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集聚图书,编地方志第四节 集聚图书,编地方志

第四节 集聚图书,编地方志

为了说明宋真宗爱作诗,我们将史书上记载的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他在祀汾阴归途中写诗的情况复述如下:在河中府,他游览开元寺、紫极宫、逍遥 楼,赋诗赐给随行大臣。随后他举行宴会庆祝大典完成,作了《祀汾阴礼成诗》赐予参加宴会者。他拜谒西岳庙、巨灵真君观后,在宣泽亭设宴,他又即兴作了《仙 掌诗》。他召见当地隐士郑隐、李宁,又赋诗赐给他们。归途中渡黄河,他看到河边镇水的铁牛,写了《铁牛诗》。登上霈泽惠民北楼,眺望黄河水滚滚东去,山川 苍莽,河上运船工人辛苦劳作,不禁有感,题诗在楼柱。当天下了雨,将军石普请求暂住一日,宋真宗同意,又赐诗给石普。途经洛阳,他看到旧都宫殿壮丽,夜雨 初晴,农民忙于耕作,又作《喜雨述怀歌》,让大臣们应和。又因人们讲知河南府(即洛阳)薛映治理有方,很高兴,赋诗一首赐他表示嘉奖。这样,他还没回到京 城,已作了至少9首诗。 关于宋真宗写诗,还有这样一段颇有趣的故事。一次天下瑞雪,宋真宗便作了一首《喜雪诗》,其中有一句用错了 韵。宰相王旦发现了,就对枢密使王钦若说了这个情况,并且说自己准备给皇上指出。王钦若却说:“天子作的诗,哪能用礼部规定的韵来判定是否适当!”王旦听 了便打消了报告皇上的念头。王钦若却背着王旦,自己去告诉宋真宗,说他发现皇上的《喜雪诗》有一处韵用错了。宋真宗次日便当着众执政大臣的面表扬王饮若 说:“朕写的《喜雪诗》有一处用韵用错了,幸亏王钦若发现了,不然,让外人看到了,岂不让朕难堪!”王旦唯唯诺诺不敢说出实情,知枢密院事马知节恰好听到 了那天王旦与王钦若关于《喜雪诗》的对话,这时便向宋真宗讲明了事情的真相。宋真宗却只当是笑话,全然没有责备王钦若。这段趣事把宋真宗、王旦、王钦若、 马知节四个人的性格特点全都表现了出来。

宋真宗写了诗,很喜欢让别人看,还常常让大臣们应和,其中让资政殿、龙图阁的学士应和的情况 尤多,如果是宴会,往往就让所有与会者各应一首。有时还让不在场的人应和,即派人把自己的诗通过驿站递送给某人,让此人将应和的诗再通过驿站递回京城。到 他晚年,让龙图阁待制李虚己把臣下应和的诗编辑起来,竟有500卷,被命名为《明良集》。

除了做诗以外,宋真宗也经常写文章,他听说 有人批评他“崇奉祥瑞,躬亲细务”,就写了《祥瑞论》《勤政论》《俗吏论》为自己辩解,并反驳批评者。孙批评他效法唐明皇,他就写《解疑论》等为自己开 脱。每兴建一处宏大建筑,他就要为之撰《记》写《赞》等。他还喜欢为书籍作序,不管是佛经、道经还是其他著作,他都曾为之作序。他认为《青宫要纪》这部书 不完备,就在其基础上加以扩充,撰成《承华要略》10卷,并在每篇加了赞语赐给皇太子。

著书立说是中国文人所向往的,宋真宗似乎在这 方面也有较强的愿望。他把他父亲宋太宗的著作令人编成文集,又专门建了龙图阁来收藏,然而他却等不及在自己死后让他的儿子为他编文集、建藏书楼,在自己还 活着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令人为他编文集、建藏书楼了。早在1011年,宰相向敏中就看出宋真宗想让自己的著作流传千古的心思,建议令人有意识地收集宋真宗 的著作,宋真宗欣然同意,很快就交出自己的一部分文稿让人编类。天禧元年(1017年)龙图阁待制李虚己等献上编辑的宋真宗“御集”120卷。到1020 年,宋真宗的“御集”已有722卷。有大臣又提议:要将“御集”雕版印刷,不但官方收藏,还要分散藏于全国各名胜宝地,另外要在宋真宗健在时就建专门的藏 书阁,收藏宋真宗的著作。这些建议又一次迎合了宋真宗的心,很快得到批准和实施。新建起的藏书阁就是天章阁。

中国古代的文人多爱饮酒,文人聚会少小,以酒助兴。宋真宗似乎也有这方面的雅兴,他自然没有曹孟德横槊赋诗的豪气,但却也常常召集文臣们一齐喝酒赋诗,由此引出一些颇有意思的故事。

宋真宗常在太清楼举行酒宴。一次,君臣喝酒赋诗闲谈,兴致正高,宋真宗忽然问:“以前总喝宫内酒,朕想换换口味,你们说市上的酒哪家的最好?”有宦官 答:“听说南仁和酒店的酒最好。”宋真宗说:“马上叫人去买来。”不一会儿酒买来了,众人都称赞酒好,宋真宗问:“这酒价钱怎样?”接着又问:“爱卿们谁 知道唐朝酒的价钱如何?”这一问,把众人都难住了,只有丁谓答道:“唐朝酒每升30文钱。”宋真宗问:“你有什么根据?”丁谓答:“我记得杜甫诗中说: ‘速须相聚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这不是一升30文吗?”宋真宗很高兴,说:“杜甫的作品真是诗史啊!”宋真宗对丁谓的印象更好了。

有时宋真宗在宫内举行诗酒宴,一些有文才的官员因品阶低不能参加,宋真宗还在席上派人去找这些人要他们即时赋诗献上助兴。有一次他派人向夏竦索诗,夏竦 喜逢迎,就问宦官宴会在哪里举行等,宦官回答说,宴会在拱宸殿举行,眼下正欣赏舞蹈,夏竦挥笔写下《喜迁莺》词:“霞散绮,月沉钩,廉卷未央楼,夜凉河汉 截天流,宫阙锁新秋。瑶阶曙,金茎露,凤髓香和云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梁州。”宦官交给宋真宗,宋真宗看了不禁得意起来,夏竦从此受到重视。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把丁谓、李宗谔召来赴宴,宋真宗即席赋诗赐给二人,然后亲自劝酒。几巡过后,李宗谔怕酒后失态,坚决推辞不肯再喝。 宋真宗让宦官就着李宗谔耳边传话说:“不喝就不喝,在这里不必从大门底下溜走啊。”原来,这“从大门底下溜走”是当时文人间流行的一个笑话:当初寇准做宰 相时,喜欢在自家召集翰林学士、知制诰等文官举行酒宴。寇准喝得多了,往往汪顶莹邪劲也就上来了,就把自家大门一锁,强迫与会者通宵畅饮、醉倒方休。李宗谔一次 赴宴,被关在里面,他急于回家,就从寇准家的大门底下的空隙爬出,从此成为人们酒宴上的话柄。想不到今天宋真宗也以此向李宗谔开了个玩笑。宋真宗于是对李 宗谔说:“听说你治家有方,长幼和睦,家业兴旺,其实朕治国也如同你治家一样,也要使上下和睦、国家兴盛。”宋真宗又说:“爱卿父子二人都做过翰林学士, 想必知道翰林院中前贤许多雅事,将来给朕讲讲。”李宗谔便于次日将早先写的《翰林杂记》献给了宋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