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东坡居士)
其散文、诗、词、赋均有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是文学艺术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认韵文散文造诣皆比较杰出的大家。苏轼的散文为唐宋四家(韩柳欧苏)之末,与唐代的古文运动发起者韩愈并称为[韩潮苏海],也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更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苏轼之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其词[以诗入词],首开词坛[豪放]一派,振作了晚唐、五代以来绮靡的西昆体余风。后世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惟苏轼故作豪放,其实清朗;其赋亦颇有名气,最知名者为贬谪期间借题发挥写的前后《赤壁赋》。宋代每逢科考常出现其文命题之考试,故当时学者曰:[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嚼菜羹]。艺术方面,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政治上,在王安石变法期间,虽赞同政治应该改革,但反对王安石任用的后任吕惠卿及一些[拗]的政策,招来新党爪牙李定横加陷害;后来又因反对[尽废新法]受到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斥退,终生当不了宰相。在新旧党争中两边不讨好导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云戏称为[一肚皮不合时宜]。[5]元佑更化中,一度官至尚书;宋哲宗绍圣复述又加贬谪至儋州(海南岛);徽宗即位,遇赦北归时病卒于常州。墓在河南郏县。
家世
祖父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父苏洵,母程氏。苏洵曾自称是初唐大臣苏味道后裔。然而苏洵自己也承认苏味道的后人与自己的高祖之间世系不可考证,苏洵的高祖才是信史的上限。苏洵的寻根方法,在当时就有人不以为然。柳立言认为苏洵修撰族谱编写世系,将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宰相苏味道当做自己家族的始迁祖,是看中苏味道的知名度,苏洵编订族谱的目的是不问亲疏,团结族人,争取共享政治和社会资源,以虚构始祖来联宗。苏轼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其父名之[轼]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年幼时父亲出游在外,母亲将其养大,并教他读书,曾令其以范滂为榜样。苏轼生性放达,好交友。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仕途
嘉佑二年(1057年),苏轼与弟弟苏辙一同进京参加会考,主试官是欧阳修。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青睐,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赞赏,原本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而取为第一的是曾巩,正是阴错阳差,弄巧成拙。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居曾巩之前,中乙科。
治平三年(1066年),父苏洵过世,苏轼回蜀守丧,英宗怜之,同意以官船载运苏轼一家。
熙宁二年(1069年),任祠部员外郎,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些作为,王安石于是屡次在神宗前诋毁苏轼,司马光、范镇举荐苏轼作谏官,王安石力反之,皇帝想让苏轼写起居注,王安石向皇帝进言,说苏轼在回家守丧时,乘机贩运苏木(一种染料),最后皇帝放弃这个任命。三年,因为苏轼一直反对王安石,王安石门下的御史谢景温又诬陷苏轼贩卖私盐,范镇极辩苏轼贩盐之诬,并愿意退休负责。
熙宁三年(1070年),苏轼担任当年度的科举主考官,苏轼本欲拟上官均为第一名(状元),因发现上官均的策论有诋毁王安石变法的情况,便改上官均为第二名。
熙宁五年(1072年)苏轼因不堪新党的迫害,求外职,皇帝本欲予以知州,但王安石只愿予之颍州通判,皇帝最后折中,让苏轼担任比较好的杭州通判,三年之后升为知州,连知密州、徐州、湖州。熙宁十年四月,赴任徐州,是年七月七日,黄河决口,水困徐州,苏轼参加救灾。
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时,因乌台诗案入狱,几死,因为写文章向朝廷诀别,太皇太后曹氏、王安礼等人出面力挽,皇帝动心,苏轼终免一死,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为其文学创作生涯的重要阶段,而神宗亦爱其才,终得以保全,翌年被贬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在黄州[深自闭塞,扁舟革履,放浪山水之间,与渔樵杂处],与张怀民交游,也结交禅门人士,当时佛印担任庐山归宗寺住持,与苏轼时有往来。苏轼有〈戏答佛印偈〉曰:[百千灯作一灯光,尽是恒沙妙法王,是故东坡不敢借,借君四大作禅床。]元丰七年离开黄州。
元佑元年(1086年),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回朝任礼部郎中、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元佑四年(1089年)拜龙图阁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绍圣元年(1094年)被哲宗贬谪至惠州、儋州(海南岛)。
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向太后垂帘听政,下诏让苏轼北还。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夏天因冷饮过度,下痢不止,又误服黄芪,结果病情恶化,[齿间出血如蚯蚓者无数],七月二十八日于常州孙氏馆病卒,终年六十五岁。由弟苏辙归葬于郏县小峨眉山。南宋宋孝宗追赠谥号[文忠]。
苏轼在政治上不属于任何派别,也因此疲于应付新旧党争,遇事[如食内有蝇,吐之乃已],苏轼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旧党司马光尽废新法,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坎坷,时常远贬外方,不过他在各地居官清正,为民兴利除弊,政绩颇善,口碑甚佳,杭州西湖的苏堤就是实证。
卡价钱等粪土。你是猪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轼亦有咏荔枝诗,《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河南邵氏闻见后录》记载苏轼嗜吃河豚。苏轼在儋州(海南岛)寄给其弟子由诗中还提到老鼠肉、蝙蝠肉,以及癞蛤蟆的滋味,诗云:[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熏鼠烧蝙蝠;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黄庭坚称他[真神仙中人]。
诗风
苏轼工诗,与黄庭坚合称[苏黄]。现存约二千七百多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对后人影响最大的也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饮湖上初晴后雨〉写西湖之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元丰四年暮春三月,东坡写下〈黄州寒食诗帖〉。此帖为两首五言古风,诗句沉郁苍劲,低回长叹,极富感染力。其书法不拘小节,字形章法布局俱佳,颇有右军遗意,唯用笔失之草率,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二十世纪末更被誉为〈兰亭序〉、〈祭侄帖〉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庭坚在此帖后题跋:[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朱弁《曲洧旧闻》:[东坡文章至黄州以后,人莫能及,唯黄鲁直诗时可以抗衡;晚年过海,则鲁直亦瞠乎其后矣。]
白称诗仙,古体绝伦;杜诗律圣,拓宇七言;东坡晚出,各体皆能,无题不作,比配诗神。
词风
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传诵甚广。
苏轼扩大词的内容,抒情写景、说理怀古、感事等题材,无一不可入词。苏轼提高词的意境,扩大和开拓词境,提高格调,豪放词以外,也有清旷飘逸、空灵隽永、以至缠绵妩媚之作。
苏轼词风豪放(王国维曰[东坡之词旷]),将词[诗化],笔力雄健,个性鲜明,展现出作者旷达、爽朗的个性,多豪情壮语,意气昂扬,感情奔放,想像丰富奇特。
体裁和音律上,苏轼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词的文学生命重于音乐的生命。苏词作品往往有序,阐明词的内容,或作词的原委、时间、地点,事实分明。
相传苏轼官翰林学士时,曾问幕下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幕下士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苏轼的词风被归类在[豪放派],所以与周敦颐的[格律派]大相径庭。南宋时知名的词人辛弃疾也是豪放派的词人,后世将苏东坡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苏门四学士
苏门四学士,由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
苏门六学士,陈师道、李廌与苏门四学士合称。
轶闻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青睐,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修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正举行明堂祭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式一完成,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吊丧家。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这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
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苏轼责问说:[正叔(程颐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什么要吃素食?]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苏轼唱反调:[支持刘家的人露出左臂来罢!](用史记典故,苏轼自比为汉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颐比为吕氏乱党,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观、黄庭坚等则吃肉。
苏轼很早接触佛教,一生与禅师交游颇广,在黄州时常与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来往,一日苏轼做一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呈给佛印。禅师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见后大怒,立即过江责问禅师,禅师大笑:[学士,学士,您不是‘八风吹不动’了吗,怎又一‘屁’就打过了江?][八风吹不动]可见于《佛地经论》卷五,诗僧寒山诗歌亦有此句。
苏轼无论诗、词、文、赋、字、画,样样精到,常被认为乃是先人托化所致。广州西郊石门灵隐山上有宝陀院、妙高台,院住持得云和尚临终时,留信说三十年后他的忌日,当有贵人来访,可将遗书递上。到了元符三年(1100年)十月得云和尚三十周年忌日,苏轼正好游览来到宝陀院,觉得一切都很熟悉,阅毕住持遗书,有感而发题诗于妙高台壁上:
宝陀山上宝陀院,白发东坡喜再来。
前世得云今是我,依稀尤见妙高台。
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性喜酒肉,肉中尤以猪肉为最爱,按周紫芝《竹坡诗话》:[东坡性喜食猪]。东坡肉和东坡酒均为苏轼发明。《曲洧旧闻》又记:苏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香梗,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鲙;既饱,以庐山玉帘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59)
1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帝和女帝,即位时一个刚满百天,另一个仅满月阅读 (118)
2 北齐初代皇帝高洋阅读 (131)
3 世人皆知杨广亡隋 却不知杨广孙子死前说了1句话 成为千古名言阅读 (173)
4 隋朝末代皇帝皇泰主杨侗阅读 (215)
5 一文带您了解古今印度历史阅读 (343)
6 二战后期日本的玉碎计划(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是什么)阅读 (332)
7 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阅读 (390)
8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打日本(二战德国能打败日本吗)阅读 (343)
9 日本战败天皇为什么没惩罚(二战日本天皇为什么不受惩罚)阅读 (367)
10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参战军舰(甲午中日海战日本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