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玄宗李隆基7、玄宗李隆基

7、玄宗李隆基

(684~761),唐睿宗第三子,母亲窦氏。因其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又称。垂拱元年(684)八月生于东都。这时,其 伯父中宗被废,其父睿宗继位,祖母临朝称制,武氏权势日炽。垂拱三年(686)封楚王。天授元年(690),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三年,李隆基出 阁,开府置官属。长寿元年(692)十月,早朝望时,李隆基在车骑簇拥下神气地来到朝堂。负责宫廷警卫的金吾将军武懿宗见了十分妒忌,便声色俱厉地诃排仪 仗,想让李隆基折服。不想李隆基趾高气扬地叱之:这是我家的朝堂,关你什么事?竟敢排斥我的骑从!武则天听说后对这个小孙子特别宠爱,又让入阁(住宫 中),实际上是被幽闭起来。二年正月(则天改用周正,以夏正十一月为正月,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此处当为692年十一月)初二,睿宗的妃子刘氏、 窦氏(玄宗母)朝武则天后,均被杀。腊月(当为692年十二月),睿宗诸子降爵,李隆基为临淄王。圣历元年(698),李隆基才与诸兄弟再次出阁。这时武 则天年事已高(74岁),经等大臣规谏,放弃立武家子弟为嗣的想法,并接李显回洛阳,立为太子,李旦被封为相王。武则天还赐李隆基府第于东都积善 坊。大足元年(701)十月,李隆基随武则天到西京,被赐府第于兴庆坊。长安(701~704)年间任右卫郎将、尚辇奉御。李隆基仪表雄壮美丽,英明善决 断。他还多才多艺,尤通音乐,书法亦妙。
政变中的胜利者
神龙元年(705),唐中宗复位,李隆基擢任卫尉少卿, 景龙二年(708)兼潞州(治上党,今山西长治)别驾,主管州军事。三年十一月,李隆基回京参加中宗郊祀(新旧《唐书》玄宗纪,均将李隆基回京参加祀南郊 置于四年,而祀南郊,在新旧《唐书》中宗纪、《资治通鉴》中,均在三年十一月,故不用玄宗纪四年之说)。中宗之世,政治腐败,韦武专权,景龙元年 (707)太子李重俊矫诏发羽林军欲诛灭韦武集团,未成。事后,韦氏党羽欲将相王等株连进去,赖众臣力保得免。李隆基觉察韦氏阴谋,感到皇室将面临政治危 机,故决定留在京城,以备应变。他暗中结交羽林军万骑中的豪杰之士,如果毅葛思顺、陈玄礼、李仙凫等,积极争取羽林军,聚集力量。
四 年六月,中宗被毒死,李隆基与姑母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宫廷政变,六月二十日一举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在铲除韦氏之前,有人建议李隆基告诉父亲相王。 李隆基认为,不可告诉父亲,因为此事极危险,成功福归相王,如不成功可以不连累父亲;另外,如果相王不同意起事,计划就无法进行。成功之后,李隆基才禀告 父亲,由相王辅政,封李隆基为平王。二十三日睿宗即位,准备立皇太子。睿宗嫡长子宋王李成器,曾在文明元年(684)二月立为太子,现在三子平王李隆基又 立有大功,立谁合适?李成器坚决推辞,他认为立皇太子的原则是:国家安定时应先考虑立嫡长,国家有危难时应先考虑立有功者。违反这个原则,会使天下失望。 平王有功,自己死也不敢居其上。大臣也认为李隆基有功当立为太子。二十七日,睿宗立李隆基为皇太子。
在这次宫廷政变中,太平公主出力 不小,睿宗对这个极有才智的妹妹很信任。太平公主极似其母武则天,权力欲强,依仗皇帝哥哥的信赖,而极力扩张自己的权势。而太子李隆基的精明强干,与太平 公主的权欲不相容。太平公主多次谋求废立太子,未成;又设法让睿宗怀疑太子,结果睿宗干脆让位给李隆基。延和元年(712)八月,李隆基即皇帝位,以听小 事;睿宗为太上皇,主大事。玄宗改元为先天元年。
玄宗即位后,太平公主权势不减,朝中宰相七人,五出其门,四人为太平之党:窦怀贞、 萧至忠、岑羲、崔,只有郭元振、魏知古、陆象先三相不附太平公主。文臣武将,大半依附太平公主。太平之党阴谋废玄宗,又指使宫人元氏向玄宗进毒。形势异 常危急,张说、崔日用等劝玄宗当机立断。玄宗怕对姑母太平公主动手,会伤睿宗之心。崔日用劝说道,天子的孝在于安定四海,让奸人得志,社稷破亡,不能称 孝。并建议玄宗先斩杀依附太平公主的羽林军将军,以控制禁军,再搜捕太平逆党。玄宗采纳了崔日用建议。七月初,宰相魏知古得知太平公主准备七月初四发动政 变。于是玄宗便先于三日动手,将依附太平公主的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等或杀、或捕,抓获萧至忠、岑羲,窦怀贞自杀,太平公主逃至山寺。初四,睿宗将一切大权 交给玄宗,并徙居百福殿。三天后,太平公主被赐死于家。唐玄宗取得完全的胜利,掌握了国家大权。玄宗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先天元年(712)即 位,至天宝十五载(756)退位为太上皇,共在位45年,有三个年号,即先天、开元、天宝。他统治时期集太宗至武则天治理的大成,使唐朝达到极盛,但是, 正是在他统治时期,唐朝由盛转衰了。
开元天宝盛世
玄宗身历二次政变,自己掌政后,便采取措施防止再发生宫廷政 变:将参与政变的太平公主党羽,贬斥到边地;封诸王为州刺史,但不临民主政,由上佐主持州务,亲王失去兴兵作乱的条件,亦不会被人利用来搞宫廷政变。开元 二年(714)六、七月间,玄宗解除了掌管禁军诸王的兵权,并将宋王李成器、王李守礼等出为刺史。还规定每季宗王二人入朝,使诸王不同时留居京城,也减 少他们和朝官的接触。玄宗这些做法消除了动乱隐患,稳定了局势,使唐朝在安定中走向全盛。
首先,玄宗治国注重选贤任能。开元初他任用 有“救时宰相”之誉的,军国大事由姚崇襄助裁决。姚崇富有应变能力、改革思想。面对中宗以来弊端丛生的局面,他向玄宗建言十事:仁义为政、不贪边功、 禁止宦官预政、外戚不得任台省官、以法治近密佞幸、拒绝贡献、禁造佛寺道观、礼接臣下、提倡进谏、禁外戚干政。玄宗完全同意姚崇的意见。这十事是历史经验 教训的总结,成为玄宗开元初施政的依据。后玄宗任用与姚崇齐名的贤相宋,宋刚正不阿,敢于直谏。玄宗用相各有所长,所用宰相均为一时贤才。 在选贤任能的同时,玄宗大力裁汰冗官。中宗以来,公主、贵戚卖官鬻爵,还有大量不经过吏部的“斜封官”,以及员外、试、检校等官,名目繁多,冗官充斥。 开元二年,玄宗下令罢免所有员外、试、检校官,“斜封官”均被罢斥。又严规官吏选举,强调授官应以功、以才。经过整顿,“大革奸滥,十去其九”(《通典》 卷19《职官》一)改变了冗官充斥、人浮于事的局面,提高了办事效率,还减省了国家开支。