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抗战胜利70周年庆典了,天安门广场将举行隆重的阅兵仪式,一般来说,军事检阅仪式为了体现国家对军队的重视,军队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向国内外展示国防力量的强大,威慑恐怖组织,反动集团,以及国内外一切敌对势力。
检阅的美观漂亮固然很重要,但其所包含的内在意义则更是要全面的表达出来,人们敬畏的不是阅兵式庄重的仪仗,而是其背后所体现出来的强大的国家力量,唠叨了这么多,今天咱们就聊一下清代的这些趣事儿,清代的皇帝也会定期举行阅兵式吗?
历朝历代的安邦定国,都少不了文治武功,尤其对于原本就有[尚武]的意识传统,并且也是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开疆辟土的朝代,则更会重视国家的军事力量。
清朝以骑射开国,武功定天下,对武力的重视程度是明代所不及的,可以说,追至清代的源头,对武备就极为重视,即使带了清代末期,统治阶级也仍然是重视武备的,中国的军事力量之所以被压制,是由于中国在各方面都落后于世界,武器装备、战略战术、军官素质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终清一朝,强大的军事实力始终是统治者极为重视的,而清也凭借其武备力量扫荡了外藩各族的军事叛乱,保证了政权的稳固。
为了体现国家对军事的重视,对卫国将士的重视,清代大阅始于入关前,皇太极曾于天聪七(1633)年举行过阅兵式,大阅自始至终按实战的要求进行,为此,皇太极特意指出:[凡临阵对敌,必整齐队伍,各依讯并驰而前。]并警告八旗官兵,大阅中凡贻误、敷衍塞责者绝不姑息,一定从重治罪。
入关后,大阅规制日渐复杂,规定每隔三年,在南苑围场举行一次大阅,检验八旗兵的训练情况和战斗力,演武宣威。阅兵的规模日渐盛大,参加的人数也是日渐增多,所用器械、旗纛、枪炮、金鼓、海螺的数目也有明文规定。
康熙以后,大阅地点不固定,或在南苑,或在芦沟桥,或在玉泉山,或在口外的多伦诺尔,也不一定以三年为限。
清代,康熙、乾隆两朝十分注重武备,不仅经常举行大阅,并多次强调八旗训练的重要性。康熙曾说:[国家武备不可一日懈弛。旧例每岁必操练将士,习试火炮。尔部(兵部)即传谕八旗都统等,预为整备,朕将亲阅焉。]
此外,乾隆还作有数首大阅诗,其中一首为:[时狩由来武备修,特临南苑肃貔貅。龙骧选将颇兼牧,天驷抡才骥共骝。组练光生残雪映,旌旗影动朔云浮。承平讵敢忘戎事,经国应知有大猷。]从诗中可以看出,乾隆对大阅兵的重视程度。
每逢大阅,钦天监先择吉期上奏皇帝,皇帝批准后,有关机构分头准备。首先,由武备院在阅兵举行地晾鹰台搭建御用营帐,营帐后设圆幄,以备皇帝小憩及更换甲胄用。到了阅兵的当天,奏乐,皇帝前往阅兵营地,兵部恭请皇帝更衣,御圆幄,去礼服,换盔甲,在大臣们簇护之下,到武场,高奏军乐以壮军容,大阅开始。
参加大阅的部队包括八旗部队、八旗满洲火器营、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等,人数众多,在武场正中,离一面大旗,作为军表。八旗将士左右分开,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列左边,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列右边,其他各部队依次排列。
皇帝至武场后,在内大臣、后扈大臣、总理演兵大臣、御前大臣、待卫、乾清门侍卫、满洲大学士、豹尾班侍卫、执纛仪卫、执盖仪卫导引下,自八旗左翼入,右翼出,再至中路,阅视一周,然后登上最高处的御用营帐,众大臣及侍卫在御帐周围环护。
然后,兵部尚书上前跪请开操,角兵、螺兵走出队列,先吹响蒙古大角,然后随着角声,海螺依次吹响。司炮官引火发炮,三声炮响后,鼓声又起,八旗兵抬鹿角整队前进,鸣金止,排成一列。领队甲士挥红旗,枪炮齐鸣,鸣金,枪炮止。再击鼓鸣螺,队伍续进,挥红旗,再发枪炮,鸣金止,如此反复9次。到第10次时,枪炮长时间鸣放,约10分钟左右,鸣金3次,枪炮止。开鹿角为入门,首队前锋、护军、骁骑营士兵依次出,其他各营士兵紧随其后,最后是火器营士兵,之后关闭鹿角门。
阅兵大军走出角门,再次吹响螺声,八旗士兵演变各种阵法,如此反复数次,最后将队伍还原成大阅之初的队形,大阅结束。
此后,皇帝亲赐酒食,并论功行赏,从过程可以看出,大阅逐渐程式化、公式化,成为一种礼仪,只是单纯的为了阅兵而阅兵,实战作用已经很小了。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57)
1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帝和女帝,即位时一个刚满百天,另一个仅满月阅读 (116)
2 北齐初代皇帝高洋阅读 (131)
3 世人皆知杨广亡隋 却不知杨广孙子死前说了1句话 成为千古名言阅读 (172)
4 隋朝末代皇帝皇泰主杨侗阅读 (214)
5 一文带您了解古今印度历史阅读 (343)
6 二战后期日本的玉碎计划(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是什么)阅读 (332)
7 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阅读 (390)
8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打日本(二战德国能打败日本吗)阅读 (343)
9 日本战败天皇为什么没惩罚(二战日本天皇为什么不受惩罚)阅读 (367)
10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参战军舰(甲午中日海战日本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