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官本为治国能臣为何会沦落为逐利小人?宋朝文官本为治国能臣为何会沦落为逐利小人?

宋朝文官本为治国能臣为何会沦落为逐利小人?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能像宋朝这样重视文人政治的朝代绝无仅有。不过,宋朝的文人政治也不是突然出现,而是经过几千年慢慢积累下来的。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文官的制度,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文官制度到了宋朝已经基本成熟。宋朝承前启后,在文官制度上有了完善的选拔、晋升、奖惩等规范和措施。

历史的[果实]终于成熟,宋朝就成了文人政治的巅峰时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文官都逐渐腐败,治国能臣沦落为逐利小人,这又是为何呢?下面,咱们就来看一下宋朝文人政治的兴起和凋零。

一、以文治国基本国策的奠定

唐宋之交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动乱,当时的将领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而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亲自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动乱。所以他深知道,如果武将拥权过重,对整个国家的统治有巨大危害。

为了避免北宋陷入武将专权,各封地[自成一国]的局面,赵匡胤自北宋开国之际,就奠定了[以文治国]的基本国策,而杯酒释兵权之后北宋就形成[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为了稳固文官为重的制度,后来的宋朝统治者也做了很多努力:

1、提高文官待遇

既然要贯彻[以文治国]的政治制度,宋朝统治者提高了文官的待遇。在统治者的推动下,宋朝的文人得到了极高的待遇和重视。宋朝在律法方面也偏向文官,自从宋太祖开国以来,他就立下了[不杀文官]的律法。规定文官触犯律法更多的是被罢免或者是流放,几乎没有被处以死刑的文官。

在俸禄方面,宋朝的文官也到了很高的水平。《二十二史札记》里有一句关于宋朝文官俸禄的记载:[恩逮于百官者,唯恐其不足]。意思是说宋朝皇帝给官员很多俸禄,生怕他们觉得工资不够,由此可见当时文官的俸禄有多高。而这种通过用大量金钱笼络官员的做法,前期对北宋的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推行士大夫参政的风气

除了重用文官之外,宋朝的统治者还推行士大夫参政的风气。他们吸取了前朝武将、宦官干涉朝政的经验教训,专门设立了士大夫阶级。士大夫不一定要在朝政当官,但是他们却有着监督朝廷的权利。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宦官、皇亲国戚等人干涉朝廷内政。

简单来说,士大夫阶层就像是皇帝的左臂右膀,帮他制约着其他政治团体,避免这类政治团体干涉政事甚至是窃取国家权柄。在士大夫参政举措的推行下,北宋社会风气很好,许多文人都背负上使命感以治国安邦为己任。所以,北宋初期的社会秩序稳定,道德风气十分高尚。

3、完善科举制度

为了寻找到更多合适的文人帮助治理国家,北宋的统治者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完善。比如改革题目,让科举考试紧跟时代的发展,避免一些假大空的试题出现,培养出一些思想呆板、一说话就[之乎者也]的酸书生。所以,在北宋初期通过科举考试选出来的官员,基本都是满腹经纶,对治理国家有着一定的见解。

但是,北宋初期的科举考试,也存在着文官大多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经验的情况,一部分考取功名的文官难堪大任。因此到了宋神宗时期,科举制度又进一步完善,更加重视[策论],让通过科举选出来的官员,能够很快就参与到国家的建设和治理当中来。

二、过犹不及,宋朝文人开始[腐化]

北宋统治者大力推行[文人治国]的举措,从一定程度来说也有积极意义。但是随着厉害的发展,文人治国的弊端开始显现。由于过度重视文人,导致北宋后期出现了很多问题。

1、文人抱团,党争不断

起初,北宋的文官数量多带来很多好处,比如文官各抒己见,皇帝的政策能够得到很多指正。但是后来,士大夫经常因为意见不合吵来吵去,又为了自己的利益结党营私,其中表现地最为明显的是新进文官和士大夫的内部矛盾。

到了宋神宗时期,文官之间的党争达到顶峰。政见相同的士大夫抱团,抨击异己。更讽刺的是,这种排除异己的做法,通常都是打着[维护新法]的旗号,就连皇帝都不好干涉。当学子、书生只是为了做官而读书、做官就要谋取私利的时候,北宋后期就社会贪污风气盛行、文官腐败的情况,国家政治根基开始动摇。

2、文官过多,朝廷臃肿

由于北宋初期重视文人,科举制度完善,使得更多的人可以通过读书考试获取功名,一大批满腹经纶、有抱负的文人被录用当官。但是这种大量招收文官的做法,到了后期也终于慢慢显现出弊端。朝廷通过科举考试招收的文官过多,导致政治机构臃肿,官员冗余。身居官职的文人,不知道自己的职位到底是干什么的人,十有八九。

随着文官越积越多,北宋的朝廷出现了臃肿僵化的情况。许多无能的文官在其位不谋其职,一时间腐败贪官横行,对社会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

3、大权在握,文官独裁

赵匡胤[重文轻武]本质上是为了避免武将独裁,但是文官多了也一样会独裁。北宋自宋神宗起,很多文官大权在握,走上了独裁的道路,即便是在自己不懂的军事领域,这些文官也不放权。

所谓术业有专攻,这些身居军机要处的文官颁布法政治理国家或许在行,但他们不懂兵法不懂谋略,没有战场经验。这也导致北宋的军事在后期出现[积弱]的情况:[军备发展缓慢,军队战斗力不强],最终被外来的金人打得灭了国。

结语:

凡事有利有弊,北宋推行[文人治国]政策也的的确确推动了国家的政治建设,加强了皇权、维护国家稳定;但它的弊端也很明显。所以,我们要辩证地去看待这个问题,既要看到它的积极意义,也要看到它的弊端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