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儿只斤·忽必烈的生平事迹简介孛儿只斤·忽必烈的生平事迹简介

孛儿只斤·忽必烈的生平事迹简介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1251年,长兄蒙哥继大汗位,忽必烈受封为王,1252年忽必烈即奉命征讨大理,1260年长兄去世,忽必烈在开平即汗位,建元中统,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1271年,改[大蒙古]国号为元,1272年迁都元大都(今北京),随后即举兵南下,直至1279年灭南宋。

1294年正月,在大都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1、潜邸岁月

忽必烈生于1215年9月23日,是铁木真之孙,拖雷的第四子,母亲为唆鲁禾帖尼,有关忽必烈的童年、所受教育以及他早期生活的资料很有限。

2、南征北战

1251年7月1日,忽必烈长兄蒙哥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即蒙古帝国大汗,是为元宪宗,因为忽必烈在蒙哥的同母弟中[最长且贤],蒙哥即位后不久即任命忽必烈负责总领漠南汉地事务,忽必烈在这段时间内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如刘秉忠、许衡、姚枢、郝经、张文谦、窦默、赵璧等等,并提出了[行汉法]的主张。

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还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忽必烈尊崇儒学,[圣度优宏,开白炳烺,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

1252年,宋军攻打河南边地,忽必烈请准蒙哥在河南设经略司,蒙哥任命史天泽、杨惟中、赵璧为经略使,6月,忽必烈前往草原觐见蒙哥,奉命率军征云南。

1253年,蒙哥分赏诸王,忽必烈得到京兆封地,忽必烈建立京兆宣抚司,忽必烈率领大军在六盘山度夏,秋天,大军经过临洮进入藏族地区,到达忒刺(今四川松潘)地方,8月,忽必烈率军从陕西出发,进攻位于今云南等地的大理国;1254年1月2日,忽必烈攻克大理城,国王段兴智投降,忽必烈灭大理国,云南地区并入大蒙古国版图。

1256年,忽必烈又增受怀孟州封地,1256年夏天,以南宋扣押蒙古使者为理由,蒙哥正式宣布了攻击南宋的意向,忽必烈势力的发展,引起蒙哥的疑忌,1257年,蒙哥命阿蓝答儿等在关中设钩考局,查核京兆、河南财赋,阿蓝答儿等从河南经略司、京兆宣抚司的官员中,罗织一百余条罪状,旨在除灭忽必烈所信用的官员,削弱他的势力,十二月,又亲自去朝见蒙哥。蒙哥见忽必烈来朝,相对泣下,要他不必再作表白。

1258年农历七月,蒙哥率大军攻入四川北部,一路所向披靡,攻克四川北部大部分地区,1259年初,在合州城下攻势受阻。

1258年11月29日,根据蒙哥的旨意,忽必烈在开平东北行祭旗礼,正式出兵启行南下攻宋,于次年8月2日,忽必烈率军抵达河南汝南,继续向南宋进发,并派命杨惟中、郝经宣抚江淮。

1259年9月3日,忽必烈统领中路军渡过淮河,攻入南宋境内,随后一路向南,在湖北开辟新的战场,进攻长江中游的鄂州。

3、登基为帝

1259年8月11日,蒙哥在四川合州钓鱼山病逝,9月19日,在四川的忽必烈异母弟末哥派来的使者向忽必烈宣布这个消息,并请忽必烈北归继承帝位,忽必烈则认为[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于是进攻南宋,并多次获胜,后来,忽必烈的正妻察必派使者密报,和林众臣谋立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而且阿里不哥已经派阿蓝答儿在开平附近调兵,脱里赤在燕京附近征集民兵,使者催促忽必烈早日北还。

11月17日,儒臣郝经上《班师议》,陈述必须立即退兵的理由,坚定了忽必烈退兵北返的决心,忽必烈声称要进攻南宋首都临安,留大将继续对鄂州的围攻,增加对南宋的军事压力,南宋丞相贾似道派使者请和,约定南宋割地,并且送岁币,忽必烈于是在当日撤兵北返。

1260年1月4日,忽必烈率军抵达燕京即今北京市,解散了脱里赤征集的民兵,[民心大悦],忽必烈率军在燕京近郊驻扎,度过整个冬天,并积极和诸王联络,准备在1260年春天召开库力台大会,举行登基大典。

1260年5月5日忽必烈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即蒙古帝国大汗,忽必烈发布称帝的即位诏书《皇帝登宝位诏》,在诏书中,他自称为[朕],称他的哥哥元宪宗蒙哥为[先皇]。

1260年6月29日,忽必烈发布《中统建元诏》,正式建年号[中统]。

1264年9月7日,忽必烈发布《至元改元诏》,取《易经》[至哉坤元]之义,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12月18日,忽必烈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从大蒙古国皇帝变为大元皇帝,大元国号正式出现,忽必烈成为元朝首任皇帝。

4、攻灭南宋

1263年五月,忽必烈升开平为上都,作为驻夏的纳钵。

1264年八月,又下诏燕京(金中都,金亡后称燕京)仍改名为中都,作建都的准备。

1272年二月,采刘秉忠议,改中都为大都,宣布在此建都。

1273年,大都宫殿建成,次年正月元旦,忽必烈在正殿接受朝贺,元朝从此即定都在大都(北京市),大都代替和林,成为元朝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至此以后,明、清两代,北京一直是国家的首都。

1274年,忽必烈命令屯戍高丽的凤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丘率兵15000人,大小战船900艘出征日本,在日军坚决抵抗下,首战只获小胜,未能深入,不久,因台风将大部分战船毁坏,加上已兵疲箭尽,元军只得仓促撤回。

1275年二月,忽必烈派礼部侍郎杜世忠等出使日本,杜世忠等一到日本,就被镰仓幕府处死,这一消息直到1280年才传到元朝,于是,忽必烈决心再次征讨日本,是年下半年,元朝征调军队(包括结集南宋新附军),成立征东行省(亦称日本行省)主持征伐大计。

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入临安,宋恭帝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南宋灭亡,元朝掌握全国性政权,1279年3月19日,南宋海上流亡政权残余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灭。

1281年正月,忽必烈命令元军兵分两路远征日本,但仍然失败。

5、晚年去世

忽必烈的妻子察必于1281年先他去世,五年之后他亲自选定的皇位继承人真金早逝,或许由于这些个人悲剧的刺激,忽必烈开始酗酒,并且毫无节制地暴饮暴食,他的体重迅速增加,越来越肥胖,并被因酗酒而引起的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

与此同时,他的一些政策也遭到了失败,至公元1294年2月18日(元至元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忽必烈病逝。

总的来说,忽必烈作为一个征服者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浩劫,但在历史上仍能获得不错的评价,忽必烈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新秩序建立者,他是少数能够重视汉文化,推崇儒术的蒙古统治者之一,虽来自游牧民族,但十分重视中原农业的恢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