链抛下海底后能全部看清。抛好锚后,拉汽笛长声,以引起岛上人们注意。然后放下汽艇和救生划艇开始登陆。

登上南沙群岛

我带水兵和海军陆战队各一班分乘汽艇和救生艇登陆,前进至距岸约50米处,水太浅,我们离艇涉水登陆。我们先进入近岸边的堡垒搜索,未发现任何人员,于是在其顶部升挂国旗。再向北进入两座混凝土房子搜索,只见有日敌留下的几件钢盔和破烂军服、皮鞋等。并将日军竖的石碑推倒。沿西南岸边搜索,发现在南岸偏西处有一个残破的小码头,轻便铁路由此铺向东部。这铁路和码头都是日本鸟粪公司用以掠夺鸟粪的。码头南方的浅滩中有一条人工开辟的小航道,长约300米,宽约5米,深3 5米。为了方便以后人员登陆,即在码头上挂起一面号旗,作为登陆点的标志。岛上还有无线电台,西端有电力厂和几间房子,全部均为水泥结构。东端也有一个小堡垒。

以后,将修建材料、机械、仪器和修建工人等由 中业 舰陆续运岸。当天林遵指挥官、麦士尧舰长、中业舰长、副舰长、戴熙愉、林焕章和我在岛上举行了收复仪式,竖立一个高约一米的水泥钢筋碑,上刻有 太平岛 三个大字。广东省政府专员麦蕴瑜主持了收复仪式。被法、日帝国主义者先后侵占的南沙群岛,从此回到祖国怀抱。

岛上观察

在修建期间,我多次详细察看全岛,看到它东西向长约1公里,南北向宽约0。5公里,面积约0。5平方公里,高潮线上高度约10英尺(3。3米),热带植物高约3 4米。周围有珊瑚礁环绕,西南角外珊瑚礁算最窄也有约150米宽。岛上到处铺着白色的鸟粪。一层高约0。5米,在鸟粪中藏着无数海鸥蛋,沙滩里也有许多海龟蛋。建筑物均系水泥结构,估计是为防御台风和暴潮而设计。窗户较小,大部份已破烂。有水井1口,蓄水柜4个。东岸、南岸边有些残缺不全的防浪堤。其上有一道高约0。6米的水泥围堰围着。水井的水质经过化验仍可供饮用,立即装上手摇水泵。其它如发电车间、无线电台,气象站和住人的宿舍等,按轻重缓急分别进行修理或更换。当时留下的人员有海军陆战队一个排以及气象员、无线电员、修理人员、医务员等共约60余人。还留下一批武器弹药,医疗器械和药物,生活用具(包括捕鱼纲具、钓具等)和足够半年用的燃料,易耗物料、粮食、副食、罐头食物等。

返航

由于南京海军总司令部命令太平舰去榆林、三亚、秀英等港执行其他任务,于12月15日离开太平岛北返,12月25日驶入广州港白鹅潭锚地。这次由上海出发后航行共约3,000海里,安全胜利完成全部任务,受到广东省、广州市军政当局和群众热烈欢迎。林遵指挥官举行记者招待会后,各大报首版向全国和全世界宣传我国收复神圣领土西、南沙群岛的重大历史事件,南京海军总司令部立即传电嘉奖。

本文作者何炳材同志是收复南沙群岛的历史见证人之一。当时,他是我国海军太平号护航驱逐舰的副舰长(舰长麦士尧先生现居美国)。本文记述了他所知、所见的南沙群岛以及当年的亲身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